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7
被一个姨娘紧紧地搂在怀里的一个小男孩身上,这男孩看起来并不比尉迟允年长几岁。
“别人求死是为了护得一家老小周全,这于员外就连死也要带上全家,还真是……别致。”她话里有话的说了这么一句。
顾轩闻言眼皮微跳,抬眼看了看她。
忽然,门外响起了汪知县那不耐烦的催促声:“可都验完了?死因若是没有异议,便让人将他们都抬到义庄去,我也好前往尉迟府给小王爷复命!”
“是。”付绵绵扬声应道,死因自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现场又很干净,在经过尉迟府家兵及衙役的践踏后,愈发找不出什么有用的证据来了。
只能选择将满屋子的死者运送回了义庄,其他事情延后再议。
第二日,于府灭门一事震惊了整个青河县城。
县衙对外给出的理由是山贼给于府投了毒,但这也仅仅只能欺骗一些不知情的老百姓罢了,于府那日真正发生的种种没过几天就在城中的街头巷尾传的沸沸扬扬,汪知县就算再怎么努力也堵不住那悠悠之口。
而尉迟府的人则是在于府灭门之后的转天就大张旗鼓的离开了青河县城,据说归京去了。
又过了段时日,付绵绵也如约收到了三千两的银票,不过两月的功夫,她就完成了一名由一名乡村妇人到腰缠万贯的转变。彼时她正坐在大杂院的院子里美滋滋的数着银票,耳边听到的是赵婶子那一声接着一声的长叹。
于员外死了,这大杂院一年到头的大半费用瞬间没了着落,光是靠着城中零散商户的偶尔接济,根本维持不了这十几个孩子的生计。也是通过这几天和赵婶子的闲聊中她才得知,原来这里面的孩子长大了大多会被于府带走,一些成了于府的下人,一些则不知去向。
不过据于府的管家说,那些孩子是被送去了其他富人家里做工,自是受不了苦的。
听到这些,付绵绵不着痕迹的撇了撇嘴,如今撕下了于员外那张伪善的面皮,她还真不觉得以往从大杂院出去的孩童会受到什么优待。至于顾轩为何会破天荒的进入县衙,赵婶子也有解释,说是顾轩自有贵人接济,之前的吃穿用度未曾受过于员外半点恩德。
无怪乎男人看到于员外横死连眼皮都没跳过半下,感情是真没有任何的纠葛在其中。
付绵绵趁着赵婶子回身去准备孩子们午饭的功夫,抽出了五张百两银票塞在了对方常用的柜子里,这些钱财足够支撑大杂院安然过上十余年。这样想来于员外真的是打的一手好算盘,精明的厉害,每年只需要一点点银子就可以得到许多满怀感恩之心的孩童,又能博得善名,当真是一箭双雕的好计谋。
就在她坐回院子的石桌旁发呆的功夫,大门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抬眼望去,正是顾轩。
只见男人快步走到了她的身前,从怀中摸出了一封信递了过来。
看她神情透着不解,顾轩好声好气的解释道:“京中来信。”
“给你的。”
第204章 名冠京城女仵作(15)
“嗯?”付绵绵下意识的把刚刚扑过来的小团子抱坐在了自己的腿上, 然后接过了信件,上面果真用毛笔写着‘付绵绵亲启’几个大字。这毛笔字写得极有风骨,但却不是原主记忆中柳青山的字体, 比之要更加大气几分。
奇怪,这京中她并无熟识之人, 就算柳青山给她来信也不应该称她的全名才是。
她一时间有些走神, 如果按照原剧情的时间线,最近这段时间柳青山从京中派来的人就要到达王家沟了,到时候不知道夫妻二人相见的场景会是何等的‘感人至深’。
不过几息的功夫,付绵绵便快速的回了魂, 好奇的打开了那封信粗略的看完后,颇为惊讶的挑起了眉毛, 顺势抬起头同身前的顾轩对视了一眼。
刚刚忙完从屋中出来的赵婶子在看到男人本想着开口打招呼的,但是在察觉到二人之间微妙的气氛后, 就很有眼力见的上前从付绵绵怀中抱走了小团子, 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尉迟府上的世子妃为何会写信给我?还邀请我去京城?我付出了劳动, 她也按照协议给了银钱, 我想我们之间应该是两清了吧?”付绵绵没有丝毫避讳的将那张薄薄的信纸摆在了石桌上,脑子里闪过了那位世子妃的形象, 其长相是端庄大气的, 只是丧子之痛让她在青河县城的那段时间显得尤为脆弱可欺。
顾轩垂眸瞄了一眼信件上的内容,旋即走到了对面坐下,他看起来倒没有多么惊讶:“就在今天早些时候,知县大人也收到了一封京中来信,起先他在读信的时候是唉声叹气的, 没多久便将这封信交予我, 并叮嘱我在你看完信之后务必把你带过去见他。”
“想来, 尉迟一族在京中也不太平。之前你不还推测小小世子的身亡与眼下京中的局势有关系吗?会不会尉迟小王爷发现了什么,想让你这个验过小小世子尸首的仵作进京去作证?”
付绵绵闻言眸光微闪:“要是因为此事,那你这个查案的县尉又岂能逃掉?”
顾轩显然也赞同这个想法,沉默了几秒后再次开了口:“那便只剩下一种可能了,会不会尉迟府上又有旁人身亡,而你毕竟是帮助世子和世子妃查明了小小世子死亡的真相,所以他们就想到了你?”
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可付绵绵还是觉得有些奇怪,京中优秀的仵作不知凡几,世子妃又怎会忽然想到远在青河县城的她。
最终二人还是决定遵循了汪知县的意愿,一起从大杂院出发去了县衙。
汪知县的态度还算殷勤,只是依然不肯透露世子妃究竟为何会给付绵绵来信,不过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劝说她今早入京,能得到尉迟府的抬举是她这个乡野仵作的福气,可别不识好歹。
付绵绵同他打了半天的太极也没能套出半点有用的信息,不由得怀疑其实这货也并不知晓尉迟府的意思,就是好不容易攀上了贵人,努力的摇着尾巴献殷勤罢了。
她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当中,顾轩在旁沉默半晌,似乎是看出了她的心不在焉和迟疑,上前两步冲着汪知县拱了拱手,开口道:“前往京城路途遥远,付仵作一人前行怕是不太妥当,卑职愿护送其直至入京。”
汪知县摆了摆手:“尉迟府派了护卫来送信,哪里还用得上……”
话说到一半,他却忽然停了住,隐蔽的打量了一番付绵绵的神色后又瞬间改了口:“如此也好,我这边刚好寻了一件稀罕的墨玉砚台,你将东西安然送到小王爷手上后,再替我好好表达一番感激之情。”
至于感激的是什么,谁又知道。
他已经窝在这贫瘠的青河县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