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
多,平时是不关院门的,连院外都有人听见动静。
住在这里大多数的人,说起来是个官,却是候补的官。
所谓候补,就是暂时没有缺额,等待吏部安排实缺的官员。就比方说,你考中了进士,按规矩朝廷会给你分派差事,可若是各地暂时没有缺额,或是没有合适你的差事,你就得等着吏部安排。
还比如说,你之前做了县令,三年到期任满,又没给你安排新的去处,你就需要等着吏部再给你安排缺。
这个候补的时间可长可短,若是有关系有路子有钱,可能很快就能拿到缺额,可这世上大多数人是没关系没路子还没钱的,那你就等着呗。
其中这些等着的人里,也会进行一种优胜劣汰。
总而言之,候补之难,看看吕氏就知道了,她男人以前是个小地方的县官,可能考评算不得优,期满后就一直没补到缺,已经在这里住了快一年了。
……
隔壁吵成这样,顾玉汝所在的院子自然能听见。
尤其好像还是跟他们有关系,她本来不好奇的,也好奇上了。
见门外站的人多,有许多人议论,她也就带着田丫出去看看热闹,通过大家的低声议论,也知道了关于吕氏一家人的事。
这还是顾玉汝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底层官员的人家,她前世也听人说过候补之类的,但从没有见识过,也没有接触过,此时倒也能理解方才吕氏为何那副表现,又为何说出那样的话。
说白了,性格使然是一,也是长久憋在这里,人显然已经到了濒临爆发的地步。
之后热闹散去,可能有吕氏之前的打头阵,或是有人知道吕氏两口子吵架跟这边有关系,之后也有数家前来串门。
多数是女眷出面——大家都知道这家的男人早上出门了。从这点顾玉汝也意识到,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实则这里住进的每一家,先前住进来的人家都会留意,甚至会打听相关事宜。
同时,这里的经历也让顾玉汝意识到,薄春山这趟去兵部可能会真的不顺利,她和薄春山之前所说的话似乎一语成谶了。
果不其然,薄春山中午回来后,大致说了下自己去兵部的经历。
倒也没人冷落他,去了也有人接待,却是个小吏。看过让他进京述职的公函后,对方倒也笑容可掬,说了许多场面话,等到说重点的时候,对方只说此事不是由他管,管这事的人暂时不在,现在已经知道他住在会同馆,让他先等着,等过后会让人去叫他来兵部。
又跟他说起应天城,说他们大抵第一次来应天,应天有很多处必去之地,例如报恩寺,清凉寺、灵谷寺、乌龙潭、莫愁湖、钟山、燕子矶、雨花台等等,让他闲暇之余可带家眷各处游玩,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这小吏的态度其实是有些奇怪的,说起正事含含糊糊,说起游玩却头头是道,十分起劲。
顾玉汝听完,道:“他既说让我们多四处游玩,那就去游玩游玩吧,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应天,就当是熟悉地方了。”
可薄春山却觉得若是他们出门游玩,兵部若是找他,一时找不到人怎么办,后来又想留人看家便可,倒也没再提出异议。
之后的半个月里,顾玉汝和薄春山带着八斤游遍了大半个应天城,除了晚上的秦淮河没有去过,应天多数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而游玩了几天后,每天回来薄春山第一件事,就是问兵部有没有人来找过他,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此时他倒也明白为何之前妻子会说让你多四处游玩,你就多去游玩的话。
其实不是他不懂,只是总还有一丝希望,有希望才会失望。自此之后他也就一门心思就带着妻女四处游玩,不再问兵部可有来人之事,想看看那些人到底在耍什么花招,就打算把他晾在这?
而经过这么些日子,住在会同馆北角这些人家对薄家也有了些了解。
本来薄家当日来,旁人还只当他们是有什么依仗,才能独占一个院落。后来经过打听,知道对方男人就是个芝麻大小的九品武官,还在想这家人莫是有什么来路或是哪个世家高官的亲戚?
经过这大半个月观察,倒是什么也没有,就是有一股子‘痴傻’劲儿。
他们见薄家男人不知出去打点,竟成天就知道带着妻女四处游玩,只当此人不晓得厉害,做人太天真,等以后尝到苦处就知道后悔了。
第124章 第124章
124
等吕氏再见到顾玉汝, 她倒也不会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之前每次顾玉汝见到吕氏,她都没有一张好脸, 总觉得就是因为薄家抢了她家的院子, 才害她继续跟另四家挤。
她这种思路反正顾玉汝也不懂,她也不想去懂, 但吕氏都来‘同情’她了, 真让她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男人该多管管, 你就要在后面拿着鞭子抽他,不然就他们读书人这种好面子的臭习惯, 总是为了面子损里子, 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千万不要惯着他们,我当初年轻的时候就跟你一样,顾忌面子, 可等他真长定型,你悔之晚矣, 现在是又老脾气又倔,像头倔驴。”
吕氏口中又老又犟的倔驴,说的就是她丈夫, 那个又干又瘦满脸愁容、明明应该不到四十岁,偏偏看起来像小老头的小官俞和同。
他的名儿还是薄春山告诉她的。
“还有你家也带太多人来了, 应天居大不易, 吃喝嚼用都要银子, 你家还带了这么多人来,是不是都是你男人的堂兄弟姑舅老表?当年我家男人刚当官时也是这样, 家里的老太太和亲戚们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男丁都托付给我们, 总觉得当了官了不得, 就是大官了,以后吃喝不愁,就该多拉拔拉拔家里其他人,实则你应该知道的,我们要是过得好,能过成这样?”
吕氏大抵觉得自己现在和顾玉汝同病相怜,很是说了不少话。
她这是把刀六他们当成薄春山的亲戚了,也是平时没人把刀六他们当下人或者护卫看,薄春山没架子,她也没架子,没想到竟会被吕氏误解成这样。
只是顾玉汝不好解释,怎么说?说自己男人是个九品大的芝麻绿豆小官,却带了十几个亲兵?也说不清楚啊,只能笑着听着。
等吕氏走后,田丫颇有些不解道:“太太不是说不跟她们来往?而且她也不是什么好人,之前还不给太太好脸。”
田丫虽是丫头,但在家里待久了,几乎都没拿她当外人,所以她平时说话也没有那么讲究,还要自称个奴婢什么的。
顾玉汝道:“她只是性格不好,倒也不是什么坏人,之前不过是环境所迫,无奈发泄迁怒罢了。她方才说的话,虽有些挑拨离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