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5
康熙也是看顾凝宸最近有些闲着无聊的样子,陈女官念书已经无法满足她了。
正好外边渐渐暖和了起来,顾凝宸也能在院子里稍微走一走散散步,赏赏花了。
果然顾凝宸看见图纸后非常感兴趣,很是仔细看了看。
这几个学生还分工合作,不是只做了一台机器,而是好几台。
首先就是洗毛机,毕竟羊毛上的油脂很难清洗,人来洗的话得反复洗好几遍。
这个洗毛机其实也颇为简陋,就是中间有个大盆,把羊毛放进去后,盆的左边是入水口。
水进来后到达一个位置,手动停止,打开机关,中间会有几根棍子不停搅动,来打散羊毛上的油脂。
洗过一遍后,打开后边的出水口,水就会出去。
出水口的地方是非常密的网,能够挡住羊毛不会被水冲走。
之后再放水,再洗一遍,反复几次后,羊毛就会变干净。
说是机器,却更像是半自动的了。
不过以如今的科技来说,这学生已经相当有想法。
洗毛之后就需要烘干,用的却是热炕,利用厨房的热气来烘干,直到彻底烘干为止,羊毛就会变得洁白松散。
这还是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梳毛了。
梳毛能让羊毛的纤维分开,然后才能加工成羊毛线。
这一步以前也是人工梳理,开始的时候用手指,后来有女工想到一个更便捷的方法,就是用梳子。
用梳头发的梳子自然不行,不过原理却也相似,只要更密一点,然后更大更宽一点。
而且不是用一个羊毛梳,却是两个。
用的是木板,再钉上皮革,毕竟布料很容易沾着羊毛,无法分开梳理。
上面还以后密密麻麻的小钉,然后羊毛来回在两个板子之间上下覆盖来梳开。
一个人一天可能只能梳理那么一束羊毛,比起人手指梳理要快,却还是太慢了一点。
格物学院的学生反复试过后,就用这个羊毛梳的原理来做的机器。
用的是滚轮,不过滚轮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钉子,上下滚轮在动的时候,钉子会拉扯羊毛,然后把纤维拉扯出来。
只两个滚轮不够,所以添加了足足六个滚轮,这样来回滚动,都不需要工人用羊毛梳慢吞吞来梳理,就能把羊毛梳理得又快又好。
动力方面用的是人力脚踏的方式,人只要在一边踩着跟自行车一样的脚踏,就能带动整个羊毛梳理机转动起来。
滚轮并不重,所以踩脚踏的人也不会太累,一天三班轮流就可以了。
这样羊毛反复梳理后,比人手梳理更快更好,很快就能做成条状的羊毛,圈成球后还得进行牵伸加捻,这样才会成为羊毛线。
依旧是半自动的毛线机器,也是用的踏板,却能一个人完成。
最下面有个线圈,上面则是有个小孔,下面有个短小的木棍,把羊毛球戳进木棍里,拉起羊毛束塞进小孔里。
机器随着脚踏转动,羊毛就和牵线加捻在一起。
这之前也是人手来加捻,速度就要慢很多,如今加上这个脚踏的半自动毛线机器就能快得多,转眼就能做好一捆羊毛线。
几个羊毛加工的流程需要的机器,格物学院的学生反复实验后都做了出来,还让顾凝宸相当惊讶。
毕竟这之后还是英吉利的纺织工厂在几十年后才有人做出来。
该说人才是有的,就是需要仔细挖掘才行。
有充足的资金,有一起研发的环境,才能促进这些人才头脑风暴,创造更多的发明出来。
康熙对此也很满意,他之前想着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会累着自己和顾凝宸。
如今就好了,有了这些格物的人才,他们两个都能轻松不少。
顾凝宸还跟康熙提出了专利的做法,就是谁做出这个机器,以后大量生产,都会给他分红。
这能持续二十年,二十年后分红就不会给了。
但是哪怕二十年,积累起来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且这个专利属于这个制造出机器的人,他要是在二十年内不幸去世,他的亲属比如父母和妻儿都能继续享受到这份分红。
当然如果亲属为了分红对这人下手,甚至害人,这笔分红就不会落在他们手上。
康熙沉吟之后,觉得顾凝宸这个法子相当不错。
格物学院的人才是多,以后要招揽更多的人,得有个噱头才是。
这些学生以后只能留在格物上,当官是不太可能的,他只赏一笔银钱,地位却没能得到。
如果这不是一笔钱,而是源源不绝的专利分红,想必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进来。
甚至不止大清的人才,别国的人才也可能会加入。
顾凝宸想得跟康熙一样,人才不分国籍,很多人才被埋没,郁郁而终,实在太可惜了。
没有给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如今这边有了,很多人就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过来。
能留下这些人,必然能如虎添翼了。
专利的事,康熙跟内阁商议后,就让户部接手了。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矩,免得有人钻空子来拿到这个专利。
比如说有人做出一个机器来,却被别人偷窃,此人还冒名去认证专利,拿到分红。
这样的事被查明真相之后,专利要被撤掉,红利会被收回,人也必须受重罚,绝不能姑息!
比如有人做出了物件,但是人去世了,家人拿着这个去认证专利,把专利卖给朝廷。
只要证实确实是此人做的,就能拿到专利,吃到分红。
这样很多年前压箱底的好东西,也能够有重见光明的时候。
顾凝宸相信这样的人才很多,只是以前没被重视,可能还被冠上奇技淫巧的名声。
只注重这些奇奇怪怪的巧物,却不事生产,甚至浪费银钱,普通人对这样的人就没什么好印象了。
很多家里人也并不会支持,有的人就索性改行了,有的就会躲到偏远地方,无人认识,就能随心所以做自己的事,却很可能落魄穷苦,手里头的东西一辈子都不能见光或者被人利用起来,实在叫人惋惜。
专利的事一出,户部那边特地设了一个部门,专门来接待此事。
比如是接手图纸或者实物,再转交去格物学院认证,筛选一批后送去宫里给康熙过目,如果确实能用之物,就会得到专利认证,拿到一笔钱。
如果还能大批量生产,另外还有分红。
这就吸引了无数人过来,差点把门槛给踩断了。
如今手工达人不少,比如木匠,就熟悉各种小巧的机关之物,当然愿意来试一试。
可惜很多东西已经早就被人发明出来,就不能算是专利了。
有些根本无法用,只能算是个玩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