分卷阅读383


三批。

一批已经在想怎么入狱的体面一点,因为他们是真的不学无术,什么也不会。

另一批胸有成竹,他们或许因为很多原因不能科考,但真的有本事,这次考核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证明题。

不过这种还是比较罕见的。

最后一批,也就是最多的人,都在全力学习,什么名师名家,全都请过来。

再也不用父母逼着学习了!

他们自己可以的!

不学习就入狱,多好的警醒格言。

其中有几个特殊的人,他们跟纪炀书信来往期间,早就被暗示过要继续读书,特别是科考时的书要多看。

苏州下面小县的知县裴宸,灌江府宁兴县的玉敬泉,还有被调走的徐铭。

裴宸是当年灌江府裴家主子侄,被纪炀提醒,又有意投诚,所以用了关系去到苏州。

去之前纪炀便提醒过,要他继续读书,以后会有大用。

之后偶尔几次书信里也提示过。

裴宸见识过纪炀的本事,自然是听命的。

他那小县治理得不错,自己又好学,但对这次考试还是有些忐忑。

不过他也疑惑,纪炀在几年前就知道,他们可能要重新考试?

玉敬泉自不用讲,纪炀跟他说的肯定更多一些,两人的关系跟其他人肯定不同。

别看玉敬泉如今年纪不小,但他本就是苦出来的,当初能学写字,现在就能学着读书,估计也不会差。

最后的徐铭,纪炀也稍稍说过,但并未讲太明白。

不过徐铭本就是准备科考的宗室子弟,多了个梁王提拔,这才没去科考。

他约莫也是没事的。

剩下要提醒的人就不多了。

纪炀本身更是不担心。

话是这么说,但林家,金家,韩家,包括太子那边都送了不少书过来。

这些人户送来的书籍自不用说,收下之后直接当传家宝都行。

说起来,承平国各地的科考是太子选官员下去,其中就有林家的林启,还有金家的人,国子监那边也出了几个。

而汴京这边的考核,直接由皇上当主考,下面国子监祭酒主簿,再有几个助教夫子。

更有林大学士,文学士。

这阵容豪华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十年一遇的选拔呢。

汴京约莫有三十多人参加这次的考核。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考官明显给纪炀准备。

虽说知道他的水平不错,但皇上有意想测测纪炀的极限到底在哪。

经过这么多事。

皇上对纪炀自然看明白不少。

他跟那些世家不同,也跟宗室不同,更跟外戚不同。

其实给太子选妃的时候,皇上便暗示过纪家的女子,实在不行他身边那个小丫头也行。

但纪炀既跟本家不熟,也不想带本家飞黄腾达,小白鹤更不用想,她的名字就意味着她不会拘束在宫中那一方天地。

不过这让皇上对纪炀更是微妙。

说他是纯臣也不对,说他是佞臣更不对。

只能庆幸自己不是个昏君,儿子也不是个糊涂的。

否则这样的人,绝对不是皇家想看到的。

所以在十月十五那日早朝之后,皇上便私下见了纪炀。

皇上开口便是:“上次不是你跟你娘子研制出来的新药,朕只怕早就没命了。”

纪炀立刻拱手:“还是皇上吉人自有天相,那药其实也只有一半的用途。”

另一半大家都明白,皇上甚至还看过他娘子用药喂兔子,还正好赶上十只兔子死了七只的场景。

饶是他也很后怕。

此时说皇上吉人自有天相,竟然不像恭维,而是实话实说。

毕竟那个概率也是很难活下来。

皇上笑,让纪炀坐下说话。

等纪炀这会看向皇上,发现他确实苍老很多,大病过后,又杀了不知多少宗室。

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他想快点交接权力,趁着自己还在的时候,让太子更快掌权。

“上次托孤到一半,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皇上冷不丁问道。

上次托孤,也就是三月中旬的事了。

如今已经是十月中旬。

那会说的是,皇上知道他一心为民,也说太子是个良善的皇帝。

纪炀自然忽略这些,不过还是认真道:“微臣会辅佐太子,太子是个很好的未来君主。”

有纪炀这句话,皇上放心许多。

纪炀是个从不食言的人,连他都是信赖的。

“好,有你辅佐,我也就放心了。”皇上说着,又感觉一阵疲惫,“好好准备考试,以后,大好前途。”

纪炀缓缓退下,正好碰到跟金家长子一起来勤政殿的太子。

徐九祥看到纪炀,自然高兴,听闻父皇有些困倦,徐九祥干脆道:“要不我们去园子转转?”

太子都这么说了,纪炀跟金家长子自然陪同。

皇上皇后虽然并不铺张,但皇宫的院子自然不同。

十月份,已经有早梅开放。

徐九祥是个随和的太子,纪炀也好相处,金家长子更是圆滑。

等纪炀再出宫,他先见了皇上,又跟太子相谈甚欢的消息便传遍汴京各家。

只能说羡慕不来,谁有纪炀这样的本事,那皇上跟太子也会格外欣赏。

接下来的日子,纪炀一边当着汴京府尹,一边温书备考。

之前韩潇来给纪炀恶补知识的时候,还会偷偷摸摸来,现在已经光明正大前来。

问就是他们两个都要考核,自然一起背书。

但谁都知道,以两人的水平,已经不是能不能考过的问题,而是考到什么成绩的问题。

虽说这次临时的考核不会给出成绩,更不会有名次,可他们的试卷必然也会分发下去,供天下人传看。

更会刊登到汴京两份报纸上。

到时候会传到全国各地。

两人到底什么水平,特别是纪炀到底什么水平,大家就能一探究竟。

只要纪炀的水平够格。

他想插手国子监改革的事,便会无人再多嘴多舌。

这件事上,他本就占据上风,如今还需要一锤定音的成绩,让这件事板上钉钉。

纪炀虽然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可突然复习这种事,还是很无奈。

汴京其他人更是如此。

越复习下去,越对国子监那群人有怨念。

好好的,你们一定要惹事是吧。

不说那些贫家学生,就说各地官学的夫子,给他们提高待遇有那么难?

又不让国子监出钱,只是各地的学田分一些出来而已。

各地官学经历这事之后,自然对纪炀有了好感,之前那么多抹黑他的话,也比不上纪炀为他们争取待遇来的好。

至于国子监内的竞争,他们自然而然站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