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议论,多议论几日也没什么,反正也不掉块肉。”
邱氏有些感叹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行,想当初我明白这个道理还是花了许多时日。是啊,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日子是自己的,好好过咱们的日子就行。”
顿了顿,她又道:“我见这两天你房里很晚才熄灯,可是担心那臭小子?别担心那臭小子,别看他平时不着四六,其实心里有主意着呢,没把握的事他不会干,所以你在家安安稳稳等他回来就好。”
其实这趟薄春山出门,没跟邱氏说明原委,只说县里好像发现疑似倭寇的人,过去查探一趟。
可顾玉汝知道他是去干什么,又怎能不担忧。
只是这事没办法和邱氏说明,她只能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婆媳二人又说了会儿话,借此机会还说了不少薄春山幼时的事,自此婆媳二人关系又亲近了不少,便不细表。
.
因为邱氏所说的事,在西井巷又引发了一场热议。
以前还没发现,没想到看似平常的顾家竟然发生过这么多事,关键是外面人几乎没有一个知道的。
胡大娘因此遭受了质疑,因为她的性格,她在西井巷就是遭人排斥的待遇,也就最近因为她貌似‘知道’顾家很多事,大家才愿意跟她聊两句。
这么关键的事都不知道?
那平时胡大娘嘴里有句真话没有?会不会说的话都是瞎编来的?
没人怀疑邱氏所言,因为就算让她们自己来编,都编不了这么离奇。且那董家是什么人家,是当地大户,也不是善茬,不是真有这事,邱氏敢往外头说?
至于为何以前不说,现在敢说了?
可能以前没撕破脸皮,现在终于撕破脸皮了?因此,也让众人明白为何之前顾家小女儿和齐永宁上顾家门,顾举人为何那副态度的缘由。之前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顾家小女儿身上,如今看来齐家才是主因。
当然,这其中还有些事是串不起来的,但至少让人感觉到齐家人做事有些不地道。
因为你家亲戚做了恶事,人家跟你家退亲,转头人家姐姐出嫁了,你却纳了人家小女儿为妾?
显然这件事顾家人是不同意的,为此都不认女儿了,再加上齐永宁所说的那些话,几乎让人们把真相凑出了大半。
看来姐妹为了男人反目成仇是假的,姐姐是真不想嫁去齐家,可小女儿不争气,上杆子倒贴给人做妾,所以顾家才不认女儿。
这些话可把之后为了讨好齐永宁,三番二次想登顾家门却不得入,想借用邻里议论逼迫家人让自己进门的顾玉芳气得不轻。当然这也是之后的事。
.
就在西井巷因为顾家事议论纷纷之际,有一个消息火速席卷整个县城。
听说民兵团在黑石山附近剿灭了一伙儿潜藏在那里的倭寇,杀了近百人,不日就将回归定波。
这一消息让所有人都诧异震惊。
无他,之前民兵团还在县里帮大伙挖地窖,大家对民兵团的印象是这群年轻的后生,以前据说都是混子,现在终于学好了。甚至有那之前对地痞混子都极为反感的人家,在见到真人以及后来接触的中,都觉得这些人也不像传说中那么坏呀,都是挺腼腆挺勤快的后生。
前脚还是这种印象,后脚竟然跑去杀倭寇了?
钱县令在县衙笑得合不拢嘴,下命等民兵团回来时,一定要大张旗鼓地迎接。而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也传到了西井巷,顿时大家就忘了什么顾家齐家的事,都转移到民兵团身上了。
到了当日,定波码头上人山人海的。
民兵们率先下了船,中间是五辆独轮车,其上码着的是一个个人头。这些人头面目不清,表情狰狞,但能明显看出他们的发型都不是大晋人。
大家一边害怕,一边又想看,目光都聚集在那几辆独轮车上。
钱县令笑容僵了一下,但也仅仅是一下,因为他也没想到民兵团会是这种出场方式。
他走了几步上前,面露感慨、激动、赞赏、欣慰的笑容。
“你们很好,做得很不错!朝廷不会忘了你们,定波的百姓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尤其是你薄团长,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
一旁传来阵阵欢呼声,人群里还有人叫着‘民兵威武,薄团长威武’。
渐渐这些声音越来越大,化为一道洪流,几欲冲破云霄,让人震耳欲聋,让人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呐喊。
薄春山终于走到钱县令的面前,拱手道:“大人,幸不辱命!”
钱县令露出赞赏的笑容,大声道:“好,很好,你很好!”
第91章 第91章
91
离开码头时, 是钱县令携着薄春山的手,两人一同走的。
乔县丞和郑主簿反倒跟在后面。
郑主簿脸色有些难看,但这么多人看着, 他还在强撑着笑。乔县丞瞥了他一眼, 微微地摇了摇头,因为幅度不大,还让人以为是走动导致。
今天钱县令真正是露了一把脸,这才是他一直以来想象的身为地方父母官的样子,万人高呼, 受人敬仰, 百姓爱戴。
这一切都是薄春山带来的, 钱县令从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觉得薄春山是个人才,经得起看重的人才。
他这边还在头疼怎么提拔对方,谁知道人家这大功就来了, 还是天大的功劳。
一进县衙, 钱县令就拉着薄春山进了三堂细说。
他要好好地问一番来龙去脉, 也好向上面回话。
同时钱县令也意识到定波竟然也来了倭寇,这事不能轻忽, 若不然出了什么大乱子,他可担待不起。
薄春山按照之前定下的大致讲诉了一遍, 不同于对其他人可以说得含含糊糊, 钱县令这可不能说得含糊。不过他心中早有酌量, 自然不会编出错漏,所以整件事就成了他英明神武, 接到当地百姓密报, 并没有轻忽, 而是亲自带着人去查探, 才能一举歼灭这伙倭寇。
钱县令听得是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听完后自然感叹若是能留活口就更好了,活人总比死人知道的要多,说不定还能顺藤摸瓜?
可他也清楚,有时候在下面,尤其在那种偏僻的乡野村庄,官府说了不一定能管事,若是当地百姓群情激愤闹起来,官差也没用,倒也能理解这唯一的不完美。
至于为何没把倭寇尸体带回来,薄春山也有解释,人实在太多,历来就有割首级算战功的规矩,所以他就把首级带回来了,尸体则就地掩埋。
不过薄春山还给了钱县令一个惊喜,他带了四把火绳枪回来。
他自然不可能只缴获了四把,而是四把的五倍有多,只是这玩意拿出来肯定不会是自己的了,他心里还惦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