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的生煎,握了握拳,咬牙切齿道:“……太心狠手辣了。”
老丁毕竟也是经历过风雨的人,很快倒也看开了这件事:“反正它这几年也够本了,弄堂里不说10只,总归有七八只是它的小猫吧?也没绝后。现在割也割掉了,算了。”
但丁洋没有那么容易释怀,丁生煎是自己从小奶猫起一天天喂大的,几乎就是当儿子一样养,怎么也不能接受儿子莫名其妙的就这么变太监了。
此时,生煎舔完了自己全身的毛,伸了个懒腰,然后旁若无人的窜上阁楼,大概是回窝睡觉去了。
丁洋叹了口气,虽然心里各种不甘与愤怒,但他实在是也想不到什么法子,能查出这事情到底是谁干的。
唯一的切入点,可能就是老丁说的那样,是小母猫的主人替天行道下的狠手。
于是,从那天起,丁洋在弄堂里总会多一个心眼,观察一下和生煎经常在一起玩的几只猫,是公的还是母的,是不是也是某户人家散养在外的,试图在这里面找一些线索。
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
这天,丁洋早上出车,依旧是特地注意了一下弄堂里的各个方位是否有可疑野猫出现,却突然被一面墙上贴着的一张A4纸吸引了注意。
他走过去一看,竟然是一张寻猫启事。
“本人家中三日前走失一只成年橘猫,姓名Coco,体型肥硕,绿色瞳孔,整体黄色毛,腹部有白毛,已绝育。如有好心人看到或捡到,请尽快与我联系,重金酬谢。
联系方式 :136xxxxxxxx 宋先生
附照片如下:
…”
丁洋仔仔细细看了那张黑白的不算太清晰的照片上的猫,那放荡不羁的神态,那耐人寻味的表情,又看寻猫启事里文字上描述的特征——这不就是生煎吗?
他翻出自己手机里生煎的照片,和寻猫启事上的仔细比对了一番,毛色和花纹,确认这寻猫启事上的猫就是生煎。
而且,生煎也正是三天前才回来,这几天都待在家没怎么出去。
所以……
到底是什么情况?
有人觉得生煎是自己的猫?
到底是谁?
丁洋逐字阅读着寻猫启事,忽然觉得Coco这名字听着怎么那么熟悉,记忆深处的一个片段被翻了出来。
他脑袋嗡地一声。
是那两个坐车的同性恋!
那天是自己开车载着那两个人去宠物医院的,那天他们就是去给他们猫包里的猫做绝育,而那天猫包里的猫,很可能就是丁生煎。
如果这是一出舞台剧,此时就应该四周一片漆黑,一束聚光灯射在丁洋身上,然后背景音乐响起,丁洋双膝跪下向天呐喊:“不!这不是真的!”
可弄堂里还有坐在那里晒太阳织毛衣的老太太们,丁洋不想被她们把自己当精神病,当然不能那么做,他只能内心在嘶吼着。
“生煎!!是爸爸对不起你!!居然是我把你亲手送去了宠物医院!!当时你在猫包里为什么一声不吭!不叫我!不让我救救你!!”
一番自责与懊悔过后,丁洋决定先用手机拍下这封寻猫启事。
虽说这事情自己有责任,但这个“宋先生”才是真正把生煎送上手术台的人,丁洋绝不能就这么放过他了!!
第3章 这是我应该做的
傍晚,丁生煎正趴在屋顶斜坡上一动不动晒着夕阳。丁洋站在露台上,看看手机里的寻猫启事又看看生煎,做了个艰难的决定。
他默念了一遍告示下面的联系电话,退出相册,拨通了那个号码。
听筒里嘟嘟两声之后,电话那头就有人接了起来。
“Hello?”那头传来标准的美式英语。
丁洋有些紧张地回道:“哈,哈喽。宋先生是么?”
对方立刻换了不熟练的中文应答道:“是的。请问您是哪位?”
“你是不是在找一只猫?”丁洋问。
对方原本毫无情感的语调上扬了起来:“是的!您知道Coco在哪里?”
“它就在我家,是不是一只特别胖的橘黄色长毛猫?叫起来的声音还有些哑?”
听筒里的声音激动了起来:
“是的,就是它。先生您家在哪里?我这就过来接它。”
丁洋:“我家地方小人多不方便。你告诉我地址,我给你送过去吧。”
“那真是太谢谢您了,我的地址是永福里10号。请问您贵姓?”
“我姓丁。”
“丁先生,那我就在家恭候您。”
丁洋心想:这位宋先生中文从哪里学的,奇奇怪怪的。
挂了电话后,丁洋踮起脚把生煎从斜坡屋顶上扒拉了下来,生煎睡的太舒服,根本不想动,就算被主人抱起,也似一只死猫一样垂着四肢和脑袋,一动不动。
“生煎,你好醒醒了,带你去偷蛋贼那边讨回公道。”丁洋对生煎说。
生煎把双眼睁开一条缝来,毫不在乎地看了一眼丁洋,又眯了起来。
“太监不急皇帝急”丁洋小声嘟囔了一句。
丁洋打算去见一见那个“宋先生”。
要对方道歉啊什么的当然是必须的。丁生煎的身份既成事实,割了的东西也不可能再装回去,更不可能以牙还牙把宋先生也送去绝育。
剩下丁洋能想到的补偿方式除了钱也没有别的了。
这个宋先生电话里听起来温文尔雅的,上次在车上看到的时候瞧着也不是个凶悍的男人,丁洋觉得以他童年时和弄堂里苏北帮小孩打架的气势,一定能震慑到对方让他乖乖赔偿的。
于是,天快黑的时候,他抱着生煎来到了永福里10号的门口。
永福里10号这栋楼和丁洋家的那栋楼完全不同。
永福里虽然大部分楼栋都住了好几户人家,拥挤不堪,违章乱搭,还是有几栋产权清晰的完整小楼的。那些房主会把房子精心装修一番,租出去。租金并不比隔壁高档小区低,因为这可是市中心的独栋楼房,并且还特别有历史风貌,属于稀缺资源,深受外国人追捧。
这栋10号楼应该就是如此。
丁洋家楼下的门几乎是个摆设,一扇可能年纪比他还大的木质门,外加了一个随便栏杆细到一个老虎钳就能钳开的防盗门。
永福里10号的大门则一扇看起来就很贵的复古黄铜门,上头还安装了最新带有面孔识别的电子门锁。门的两侧则挂着两盏看起来价格不菲的复古做旧风格的门廊灯,此刻亮着温馨的浅黄色灯光。
丁洋怀里的生煎看到了围着门廊灯飞的几只扑棱蛾子,顿时变得有些躁动。
丁洋把生煎抱得紧了一些,按响了门铃。
里面穿来了急切的脚步声,几秒后门被打开了,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