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4


,宫人们远远跟着。

主要是玄烨在说话,乐盈做他的倾听者。

他谈起顺治皇帝,“皇阿玛英年早逝,在世人眼里,他似乎于国无功,耽搁情爱……”

乐盈忍不住点头。

可不是么,光是顺治的电视剧她就看过不少,他与董鄂妃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呀。

玄烨的目光转到一棵葱翠的柏树上,声音越发的飘忽。

“先帝临终时下罪己诏,历数他在位期间所犯的十四条过错,否定了他所有的功绩。曾经朕也认为先帝是个无能的人,可是自朕亲政后,朕知道自己大错特错,先帝他是一个好皇帝。满人入关,当汉人的皇帝,只有拿汉人的法子去治理汉人,汉人们才会臣服,大清的江山才会稳固,但先帝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得罪了八旗权贵,他有心无力,郁郁早逝。”

他转头看向乐盈,“你能明白朕在说什么吗?”

乐盈道:“我明白啊。先帝有他的政治理想,但在他实施汉制,侵犯了满洲贵胄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先帝,先帝因此郁郁而终。世人都说先帝为孝献皇后而死,但实际上不是的,孝献皇后的过世是诱因,不是根本原因。”

顺治帝为了汉化,可谓不遗余力,当时他的后宫甚至有一位非在旗的汉妃,他以身作则,提倡满汉通婚,天下一家。

玄烨颔首,赞道:“从来朕说什么,你都能很快理解,不错。”

乐盈笑道:“我聪明呀,所以这就是您带着我祭拜孝献皇后的原因?”

玄烨道:“是,不瞒你说,朕庆幸有孝献皇后,先帝短暂的一生有她的陪伴,何其有幸。”

确实,不然顺治皇帝可太惨了,他要打击蒙古势力,却被母亲逼迫接连娶了两任蒙古皇后,婚姻生活不幸,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董鄂氏就是他的知己,她的陪伴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温暖。

玄烨觉得心里很畅快,他说什么,乐盈都能理解他,他比皇阿玛幸运,乐盈与他相伴到老。

魏珠这时候上前来,躬身说:“皇上,天色不早了,还请下山吧。”

玄烨笑着对乐盈道:“不知不觉的,时辰过得真快,回去吧。”

御驾在行宫暂驻一晚,次日回京。

乐盈觉得这一趟孝陵之行更像是一次告别。

皇帝在他的暮年来见见他的皇父,亲自告诉他,自己已经理解了他,而且继承了他的遗志,用汉人的法子去做天下的皇帝,将这大清治理的安定繁荣。

……

这次巡幸塞外非常顺利,可能是因此给了玄烨信心,回京后,待了不足半个月,他又去了南苑秋狩,他是真不爱宅在京城,去哪儿都行,就不爱待在京城,乐盈只能陪着他一起。

到了十月下旬,天气突然转凉,连日的疲惫,再加上一场风寒,这位皇帝终于病倒了,打算休养了几日,待身子好些了就回畅春园静养。

随行的嫔妃中除了乐盈,还有宜贵妃、德妃,以及几位贵人、答应。

皇帝生病,宜贵妃与德妃相携探忘,玄烨与她们说了几句话,就让散了。

两人出来,宜贵妃有些忧心,“希望皇上早日龙体康复啊。”

德妃心不在焉地“嗯嗯”两声,她的眼皮子直跳,总觉得会有大事发生。

风寒可大可小,如果皇上现在年轻,那不用担心什么,可皇上今年都六十九岁了,身子骨熬得住了吗,就算这回熬过了,后面又能熬多久呢。

德妃想起了十四阿哥,他说叮嘱八阿哥、九阿哥,但凡皇上身子欠安,立刻写信告诉他。她明显觉得不妥,八阿哥、九阿哥并不常见皇上,他们根本不可能及时知晓皇上的真正健康情况,等他们知道时,时机早已错过。

德妃凭着直觉,应该立刻写信给十四阿哥早做打算,但她此时无人可用,她的人出不了南苑的门,更不可能将皇上生病的消息传出去。

与宜贵妃分开后,德妃没有回自己的屋子,咬咬牙,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

李金忠通传:“德妃娘娘来给主子请安。”

乐盈现在正要去看望玄烨,没工夫应酬德妃,直接拒绝道:“请安免了,我这会儿有事,你替我回拒她。”

李金忠出去一刻钟后又回来,面带难色,“德妃娘娘不肯走,说是有要事要同您说。”

德妃看似恭顺,实则是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她要想做的事百折不挠也要做到,这会儿乐盈不见她,明日后日她还会过来。

“算了,让她进来吧。”乐盈吩咐道。

德妃进来后,恭敬地给皇后行礼,乐盈道:“免礼。”

两人坐下,紫檀斟茶。

德妃环视一圈,道:“娘娘,请您屏退宫人,妾有要事同您说。”

乐盈越发起了疑心,摆手让紫檀她们出去,她倒要听听德妃想说什么。

德妃同她谈一些皇上的病情,啰嗦了一堆话,乐盈烦了,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德妃缓缓道:“我想告诉娘娘,他日若是皇上山陵崩,我愿去给皇上守陵,娘娘永远是这紫禁城唯一的太后。”

作者有话说:

抱歉晚了十分???钟。明天见。

? 第 235 章

乐盈不敢相信这番话竟然出自一贯谨慎自持的德妃之口, 道:“德妃,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德妃平静道:“我知道。娘娘的兄长隆科多大人位居步兵统领的重职,您对朝堂上的形势只怕比我了解得更多, 我十四阿哥是皇上看中的继承人选, 这件事皇上也曾隐晦的暗示过我。”

她的话好自信啊, 但乐盈一点也不相信玄烨会暗示德妃他有意立十四阿哥为继承人,但德妃是有这个本钱来谈条件的, 不管是十四阿哥, 还是四阿哥都是她的儿子,她确确实实是未来的圣母皇太后。

乐盈不置可否, 德妃继续道:“十四阿哥远在西北,现皇上身子欠安,求您派人将此消息传给十四阿哥, 我感激不尽。作为对您的回报, 他日我必不与您相争,我会自请去为皇上守陵。”

她似乎怕皇后不肯相信, 举手作立誓状,“我可以起誓, 若我违背对您的承诺, 我,以及我所有的子孙,四阿哥、十四——”

“好了,你不用说了。”乐盈打断她的话。

古人看重誓言,德妃敢来拿她最心爱的十四阿哥起誓,足以证明她的诚心, 可她开出的条件对乐盈毫无吸引力。

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后期, 所谓的皇太后就是一个对外展示孝道吉祥物与工具人, 即使是孝庄太后也不例外,玄烨亲政后,这位太皇太后隐居于后宫,对朝堂的参与度几乎为零。

紫禁城唯一的太后也好,两宫太后并存也好,根本没有权与利争夺的空间(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