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
攻,必须要从有城池的这条道上走。
其它道路,要么走起来耗费太高,后勤跟不上。
要不就是地形太危险,极其容易被敌人设埋伏。
所以会出现,历史上好多战役,都会走同一条路,攻打同一个城池。
匈奴的情况更为特殊些。
他们不以占据城池为目的进攻,而是为了掠夺。
那必然会往富饶的地方去。
不然他们冒着性命之危跑过来一趟干嘛?
溜马玩?
没有收获,空着手回家,信不信的第二天,他们就能把匈奴单于给剁了!
当匈奴出兵没有耗费吗?
笑死,就草原那么贫乏的地方,他们可比大汉穷多了。
什么政治意义,都没有抓到手里的钱粮女人和奴隶重要!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看似有的选,其实根本没法选。
卫青讲述着自己的猜测:
“匈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
天幕做的预言,会让匈奴单于害怕失败!
这场出兵,他只能胜,还得是大胜!
只要有轻微的失利,匈奴单于就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他必须要考虑失利乃至战败带来的影响。
这个时候,他会反复衡量两者的国力,更加谨慎。
而两军交战,勇者方胜,他只要有顾虑,必然不可能出动所有军队!”
说到这里,主父偃已经明白过来了。
“自陛下登基以来,时常练兵。如今大汉虽不能远征,可防守方面,必然不会吃亏!”
主父偃这句话,不仅附和了卫青,还暗戳戳的给刘彻拍了拍龙屁。
这让刘彻不由得多了几分高兴。
“正是如此!”
卫青手指从匈奴后路的天险上划过,笑着说道:
“匈奴单于若真敢全军进攻,把战场设置在我大汉疆域之内,那我等正好可以断他后路,关门打狗!”
卫青的话没有说完,不过在场的人,心都脏,卫青的未尽之言,他们也明白。
战场设置在大汉境内,对大汉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可说的难听点,倘若不在意百姓士兵的伤亡。
莫说一换一了。
三换一,甚至四换一,大汉都不带亏的。
匈奴才有多少人啊!
稍微换它个几万。
匈奴就要元气大伤。
这时候,大汉再举兵进攻,难度必然会大幅度降低。
可惜,匈奴肯定不敢大军攻入,自断后路的。
毕竟目前优势在他。
而有些时候,越是保持优势的那个人,越不敢轻举妄动。
刘彻下了结论。
“如此看来,匈奴不会大规模出兵,还是以劫掠边郡为主。”
卫青点了点头。
出兵打仗的本质,要么是为了政治影响,要么是为了财富。
匈奴,永远是财富大于政治。
只有财富得到的足够多,政治才能稳定。
那,匈奴出动的人越多,需要的战果就越大,而风险反而会越高。
综合这么多原因,卫青完全可以确定,匈奴单于必然无法大规模出兵!
卫青把这条理由也说了出来,轻叹一声,道:
“说起来,这般情况,正好应了天幕部分所言。不过,又证明了天幕并非不能改变,如此看来,我等需慎重对待天幕所言。”
卫青话音刚落,在场的几个人都若有所思。
第27章 视频后续 卫青请战
受限于各种环境约束,即便他们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很难立刻大规模的去改变这些事情。
匈奴也是如此。
他们做不到一口气发动所有的大军进攻大汉。
但这并不代表着,历史没有在改变。
按照天音的说法,在卫青收回河套地区之前,还经历过一场战争。
那场战争比较‘小’,只斩杀千余人,所以没有详细展开,只是随口提了一句。
不过,哪怕只有这一句,对于卫青来说,也能凭斩获的数量,推断出这场战役的大概规模。
不会低于今年的数量,但也不会太高,大约在三、四万之间,属于正常的水平。
而这场入侵,是离今年最近的。
如今,匈奴知道了未来。
那他们一定会增兵。
这样来说,历史已经在改变了。
就像卫青之前说的那样。
匈奴如今是占优的。
倘若他们保持优势,又赢了即将发生战役的胜利。
那匈奴便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又证明了未来能够被改变。
而大汉,则会因为这场战争的失利,产生对天幕的质疑。
甚至再度引发厌战,反战情绪。
毕竟漠南漠北两次战役的耗费,实在太过于恐怖了。
如果国内的反对浪潮过重,连天子也不能压住。
匈奴又通过一次次劫掠边关,证明他们的强悍。
那么历史,就真有可能被慢慢改写!
只是这个过程,不是立马发生的。
它需要一场场战役,无数次明里暗里的交锋,乃至十年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缓慢的扭转过来局势。
“如此想来。”
明悟过来这个道理的刘彻,想的更深了。
他的神色,逐渐变得严重起来:
“对匈奴这一战,不仅是匈奴不可以败,我大汉,同样是败不起了!”
匈奴急需要破除天幕的预言。
大汉更需要证明天幕的预言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以最快的速度,把卫青推上大将军的位置!
不然,仅凭国内复杂的关系。
一定会有人对卫青出手。
而他现在的地位,不一定能对付得了这些暗算。
不只是针对卫青。
还有五胡之乱、漠南漠北两次战役严重过高的军费支出。
这么多的军费支出,必然会导致民生哀怨,甚至会出现四处揭竿而起的情况。
一些爱惜民力的大臣,肯定不愿意看到此事,他们必然会以草原部落打不灭为理由,上书反对。
可问题是,打匈奴的时间,就这十几年。
卫青、霍去病两位神将,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也仅有八位!
他们死后,大汉再无这样的名将!
所以,他们在世、身体最强壮的这十几年,是大汉最好反攻匈奴的机会。
而他们非常幸运,遇上了自己这位君主。
他有征战的匈奴欲.望,又足够信任这两位神将!
一旦错过这十几年,让匈奴保持了实力,那未来……
便是匈奴占优了!
“时机啊,果真是妙不可言。”
刘彻脑海中闪过这些想法,紧接着,他想的更深:
“不提五胡之乱,仅仅是不打匈奴,谁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