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7
,却便宜了别人。大晋的话真是博大精深,我明明不是裁缝,怎么会做嫁衣,偏偏这句跟嫁衣有关的话,又指的是别的意思。”
“你明白就好。”安德拉吉显然不敢苟同,若不是他一向疼爱这个弟弟,他是绝不会照着西瓦克的意思去做的。
“可是哥哥,我跟他是朋友,他帮助了我,帮助我逃离了危险,又把我送到那座小岛和你汇合。我能看出他有些顾忌,但他依旧等我被接走后才离开,他知道这有多么危险,但他还是那么做了!
“我很感激他!既然那个地方哥哥已经打算不要了,何不让给我的朋友,而且——”
什么叫他打算不要了?若不是那个该死的总是跟他们做对的黑龙帮,让他实在没有精力留在这里!
“而且什么?”
“而且我觉得他跟晋国有些关系,哥哥你不是跟我说,不要跟晋国的官员做对,晋国是个很强大的国家,他们只是暂时忽略了海上而已,等他们醒过来,我们不一定还能像现在这样。”
“你是说……”
西瓦克耸了耸肩膀:“我只是这么猜而已,都已经这么做完了,哥哥你就不要再纠结了,现在南海对我们来说才最重要。而且那座岛我们占了那么久,却只花了一点点人力物力,其实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相反赚了很多。”
……
经过这两次袭击,座鲸帮和海煞帮不光元气大伤,还丢了面子。
且肉眼可见,六横岛越来越萧条了。
这场东海的动乱,不光瓦解了荣祥号驱除了佛郎机人,还让六横岛越来越乱了,经常发生人还在岛上,就被抢货抢了财物之事。
而座鲸帮和海煞帮的人并不管这些,以前巡查厅还在时,他们还会敷衍了事一下,如今巡查厅被佛郎机人烧了,岛上的治安就彻底没人管了。
当然经常会有两帮的海盗冒充巡查厅的人,可他们却不是来做事的,而是勾结其他海盗对来岛上做生意的海商坑蒙拐骗,先坑再骗,若是骗不过,那就直接抢。
岛上一片乌烟瘴气,各国杂散的海商越来越不敢踏足六横岛,若说岛上还有生意能做的,大抵只有溟帮。
溟帮如今不光供应货源,还替人保驾护航,座鲸帮和海煞帮倒也十分看溟帮不顺眼,可如今他们元气大伤,还怕溟帮会转头会对付自己,又怎敢去招惹溟帮。
与之相反,溟帮的生意倒是越做越红火了。
座鲸帮和海煞帮甚至不得已还必须要到溟帮手里购买货物,可溟帮却似乎并不给他们面子,只会给他们很少一部分,倒是那些以前他们瞧不起的杂散的只能雇佣武装势力为其保驾护航的海商,得到的货物更多。
关键他们又不敢去抢这些海商,除非打算跟溟帮对上。
这几乎成了一个死结。
而且两帮发现他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这不光体现在他们几乎拿不到什么货物,也体现在他们即使从别处运来货物,也在六横岛上也卖不出去。
他们以前的货可从来不愁卖!
为此,他们甚至不得不又和溟帮做生意,把货物卖给溟帮。
这些海盗从来不懂涸泽而渔的道理,他们对荣祥号下手对佛郎机人下手,对看起来像大肥羊的每一个人下手,只会让真正想做生意的人惧怕、忌惮他们。以前六横岛繁荣是因为百花齐放,是因为六横岛上足够安全,所以才会有无数各国的商人风闻而来。
动荡就会产生不安,混乱就会让人怯步。
尤其是如今又失去了那些会收购大量货物的佛郎机人,等于把通往南海最大的一条商道断了,六横岛如今就像一团死水,离开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打算在这里养老的底层海盗们,都在抱怨六横岛快待不下去了。
见此,薄春山知道是时候了。
这一日,岛上又发生了巨变,溟帮突然袭击了座鲸帮和海煞帮的驻地。
与此同时,挂着南晋旗子的战船开进了六横岛的港口。
.
康平七年八月,康平帝下旨设对夷通商交易所于六横岛。
同月,朝廷组建浙江水师,由东南巡海道副使薄春山,兼任水师提督,剿倭总兵官邵元龙兼任浙江水师总兵。
同年,邵元龙亲自率领十多艘战船,对三沙、南沙、羊山一带近海小岛进行扫荡,歼灭流窜藏身于此的倭寇一千余人,海盗三百余人,缴获船只二十多艘,火器无数。
不光如此,浙江水师早已在浙江海沿海地带设立了无数水寨,用以巡逻近海的海域,真正做到了拒敌于海门之外。
而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倭寇之所以让人头疼,不光因为他们穷凶极恶,也是因为他们特别擅长借海之便利四处逃窜,浙江的寇患暂时是平了,可也有一部分从浙江海逃窜至福建海域,并与这里的倭寇汇合。
福建因夹在东南两海之间,这里小岛密布,又有大小琉球散布四周,常为倭寇藏身之所,他们藏在这里,极其难以剿灭,这些倭寇就借着这些,报复性地袭击福建沿海各地,福建等地因此又燃起战火。
康平八年,浙江水师驰援福建水师数次,并于康平八年十月合并福建水师,为东南洋水师,次年扫平福建海域倭寇。
而薄春山的脚步也随之一步步走到了福建、广东,终于在广州暂时停留下来。
第155章 第155章
155
五年后, 广州城。
玉春行坐落于广州城正南门的一处商市,由于此地临近珠江,有百货之肆汇集, 又有天下商贾云集, 是为整个广州城最为繁华地带。
一般能在这里的正脸大街上开铺设行的, 无不是广州城内首屈一指的大商行, 而玉春行虽建行年代不长, 也就近几年方崭露头角, 却是比起广州城内许多老字号的商行也不差。
无他, 皆因这玉春行是为广州三十六行之一, 又在其中坐头一把交椅。
提起这三十六行,就要说说当年朝廷在广州开市, 准许与夷商通商。
彼时广州虽有市舶司, 却只管朝贡堪合事宜, 又因与夷商交易利润极高, 广州及其周边州县几乎人人皆商, 走私风极为猖獗。
鉴于此,东南巡海道副使兼东南洋水师提督薄春山奏请朝廷,准许广州开市。
本来按照薄春山的想法,开市大体就照搬纂风镇及六横岛的模式即可,可他俨然忽略了纂风镇和六横岛对南晋沿海一带海商的冲击。
由于东南洋水师把控着近海海域,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路子还能像以往那样进行走私,只能走明路经由纂风镇或者六横岛交易所,朝廷每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其中这两地占了六成以上, 足以见其暴利。
所以朝中早就有人提议, 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