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下肉色,肉质看着不错,随口就问了一句:“这一只猪拿给镇上买肉的,得多少钱?”
大东娘提到这事儿就心疼得滴血:“得小一吊呢!”
“一吊钱?”一吊等于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西北小村子物价低,一千文也太低了?这可是实打实的肉。安琳琅原本还想着买肉做包子,现如今看肉都这个价,她一日做一千个肉包子,就算全卖出去,估计也不值辛苦钱。
“不不,九百文。”大东娘纠正,“我家这猪养的不好,肥油少。值不了一吊钱。”
安琳琅:“……”倒是她忘了,这年头人人肚子里都缺那么点油星子,就算买肉吃,也都是买肥的。像眼前这个瘦肉多的猪肉,确实在这个年代油水少。
她本来只想买点肉回去,但听说这个价,不免想整个拿了。
花钱虽然是大手大脚了些,可方家一家子都是要补的。这整只猪处理得好,一个冬日家里四口人都能养得好些。赶巧就该下手快,安琳琅于是也不犹豫了,就张口道:“八百五十文,我把婶子这只猪兜了。虽然肥油少了点,但婶子把那一桶猪下水也给我,我就全拿了。”
周攻玉对柴米油盐的事情一窍不通。他也不说话,就站在一旁当壁花。且不说他皮相给大东一家子多大惊艳,就说大东娘一听这话都惊了,“八百五十文可不是说拿就拿的,你,你要买?”
“买。”安琳琅果断点头,“婶子可卖?”
“卖!”送上门的好事哪有不要的?原以为这头猪都要砸手里了,谁知道八百五十文卖出去了。不仅卖出去,她们家昨夜还割走了好大一块肥油。最好的肉都割走了,剩下那些瘦筋筋的能卖六百文都算厚道,哪有八百五十文还不卖的?
别说卖,大东娘忙不迭地喊出自家儿子,叫儿子亲自替安琳琅把这猪背到方家去。
安琳琅也不忸怩,一口定价,钱就掏给大东娘。
一头猪背回方家后厨,安琳琅就拿起菜刀就使唤开来。
别的事情也不指望这病秧子,她就把刀给他,让他磨锋利点。周攻玉拿刀的瞬间手指虚虚地往刀刃上一抹,眼睛里寒光一闪。话也没说,拿了刀就去井边磨了。
不得不说,他磨刀的样子赏心悦目的同时,还真的是十分的专业。安琳琅在一旁看的啧啧称奇,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该不会是祖传的铁匠吧?”
蹲门口磨刀的周攻玉身子一僵,顿了顿,又继续磨起来。
10. 第十章 听说你要去给林家做小年夜席面……
商队给了三两银子,虽然不至于全拿出来,但安琳琅也不好昧下太多。
这一只整猪,八个人,就算是庄海,半扇猪差不多了。
安琳琅让大东帮着拆的猪,猪肉,排骨,腿等各处都拆得干干净净。这头猪确实没有太多肥油,但五花却是格外的好。这种三层肉拿来红烧,最好吃不过。肘子和蹄髈都有些瘦,切成块炖。既然客人要求吃肉,安琳琅自然满足商队的期望。
方老汉那边忙着收拾屋子,安琳琅在后厨这边琢磨做什么肉解馋又省事。
思来想去,一个炖排骨是少不了的。猪肋条跟肘子一起炖,加点萝卜进去,酱料都来一点,仔细看着点火就可以。再一看墙角的冬笋。这冬笋虽是好东西,但鲜笋这东西不能叫脾胃弱的人吃。正好拿来炒肉。地窖里还有一大筐的白菜,割些五花肉再做个回锅肉。
几个人是馋了肉,不是品菜。安琳琅也不搞那些花样,就做一顿有滋有味的大荤就够了。
周攻玉磨好刀自觉来烧火。为了快点上菜,安琳琅预备两个锅一起烧。一边炖大肉,一边做炒菜。后厨这边忙得热火朝天,连身子不便的方婆子都起来了。坐在小马扎上打下手。
她干活麻溜,尤其是灶上的活计一个人能抵两个人。那些鲜笋,蘑菇,很快就处理得干干净净。
香料是从方婆子屋里拿出来的,都是些金贵的东西。平常做饭是舍不得用,也就有客上门时候用。不过方家有客上门的日子少,这些东西存在老两口屋里就没拿出来过。安琳琅惊觉方家居然还有八角花椒香叶这些东西,方婆子有些舍不得:“这些都是南边来的香料,瓦市里卖贵得很。家里存的也不多,你用的时候仔细点。”
倒不是说东西有多金贵,而是古时候交通不便,物以稀为贵。南边的东西运到北边自然被炒成高价。
安琳琅点点头,配好了调料拿纱布一包,丢到吊罐里炖。
炖肉一般都是炖两道,一道是炖熟炖软烂,一道是炖入味儿,再后来才大火收汁儿。安琳琅将调料包丢入吊罐中就不管了,这边切了冬笋就做回锅肉。炒菜快,一个鲜笋炒肉,一个醋溜白菜,一个手撕白菜回锅肉,再来一道黄豆炖蹄髈。
饭菜都好的时候,天色已经全黑沉下来。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别说方婆子看的眼热,就是周攻玉都瞥了锅好几眼。安琳琅用碗一样盛了一小碗菜出来,先叫方婆子和方老汉先用了饭。
剩下的大盘盛好,几乎端上桌就被一抢而空。
商贩们一边吃一边啧啧称奇,原本是因为大雪天气阻碍碰行径的路。他们就近随便敲的一家门,想换口热饭吃。哪里想到三两银子换得了一顿江南最贵的酒楼百两银子都不一定吃上的好饭好菜。这肉香软滑嫩,吃到嘴里齿颊留香。捂着溜圆的肚子好半天不乐意放碗,八个大老爷们恨不得将盘子也吞了。
“三两银子花得值!”
可不是值?肉食实打实的大肉,鲜笋,也野菌子。在江南醉仙楼,少不得一百八十两。
“……小娘子有这手艺,怎地不在镇上开个店铺做吃食买卖?”商队往来西域中原,也算是天南海北的吃食都吃过。这还是头一回吃到这等惊艳手艺的吃食,一黑脸汉子剔着牙就忍不住唏嘘:“要是回回走这条道都能吃到小娘子的手艺,咱们这来回奔波的日子都有了盼头。”
他这话一说,其他人是连连的点头。
安琳琅如何没想过开铺子做生意?但是她做菜太讲究火候和手艺,不能量产。先不说安琳琅只有一双手,就算方婆子能帮一把,她的手艺再好,在大部分百姓温饱都成问题的小地方也折腾不出名堂。更何况方家家徒四壁,哪有银两拿出来给她做买卖?
显然黑脸汉子也注意到方家的家境,讪讪地闭了嘴。
方家别的没有,就空屋子多。东屋那边两间能匀出一间来。后面的杂物间挪一挪也能空出一间来。虽然没有抗,索性商队走南闯北自己带着铺盖。他们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