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


翟明翠拉她一下,凑到邵女耳边:“你见过他没有?”

邵女看一眼男人,好像有点面熟,“好像见过,怎么了。”

“来打听事呢。”翟明翠皱眉道,“一直问咱们小卖部的事。”

“你和他说了吗?”

“没有。我告诉他了,是我儿媳妇的店,我只管帮忙,剩下的什么都不懂。”

邵女嗯一声,拉上椅子,先坐了。

翟明翠连忙问,“怎么样,医生怎么说的?”

“开了一些药,说要加强营养,以后半个月去做一次检查。”德福在一旁道。

“吃药?”翟明翠听不得这个,觉得自己儿媳妇什么都好,就这一点不行。

怎么就那么倔啊,说不让她去做B超,她非要去。这又要吃药,谁家怀着孩子吃药?不怕把孩子给毒坏了?

翟明翠就说了:“这药能吃吗,谁家怀孕吃药啊。是药三分毒。”

德福拿出来给她看:“都是钙片和维生素,没事的。”

“就跟你知道一样。”翟明翠一甩手,“你又不是医生。”

她说完,就往里面走,不想再听他们小两口的事。

邵女见翟明翠走了,把药收好,说:“德福,你给我打个床吧,放在后面小屋里。”

当时盖房子的时候,邵女就让人隔出一小间来,三四步宽,就想放个单人床。

“我累的时候不想回卧房,就在后面躺着。前面来了人,起来就行了。也不用前前后后的跑了。以后孩子生出来,在小间一趟,什么都不耽误。”

德福说了声行,走进小间里,那尺子量了量。

做一个一米二的床应该正好。还能余出来一些。

他正量着,就听到外面的男人问话,语气十分不客气。

“你这小卖部咋开的?刚刚问那老婆儿,她说她不知道。你就是她儿媳妇吧。”男人倒豆子一样,问邵女。

德福听见,立刻就出来了。

他走到柜台前,看着男人,问:“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我没问你,我问她呢。”

男人伸手一指,指向邵女。

邵女看着已经发急的德福,摇了摇头,转头看向男人,平静道:“这小卖部是有指标的,每个地方有一两个指标,具体的我也说不清,你想知道的话,就要去工商局或者供销社问一下。”

男人四十出头,剃个大光头,穿一件白色衬衣,扎在黑色裤子里面,下面是一双皮鞋。

“那你的意思是,这一块儿的指标就给你了,是吗?”男人又问。

第42章 万更第一天

这人来者不善。

听他的话, 再加上那一副挑衅的表情和行为,德福和邵女几乎同时意识到这个问题,两人互相看对方一眼。

德福便回道:“这个不是我们说了算了, 工商局一开始就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会在申请者中挑选最合适的。如果你想问具体准则, 我觉得你不如去一趟工商局或者供销社。他们应该能给你满意的答案。”

德福说完, 盯向男人, “请问, 要买什么吗?”

男人紧抿着双唇, 没有答话, 只是瞧着德福和邵女。

他一副完全不相信的表情, 大刀阔斧站在小卖部中间,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也不动,也不买东西, 就四处乱瞧,好像要把这小卖部看到房顶都漏了, 才算完。

“您想买什么?”邵女只能再问一遍。

其实这就是逐客令了, 因为很明显, 对方不是真的来取经的, 而是来找茬的。

他一副舍我其谁的表情,好像这个指标应该给他才对。盛气凌人的态度, 让邵女十分不舒服。

“我什么也不买。”男人被一连逼问,有些急躁,“我就看看, 不行吗?还没听说开店不让人看的。”

“当然可以。”德福也毫不示弱,“随便看。”

他说完,转头看向邵女, 见邵女对他点了点头,让他也坐下。

两人坐在小卖部里,一齐等着男人接下来的反应。

可他没有再说其他话,也不再问任何问题,十分挑剔地四处打量一遍小卖部,几分钟后,才拔腿出门。

“这人以前来过吗?”德福见人走了,问邵女。

“没有,第一次见。”邵女摇头,“不像咱们生活区的人。”

“煤厂没他这号人。”翟明翠一直在后面看着,见人走了,就从后面进来,对两人道,“不是咱们煤厂的,在煤厂上班的,我都认识。不过也不一定不在咱们生活区住,听说最近不少人把房子卖给外人了,也可能是刚刚搬来的。这也说不定。”

“怎么就盯上咱们小卖部了呢?”德福说,“才开业没几天。”

“哪里只是他自己,盯上咱们的人多去了。”翟明翠道,“你们不知道,最近大家传的才是沸沸扬扬。”

“怎么说?”邵女问翟明翠。

她虽然天天守着小卖部,但和外面的人几乎没什么交集,自然不知道大家都在传什么。

其实很简单,得福小卖部开在生活区的正中心,在主路和生活区的交叉口,每个下班放学的人都要从这里经过,只要是走进这个生活区,就要打得福小卖部走过。

孩子们放学后,走到这里就必须要停下脚。

谁不想吃一颗大白兔?

谁不想喝酸酸甜甜的橘子水?

谁不想看一眼里面摆放的各种文具?

孩子们要停下脚步,家长也一样。

顺手买一瓶啤酒,买一盒烟,来盒火柴,或者家里又没盐了。

小卖部虽然不能说人声鼎沸,但也可以说的上络绎不绝。

往来的人不断,客人进来出去,就几乎没有空着的时候。

坐在对面大树底下下象棋的老大爷们,还有搬着马扎一起做活计的妇女们,只要是能看见的,就没有不羡慕的。

这是一个趋利的时代。

大家过够了苦日子,过够了吃不饱穿不足的日子,在政策放宽之后,谁都想手里多攥些票子。

这世上的一切可能都是骗人的。

只有钱不会。

大家都这么想,然后就产生了问题。

为什么德福家可以开小卖部?

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想起来要开小卖部?

这么多人去买东西,每天能赚多少钱?

是不是比一个人的工资多多了?

这样的问题继而在无限传播中,又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答案自然不是邵女或者德福给的,是提出问题的人自己回答的。

答案是肯定的。

有人说了,她就在对面坐着看。

一整天的时间,除去她回家吃饭,前前后后多少人进去,多少人手里拿着多少东西,每个人赚五分钱的话,这一天是多少?一个月又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