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
,肤色很匀称健康。这是我酷爱的一个点,既不是特别白皙,充满了成熟男性的独特魅力。
他有时候也呆呆的,一根筋。我们去年夏天去音乐节live现场,顶着炎热高温排了半天队到了入口才他才发现买错场次了,买的是第二天下午的场次,但是我们喜欢的歌手今天也有演出。正打算和任犀冶他们分道扬镳,任犀冶说你们可以看看黄牛还有没有今天的票,不然白来一趟。陶潜摇摇头,看了看手机,然后拉着我走了。
任犀冶当时揽着他小对象的肩膀说:“啧啧,好不容易出来玩一趟,对人还这么抠……”
结果是为了不白来这趟,陶潜订了附近最近的一家酒店,楼层都卡得刚刚好。
面对突发状况时他做的永远都是优化补救到最佳,很少有半途而废、打道回府一说,也不会病急乱投医。即使有大把大把的钱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会是便宜那群黄牛。我们也没有‘白嫖’这场音乐节,晚上去官方直播间破天荒地充值给他们刷了礼物。
还有我们上次约会碰上天气突然下雨了,他也是差不多的脑回路。从来不会觉得在约会那天穿上裙子会是一件难事,c市下雨了,可是总有地方会是晴天。
陶潜第二天中午才醒来,坐在床上沉思了很久,然后问我:“我昨天是不是喝多了?”
“我一点都想不起来了,”他努力回忆着,“昨天晚上我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吗?”
“有。”我语气郑重。
陶潜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神色似乎有点紧张,在等我揭晓下文。
“你昨晚上喝醉了,说你有一件事一直瞒着我,但是无论我怎么问,你都不肯告诉我……你现在可以说了吗?”
原谅我小小的善意的谎言,如果提前表示自己知道,可能就打破王子的计划了。
下午4点。我们穿戴整齐出门了。探店探到了一家叫【旧梦府】的综合茶馆,查到的百科显示,这里集品茶、饮食、表演、戏曲于一身,一些民俗文化造诣颇深的京角儿也常常会现身于此。整个园子深居在胡同巷中,格局布置得相当古典,一对石狮子危坐在门口。从他有意地仿清布局、花草盆栽、古花纹木雕门等特点来看,这间茶楼的主人对游憩境域、古意建筑至少有着很深的爱好,选址也幽深静谧。哪怕我只在选修鉴赏课上有过认识,对此略知皮毛,也能看出这处风景里蕴含的力道。连白色门帘上都是正统派别的书法字,笔酣墨饱,落落珠玉。
走进去,通堂檀香扑鼻。正对门的牌匾上题道‘旧梦戊须记’五个字,丰腴雄浑。随着喝彩的方向看到了楼后中央,桌席长椅,观众面对着的方向,陈设古朴,京味十足。来的正是凑巧,说书先生穿着灰褂,正襟危坐在案中央,正在绘声绘色地演绎着。
整个大厅都是木式雕刻结构,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高处壁柜上收藏的茶叶、瓷器,悬挂着的仿制宫廷长明灯,书画楹联,给人以穿越进古书里的错觉,悠哉而自得。
我与陶潜选在了二楼入座,中央是镂空设计,可以看到一楼的台子,也算不错的观赏位。
这里的客人不算多,二楼邻座上坐着的几位客人身份看似有些非比寻常,连上来送茶食的人都格外地恭敬,双手递上瓷盘还不忘点头哈腰,动作间行云流水。
环境所致,入座后我与陶潜交谈声因此小了很多。
先生开场白后继续书接上回评《包公案》,想到邻桌那几位特殊的客人,大约是这里的常客,茶楼才会因人施教,通篇讲的是青天大老爷秉公执法,忠臣侠客除暴安良。
从老时代出现这个商业模式开始,在服务对象阶级明显的茶场子里,名角都是“说响午”或“晚灯儿”的。要把内容读熟,融化贯通行家的名赏佳评,使其不失内涵地被完美诠释出来,方能博满堂彩。归根结底,官老爷儿听高兴了,这桩生意才算有搞头。
晚近7点,说书即将进入尾声了。我听到邻桌有个威严的男声开口问道:“青儿今天还来吗?”
“来的。等他到了,就让他来您跟前。”
“去叫他。”
回复他的那个声音变得为难起来:“只是……今天青儿有曲儿要唱,要不要先让他……”
“去。”
声音熙熙攘攘的,脚步声踩得木地板砰砰响,客人走在前面,率先下去了。
我与陶潜四目相对,意会了对方一眼。
“不怕。”
令我蠢蠢欲动的不是这个。
如果可以,今时此景,气氛快然,未尝不可不给自己留下点回忆呢。
何况陶潜极少见到过另一面的我。
送茶的人上来之后,客客气气地为我们摆好茶具、茶点,动作同样地行云流水。
我叫住了他。
“你好,请问可以引见一下你们这儿负责的吗?”
--------------------
ps:茶楼不是实际有的地址,小小地参考了老舍茶馆,偶没去过首都,这儿的环境描写只能读个大概经不起推敲~* ̄▽ ̄*
第30章 30.旧梦旧曲
============================
那老板见了我,仿佛猜到了我的来意,“先生是刚才二楼雅座那位吗?”
原来他对我有印象。
我没否认,进而道:“不好意思,不小心听到了老板的对话。特地来询问茶台的节目是不是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能让我试试么。”
“你会唱曲儿吗?”老板迟疑道,“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
“略懂一二。”其实往开了说,若是没有拿手的本领,我也不会自告奋勇了。
“先生贵姓?”
“免贵姓曲。”
老板领我往后庭走,穿过了长长的走廊,走到了大厢房里,这里摆满了器乐用具,化妆台靠墙一字排开,几位演员正在化妆。
“素言,你来,今天由这位先生来顶替青儿的位置,你看是不是可以——”
一位身穿蓝衫的女孩放下眉笔,款款走过来。
“你是学什么的,你会唱曲儿吗?”她打量着我,问道。
老板见她肯了,便告辞,离开了厢房。
“我学话剧。吴语小调和古典舞也有涉猎,器乐会琵琶与三弦。”我观察着她的神色,她在思考着可行性。
“你会唱什么,你唱一段听听。”
我屏息了几秒,压声起调,清唱了几句。
“我有一段情……”
自我感觉良好,余音婉转,旋律流畅。
倒是因为是假音吟唱,只能尽可能联想此前在课堂上老师教学时的神态,让自己快速融入江南小调的意境中。
一小段曲罢。
“起、承都不够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