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


思想已见萌芽。

由此,我大胆推测同时代的秦朝或先秦, 也存在过日心说理论学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也许某派学说遗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两千多年, 改朝换代时的战火纷飞, 像是董卓火烧了洛阳、五胡乱华、乾隆焚书等等, 我们已经无从窥见真正的先秦知识库。

说到焚书, 闲聊几句。

此前提到“坑儒”之说,如今有研究指出此事主要是坑杀方士,而在长期的文化记忆传递中,坑儒前面是“焚书”一词。

始皇帝下令烧过书吗?

烧过。

烧书的范围却不是把六国所有书籍一锅端。

《史记》记载得挺清楚,一类是烧史书,把秦国之外的烧了;一类是《诗经》、《尚书》与百家语。

另外,像是医药、卜测、农学三类书点名是不烧的。还有,秦朝官方的藏书都能被保存下来,但很不幸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光了。

这次,秦始皇下令烧书是突发事件吗?还是依照大秦的治国策略,烧书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太史公的笔下,事件起源于一次宫廷宴会。

一个叫周青臣的仆射对嬴政歌功颂德,称赞始皇帝是千古一帝。赞美嬴政平定天下,无人不服,百姓们都安居乐业,像您这样的皇帝从前根本没有。

好一顿吹捧,把嬴政夸上了天。

原齐国的博士淳于越听不下去了,他跳出来表示周青臣在大放厥词。

治国怎么可以不尊祖制。商周一千多年的分封制,大秦应该要效仿。

如今大秦领土很广又如何,没有分封王室与功臣,就会让他们像平民一样。万一遇上乱臣贼子造反,谁有足够势力来帮助皇帝呢?

这话一出,不难想象气氛瞬间由嗨点降至冰点。

请注意,这时已经是始皇三十四年了,嬴政一统天下是在始皇二十六年。

八年了,淳于越还是坚持分封制。他是儒生,能出现在宫宴上也不会籍籍无名之辈。

以小窥大,当时朝堂的思潮,分封制仍是占有顽固的一席之地。

这时候,丞相李斯就站出来反驳了分封制。

谁说秦朝一定要效仿旧制度,如果旧制度很好,殷商与周朝不会灭亡。而且天下分裂混乱几百年,怎么能体现分封制的优点呢?

现在大秦要搞郡县制,创立大一统的王朝。那些厚古薄今的言论,是推行秦制度的绊脚石。

李斯大胆建议,不如从根源上禁止这些不利言论的传播,把宣扬相关言论的书籍都给烧了,而后就说了要烧哪些书。

嬴政赞同地批准了焚书决策。

从这段记载看来,表面上是淳于越做人没情商引发烧书,实则是一场注定会引燃的思想斗争。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去泰山封禅。

当时召集七十多位儒生们,让他们建议该用什么样的封禅礼。儒生们给出了一些想法,但意见不统一。

嬴政认为这些意见不具备实用性,把儒生们都给贬退了,这些人没有参与到封禅仪式中。

对此,儒生们怎么可能没有抱怨。

封禅日下起了雨,嬴政上山时不得不去树下避雨。这一条被儒生利用起来讥笑始皇帝。

讥笑什么呢?

秦朝时期,人们习惯性赋予天象以不同的吉凶含义。封禅肯定是晴天万里才好,而上山遭遇风雨被认为是上天看不惯嬴政,在阻挠他顺利封禅。

始皇二十八年,儒生讥讽嬴政封禅不顺利。

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还敢在宴会上直说分封制。

嬴政不是没有任用儒生,但始终没能将他们收归己用,因为秦朝坚持用法家的理念治国。

儒与法,执政理念上必有冲突。儒生们多来自齐鲁之地,也就是秦朝时期的东方势力。

六国虽灭,文化思想未亡。

很显然,嬴政尝试过对六国文化融合,可从事后结果来看,他的措施最终失败了。

焚书就是双方的矛盾爆发了。

没有淳于越,也会有其他人物点燃矛盾,但可能没有那样快,没有如此激进。

李斯拟定焚书的范围后,具体怎么执行呢?

相关法条出台了。

敢说《诗经》、《尚书》的人就拉出去宰了暴尸街头,敢用古代的政策来非议大秦就被灭族。

秦吏发现问题却不举报就是同罪。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不烧书的人,在他们脸上刺青去做苦力。

由此可以看出,焚书针对的主要是儒家经典。

后面有跟了一条“欲学法令,以吏为师”,那么其他学说呢?

百姓或者读书人还能学习别的学派知识吗?焚书之后,私学并不被提倡。

思想却不是帝王想禁锢就能禁锢的。

有的思潮更是越禁止越火热,引起人的逆反心理去悄悄传播,引发人的好奇心去偷偷学习。

等到秦灭汉兴,汉朝有伏生传书,《尚书》再现人间。

总有人会把禁///书偷偷藏起来,而在某一解禁时刻将其拿出来。

嬴政明白其中弊端吗?

如今,我们只能做猜测了。

嬴政从试图融合儒家学说,到一把火把儒家的账号全封了不许它再说话,此决策或与他的身心状况有关。

始皇三十四年焚书,此时距离嬴政死亡只剩三年,而在始皇三十五年发生了坑杀方士事件。

此前分析,嬴政临死前几年的身体因服用丹药而每况愈下,他眼睁睁看着求仙无望变得精神压力极大。

这种情况下,他失去了耐心,也没时间再去搞文化融合,索性一刀切。

对此,个人提出一点暴论。

《吕氏春秋》正是对文化融合的一次尝试。

假如嬴政能活得久些,将秦法与《吕氏春秋》相结合,对其进行改良,广设学堂培养一套官员体系,以此来治理秦国呢?

绕远了,说回来,本集主题是古代天文学。】

水镜前,嬴政盯着《吕氏春秋》一词,他居然认真考虑起择其精华的可能性。

地球都绕太阳转了,人会去想一想本来不可能做的事也就变得十分正常。

水镜:

【始皇帝临死前的三大异象,现在知道了「荧惑守心」其实与灾害无关。

接下来就是「星坠为石」与「石上刻字」。

先说后者,石上刻字的内容是“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就是反秦分子刻的,然后传播了出来。

这压根谈不上预言。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也有异象。

杀鱼时,发现其肚子里有帛书写着“陈胜王”,后来夜间狐狸在篝火堆叫“大楚兴”。异象都是可以被人为制造渲染的。

那就回到「星坠为石」的天文现象上,它在古代也是凶兆。

想象一下陨石坠地前的情形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