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


镇抚司锦衣卫千户,税务官还是认得的。

当这位上船的税务官看到赵毅时,脸上一丝波动也无,内心疑惑震惊倒是不少。

不过他很快示意手下,手松快些,别什么都记。

等到税务官离开,船上也少了几个护卫。

阿勒汗几乎是肉眼可见的高兴,但全船人都沉浸在回家过年的兴奋中,他这点高兴也没什么。

可算是走了!他总不会担心自己哪天醒不过来。

阿勒汗一挥手,喊道,“准备下船!回家过年了!”

离开后的赵毅一脸严肃,“圣上密旨,还望见谅!”

税务官当即上报,同样一脸严肃行礼,“下官谨记。”

当晚,几个锦衣卫在海青卫的护卫下连夜朝京都出发。

几日后,阿勒汗进京,商队在城外下脚整合,谁也不知几个小厮带着商队单子去了京郊方寸山庄上。

这会儿时柯正在弄蜂窝煤,林大厨正在往炉子里换蜂窝煤,塞得满满当当的一厨房人看着燃尽的蜂窝煤变成煤渣碎裂,剩下的蜂窝煤还在持续烧着,不由惊呼。

“老爷成功了!”

管家很快拿十来个放在家中,看得时柯扶额无语。

家里本来够热了,再点炉子想热死人吗?

他无力地支使管家把礼单拿来,“再加个蜂窝煤炉子上去。”

管家:“……”

这礼单成什么样子!

时柯理直气壮,“冬天本来就冷,开春还可能有倒春寒,加上最近这几场雪,外面冻死不少人。我担心座师这么一把年纪被冻出个好歹。快!加上!”

管家:“……”

管家皱着脸又把蜂窝煤填上去。

看看上面都有什么,肥皂、羊绒斗篷、蜂窝煤、一堆海货还有可能就在路上准备着。

别人家说起来,我家老爷准备了澄心纸、桃溪纸、云松墨、失传孤本等等,你家老爷准备了什么?

他能说蜂窝煤、肥皂吗?

第40章 座师上门

然而管家很快要改口称:我家老爷准备了海鱼, 海菜!

冬日里的海物价格虽然低,但是低不到哪儿去。

海青卫所来的海货,有的是人家预定好, 几乎是年年被那几家包揽,留出来的很少。

这年头内陆想吃海物,当真是不容易。

因此,谁家走礼添点海货, 那是真的有面子还有能力!

就是不知老管家大起大落是何感觉。

阿勒汗这头两个小厮带着清单率先出发,就在他们身后,一支完全是黔西道的住民组成的商队。

一路上商队对外只道他们是给远嫁的小姐送年礼。

当然, 这就是个名头。

时柯特意嘱咐过这点, 商队就用外祖家名头来往, 这就不是商业交易,而是普通的走礼所需。

早逝的苏姨娘几乎无人知晓她来历,除了苏嬷嬷。

现在苏嬷嬷不可信, 他只能借苏姨娘的名号弄出个走礼的队伍来,光明正大在京都和黔西道两道中来往。

以后借着苏家名头在京都开铺子也有理由:我苏家小姐去世,只留下一根独苗苗,现还分家分宗单过, 外祖怜惜, 特嘱咐我等在京都照看一二。

谁能说个不是呢?

跟着两个小厮留下的印记,商队下午就见到他们小姐的儿子——时柯。

走商的人大概都有个技能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既然决定是扮演外祖家的人,商队自然是演戏演到底, 还特意把阿勒汗拿出来说事。

只见商队领头人眼泪纵横, “表少爷, 您受苦了!”

时柯:“……”

要不是知道这出戏是演的, 他还真以为苏姨娘的娘家人上门来了。

“苏管家哪里话,”时柯亲手扶起商苏石庙,两眼发红,“外祖家远,姨娘远嫁,谁知再见竟是……”

两人抱头痛哭,连顾易管家忍不住扭过头去揩了揩眼泪。

待哭完后,又吃了一顿饭,苏石庙和时柯进了书房,长风在外守着。

一进去,苏石庙行跪拜大礼,跪得是真心实意。

他是江南道跑出来的,当时想南下黔西道投奔亲戚,却没想到被人扫地出门,惊怒交加,百般饥饿之下,昏倒在街道上,幸而得阿勒汗相救,这才有命活下来。

得知阿勒汗的行动都是由时柯授意,当下对从未谋面的东家很是有好感。

所以阿勒汗交给他这个任务时,苏石庙更是感动,他能去给贵人磕个头感谢贵人救他一条小命!

时柯问了句江南的情况,苏石庙知道的不少,“不少人家毁人亡,还有人趁机捉拿流民,和我一道进黔西道的已经听不到消息。”

“江南道后续又有夏汛,险些牵连到黔西道,来的钦差大人及时派人清理疏通水道,水灾没再进一步发展。只是此事过后,粮价上涨,食盐遭到哄抢。有几个米商大肆囤米,带头掐挑的被人一刀毙命,其余人安静如鸡,倒是不敢冒头,老老实实地开仓卖米。”

“只是盐价居高不下,实在是毫无办法。”

粮食泡水还能捞上来吃,盐遇水则化,这谁也不能在水里保住盐啊。

盐价上涨很是正常。

除此之外,布匹价上涨得也是厉害。

这……时柯眼前一亮,这正是羊毛绒推出去的好时机。

但一想这时机是无数人命换来的,他又是一阵难言的复杂。

长叹一口气,“这样,你准备在京都开几个铺子,就道家中不放心表少爷,特意留在京都照顾一二。”

时柯拿出羊毛作坊的计划和他探讨,“你来看看,这是否可行。”

……

进了冬月,京都还是一样热闹,甚至因为江南水患和冬季连日大雪,东西两市的铺子更加繁华。

江南益阳王家的麻布蚕丝在大燕可是一绝,当时时柯去的绣庄也是他家开的,可以说他们为整个大燕提供了起码三成的布匹,是布料市场的垄断者之一。

为何说是占据三成市场,就可以称为垄断者?

皆因现在的大燕很多是自给自足,百姓之中的农民可以是自家织造,有权有势的基本有自己产业,庄子上也提供部分布料。

要说谁是购买者,那必然是占据了普通人五成之多的乡镇之人和商贾之人。

所以说,呢个占据三成的市场,几乎是垄断了这五成人的衣服,能不是垄断者之一吗?

茶馆附近还有这家人的商铺,自江南水患以来,价格攀升,生意却兴旺发达。

“王掌柜,今日宝葫芦纹样锦缎只剩两匹,松山布纹四匹,八宝纹样一匹也无。江南送来的压库的也没了。”

布庄中一个清点完库存的老伙计又是兴奋又是发愁,高兴的事压库的都卖了个干净,愁得是布没了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