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咱也就是遇上事儿时,劝着叫他们上岁数人看开点。”
吃完饭,周鹤坐地铁先走,姜明说要和柯向瀛推自行车走着回家消消食。结果两个人在一堆自行车里左找右找,愣是没找着柯向瀛那辆劳苦功高、久经考验的飞鸽自行车,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柯向瀛气得直踢电线杆子,大骂偷车贼缺德带冒烟。姜明把人抱住,拖着去了警察局,片儿警虽然给登记上,但看那意思,找回来的可能性和明年加入世贸差不了太多。“太多啦,现在净是丢自行车的,还有丢摩托的,不锁可不行,你们又在小白楼,这一块儿都是干外贸的,人员复杂,哪还能跟当年似的,随便往哪合儿一停。”片儿警反过来还教育了一通柯向瀛,才把人放出来。
姜明看柯向瀛一路都怏怏的,又是讲笑话,又是骂小偷,陪着柯向瀛一路乱走,从小白楼一直沿着马场道走出老远,大作家还是浑身透着忧悒。姜明发现自己真见不得柯向瀛不开心,怎么能不开心呢?他嗨了一声,“这样吧,不就是自行车吗?我给你攒一辆新的,不花你钱,怎么样?”
柯向瀛说:“我这么倒霉,你还开玩笑呢,你会攒自行车?”
“攒辆自行车,还不是学学就会了,”姜明一脸笃定,“你等着吧,记得你七月初生日?就当我送你生日礼物——别生气啦,乐一个,乐一个我请你吃刨冰。”
“你总是这么不知愁。”柯向瀛终于笑了起来,“那我要吃什锦味的。”
他们已经走到睦南道了,路的两边郁郁葱葱都是高大的树木,林荫间掩映的是一幢幢洋楼,深院高木,绿藤只能爬出院墙一点,抬起头,红色的屋顶连着蓝天,巴洛克风格的柱头不声不响。柯向瀛仰起脑袋看着头顶联翩的绿叶,夏天的午后,连风都不敢大声发言,他不由说:“过去这里还要静些呢。”
“还要怎么静?”
“我和你说过吗?我高中读的是耀华,那时班上挺多干部子弟,很多人家就住这片儿,我们来玩时,进进出出都不见人。这儿以前是骆玉笙家,你看,”他指着前面,“现在连饭馆都有了。”
姜明说:“难怪你天津话不标准呢,你们耀华的老师都说普通话吧?”
“听得出来?”
姜明笑了出来,“一听就是文化人。”
“哪有,”柯向瀛有点不好意思,他抓住姜明的胳膊,轻轻摇了摇,“所以我们得多和工人阶级学习。”
“我也没什么值得你学的。”
“怎么没有?就比如刚刚,我真没想到,你连和周鹤都没提我爸干嘛的,虽然他还是打听着了,我就讨厌别人找我爸办事儿。”
“你不想和你爸提就不提,”姜明好脾气地任由柯向瀛抓着他的手臂,“怎么着,难道只要你提,你爸还能以权谋私?”
“你想哪儿去了。”柯向瀛急道,“我爸可从来没干过这种事。”
姜明的眼神就黯了下来,他走到路边,靠在一颗大树上,“老柯没有,不代表别的厂领导没有。你还说我不知愁呢,我愁又能怎么样,我们一点辙都没有啊。”他说着,声音便渐渐被蝉唱盖过去了,他想起刚刚在北辰的厂子里看到的那块材料,上面打着机车厂的标。那些设备,看起来也像厂里淘汰的,当时说是报废了,原来也并没有。如果杨主人和老柯有什么值得闹意见的,估计也就在这上面。只是,为什么粗制滥造反而能赚钱呢?姜明漫无目的地想着,为什么工会主席自己赚钱去了,为什么现在我们工人就不能再和厂领导提意见了呢?周鹤,他以后就是领导女婿了,他迟到早退,钱还照拿,那我呢?
这时,从睦南里传出来的二胡声惊醒了姜明,不知是哪家人在练《江河水》,那声音很低,很悲,像把海河的浪拉到了眼前。他一抬头,就瞧见柯向瀛担忧地望着他,一声不响。
“没事,”姜明笑起来,天光正好,和他的笑一样明亮。柯向瀛再忍不住,他倾身虚虚地抱了一下姜明,他说:“别发愁啦,咱自己过好日子就行,会越来越好的。”
第13章 虚构 12
========================
那盒点心最后也没落到老柯嘴里,柯向瀛怎么想这事儿怎么别扭。他把点心扔在厨房,直到一个多礼拜以后,姜明想起来这茬,“别坏了吧?”他愁眉苦脸地站在被尼龙绳捆着的那盒点心前头。
柯向瀛凑到他旁边,“打开看一眼?”
“万一长醭儿了呢,都是白毛,说不定还有绿的。都赖你,你不想沾周鹤的事,行,我也支持。但事情不是靠拖解决的,最重要的是,把点心这么晾一边算怎么着。”姜明说着,脸皱了皱,也不知道想象了嘛。
“你啊,平时恨不得出门都光着膀子叫人知道你是爷们儿,这会儿还怕起霉菌了。”柯向瀛说着,直接拿把剪子,把绳子一铰,捏出点心端详了一下,又尝了口,“有点不新鲜了,但也没跟你想的似的,霉菌开会。怎么着,吃?还是扔了吧。”
姜明没好气地回嘴:“咱家就你天天浪费,好好的点心,就放这,渗到现在。也没别的辙了,不如今天蒸个馒头,我把都沙馅儿挑出去,油酥皮儿留下,和到面里,说到底点心不就是面和油糖嘛,别浪费了。”
柯向瀛就喜欢听姜明说“咱家”,他自己心里瞎美,嘴上还嫌弃:“我浪费,不正好和你平衡一下——你哪儿想这么多省钱法子?咱又不是没钱。”
“也不算有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月厂里没发奖金呢——别这么废话了,就说吃不吃吧。”
“你蒸我就吃!”柯向瀛拍了板,反正不是他干,这种白案他一点不会做,小时候,他一进厨房他妈就轰他,去去去,好好学习去,结果活活让他长成了个不合格的北方人。姜明呢,也是惯着他,自己撸着袖子在哪里吭哧吭哧加水揉面,柯向瀛就只管往马扎上一坐,哇啦哇啦当小广播,还美其名曰,这叫分工合作。
“我听人说,过去外国的纺织厂里,有个职位就叫读书员,站当中一个台子上,给干活的人读小说。后来有了广播,又改成放电台音乐,就是不知道他们外国人都喜欢听嘛,是维瓦尔第,还是披头四,要是能出趟国就好了,真想去看看外面,是不是和小说里写的一样。我这辈子还没见过会喘气的美国人呢,写稿子也只好照电视剧里的编,哦,你知道吗,他们都说滨江道那个麦当劳快盖好了,到时咱俩也能去吃汉堡包……”
姜明一边和面,一边听柯向瀛瞎白话。他的心被柯向瀛的话牵着,是,他们会一起去排队买麦当劳,会一起去淘流行音乐的卡带,还会一起接着去跳舞。他们会一直在一起,干这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