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竟是敢以汉朝的七王之乱对比明朝的藩王制度, 预言洪武帝若行此举恐为将来埋下祸患。①

不止于此,后来更是敢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

韩国公即李善长,大明开国功勋之一。

朱元璋曾经赞李善长为开国第一功臣。

时迁事移,人总是会变的。昔日功臣,居功自傲。七十多岁的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但为扩建豪宅居然不经皇帝允许,私下向汤和借兵三百。

功勋武将私自调兵,实乃大忌。

李善长说是找人手修房子,从哪里找不行,居然把手伸入军队。哪怕你就觉得士兵用得顺手,为什么不向皇帝请示一句呢?

这种操作简直就是离谱他爹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朱元璋早些年五次三番敲打李善长,岂料对方毫无自省之意。

当听闻汤和上报被借兵的离谱情况,即刻把李善长以欲行谋反的罪名下狱,并且将李家七十几口人全部连坐诛杀。

后来,解缙为王国用代笔,撰写了谏言文书,直言洪武帝对于李家的判决太过残忍。

李善长在明朝建立中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年事已高,行事糊涂嚣张是真,但远远谈不上谋逆之意。

诛杀功臣及其全家,妻妾子女一个都不放过,未免令天下人寒心。无奈是李家人已经死了,唯愿洪武帝在日后多行仁政,不要再搞严酷刑法。

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解缙的才学,对他说过“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①

然而,再怎么欣赏一个臣子,也不可能真把他当做儿子。即便是亲子,也无法容忍对方啥话都敢讲的疏狂性情。

前年,让解缙辞官,把人给赶走了。命他在民间好好学习几年,再谈入朝为官。

现在回过头去看,究竟是谁错了?

解缙的谏言无不应验。

历史上,藩王之乱发生了。

对于大明开国功勋的诛杀与将那些人全家连坐的手段实太过狠辣,这让明朝君臣关系从一开始就失衡。

什么话最刺耳?

是忠言最为逆耳,是揭破了真相的大实话最叫人难堪。

朱元璋深知错不在解缙。错在自己心胸不够开阔,成不了唐太宗,也就容不下那些直言谏文。

眼下,朱权提名被赶回老家的解缙,还真是敢讲,约等于隐晦指出皇上的错误。

“宁王的这个提议很不错。”

朱元璋给出了明确的定调表态,向朱权投去赞许的一瞥,还露出了欣慰微笑。

这是肯定了朱权的直言不讳,更是向其他人表明自己已经变了,变成一个善于改错的皇帝,

一时间,上书房内气氛看似融洽。

朱权嘴上自谦着连连表示不敢当,背后却已经冒出一层冷汗。

获得来自老爹的微笑式首肯,真的挺吓人的。这种父慈子孝的大场面,他不太想要,每次都是挑战心脏承受力。鬼知道老爹的包容心会持续多久,不是他胆小,是十几年以来都活在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之下。

这会,朱权又偷瞄了四哥。

也不知朱棣心里怎么想的,是否对预言藩王会造反的解缙毫无芥蒂。

朱棣捕捉到了来自弟弟的偷瞄,神色温和地微微点头以表肯定,却见朱权回以僵硬的笑容。怎么形容呢?有点像是炸毛的小狐狸。

朱棣无奈,看把弟弟给吓的,自己有那么积威过甚、心口不一吗?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既然解缙有才能,必是要启用他的。

朱权也唾弃自己的下意识反应有点怂,他不是真的害怕,就是太不习惯来自老爹与四哥的温情。

忽然觉得五哥朱橚给他挖坑的做法更加亲切。大事不好!怎么会有这样的可怕想法,喜欢被挖坑,不喜被赞同,他该不会真的有受虐的癖好了吧?

朱元璋将儿子们的互动瞧在眼里,真就是又好气又好笑。

也罢,时间会证明一切。过去的行政风格将被新政取代,那些犯过的错误将被逐一拨乱反正。

欲行改革之事,必要用到类似解缙那样的敢说敢做之辈,而非明哲保身之徒。

朱元璋:“独木难支,你们也别藏着掖着,想到什么好的人选尽管提,就比着宁王的提名来。”

有了朱权大胆提议在前,上书房内其余人不敢也不能保持沉默。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讲了起来。

在场众人没有想到,后来人们把此次会议与秦朝隶变并称为两次重要汉字改革。评价洪武二十六年秋的上书房会议打响了「汉字近代化的第一枪」。

*

*

重大变革不限于一处。

始皇二十九年秋,一件前所未有的物品被送入咸阳宫。

经过墨家弟子一个多月的实验,首款纸张样品被制作了出来。

嬴政摸着初制版本的纸张,其表面粗糙不堪,更没解决墨汁洇散不利书写等问题。就算如此,他依旧难掩喜悦——太好了,大秦能以廉价材料制作出纸了!

从今天开始,会加速大秦中央主导向地方推进以秦风为主的文化思潮。随着教育、选官制度等多方面改进,真正从实现思想上的天下归秦是指日可待。

就在这样的愉悦中,新一集的水镜故事来了。

水镜: 【生活里,人们总有些不能离开的东西,比如谁都要呼吸空气,再比如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与钱相关的俗语谚语不胜枚举。今天就让我们来瞧一瞧与“钱”相关的历史。】

作者有话说:

①引自《明史》。另,解缙传记中i记载他对分封藩王的观点。“(解缙)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濞之虞。”

朱棣登基后,重用解缙,命其为总编纂,编写《永乐大典》。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

说钱, 甚好!

朱元璋不善于钱财一道,所以他搞的大明宝钞失败了。缺啥就想补啥,期盼钱财相关内容的水镜故事许久了。

此次水镜出现在夜深人静时分。

时近二更, 已经宵禁一个时辰。没有召开第三轮紧急观影会议, 只把朱棣给急召入宫。

“想来高炽会对此专题很感兴趣, 可惜他不在京城, 无法第一时间观影了。”

朱元璋想起离京一个半月的皇孙微服私访团,从上报回来的密信,孙儿们对谋生赚钱的不易有了深刻领会。

朱棣闻言点头, 信中小胖子说他瘦了一圈,也不知道是否夸大了民间调查的减肥效果。

长子离开了一个多月,还真有点想他了。儿行千里, 父也会担忧。虽然希望朱高炽摘掉“胖”字,但也忧心小胖子会不会真的吃少了身体虚弱。

曾经, 朱棣确实偏爱与自己一样好武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