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
,他见林霁云收拾书稿,有心服软,问道:“你要走?还有些时间呢。”
林霁云不答话。
君颉又问道:“我派人送你回去吧。”
这次小妻子总算朝他说话,可惜却是凶巴巴的,“我今天不想见到你了,你别来找我。”
收拾好东西林霁云像个小麻雀一样气冲冲地回家,晚上连他二哥给他布置的论策都没写完,就躺下睡觉了。
睡得太早有些睡不着,林霁云忍不住回想起下午藏书阁的事。
他是不是语气太重了?本来临时标记就是自己提出的,君颉只是好心帮忙,结果最后还被自己埋怨,他应该也挺委屈吧。
可是他真的很怕赵安公公发现。
林霁云一会觉得自己没错,是君颉过于专横,一会又觉得君颉没错,是自己太过小心,总之两种想法来来回回交错,脑海中还浮现出君颉今天给他切芒果,很快也没法继续生君颉的气了。
反正最后赵安公公也没进来,事情结果是好的就行。
大不了明天再跟君颉道歉好了。
然而因为临时标记的效果退去,林霁云头脑又有点昏沉沉,将近丑时,身体发热,翻来覆去睡不着。
林霁云这时候开始后悔,为什么要在藏书阁放狠话,说今天不想见君颉。
今晚君颉肯定不会来了,林霁云难受的要命,也不好意思放信鸽传消息让君颉来,他披了外衣,准备去廊下吹吹风,暂时抑制住心里的燥热。
然而刚推开门,就见一团黑影在走廊下的长柱旁站着。
林霁云唬了一跳,刚想问是谁,就见那团黑影主动从黑暗的地方出来了,月光下,林霁云总算看清了对方的脸。
是君颉,也不知道一个人站了多久,一声没吭。
林霁云完全没预料到,明明白天都说出那样伤感情的话了,君颉还会在深夜前来。
他心里感动,又担心君颉也在生气,于是小小声道:“你什么时候来的?”
君颉道:“亥时来的。”
竟然来得这么早,一个人在外面站了两个时辰都没叫他。
见林霁云不说话,君颉又道:“你别生气,我是怕你今晚标记失效,所以过来看看。”
林霁云哪里是在生气,如果今天他不是误打误撞出来吹风,怎么能发现君颉一直在外面守着他呢。
他本来气都消了,此时也只剩下了愧疚和感动,林霁云咬了咬唇,“下午是我不对,不该对你生气,本来你是好心来帮我的,对不起。”
君颉也低声道:“我也有错,应该多尊重你的想法。”
林霁云没想到还有能让君颉给自己道歉的一天,两人在月色下互相对视良久,最后还是林霁云紧了紧外衣,主动道:“那我们就和好啦?还是好朋友?”
君颉还没来得及说话,林霁云就邀请道:“那能不能进来帮我标记一下呢。”
作者有话要说:
修改了一下结尾QAQ
第18章 不要钱
君颉顿了一下,直接把人打横抱了进去。
这一晚过得异常充实,等天明时,林霁云的信息素波动被彻底安抚下去,按照规矩,这时候得公事公办了。
林霁云从自己存钱的匣子里拿了个荷包出来,里面提前装好了四十两银子。
君颉已经在穿衣了,他早上还需上朝,不能多逗留,瞧着小妻子软软伸手,一副半睡半醒的样子,他道:“这次就算了。”
什么?
这次算了?
君颉怎么会这么好心?之前拿钱都拿得很勤快呀,林霁云还以为自己没睡醒,揉了揉眼睛又问了一遍。
君颉耐心道:“先前是我不好,这次算补偿你的,不要钱了。”
林霁云这下是彻底清醒了,没想到君颉今天这么大方,连银子都不要,可是仔细想想,昨天的错又不是君颉一个人造成的,他也有一半过错。
总不能让君颉打白工,林霁云有点过意不去,他想了想,还是把荷包塞进了君颉的手中。
“一码归一码,没有让你白劳作的道理。”
两人推脱了一会,最后君颉只好把荷包收下,里面的银子准备走前放在书桌上,然而看到书桌上摆着好几本摊开的经义,还有写到一半的论策。
“你准备科举?”君颉翻了翻,是前几年会试的内容,怪不得小妻子这些天忙得不怎么去皇宫了。
提起这个,林霁云想起昨天赶稿,没来得及诉的苦。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不是科举,前些天我表弟进京考太学,我二哥看见便也让我去考,我都三年没碰过这些了,又要从头学起,写稿子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去你那里写。”
学霸总是觉得学习很简单,每日需学习的内容如山一般,最后苦的是林霁云。
君颉皱眉,“我记得你父亲是京官正五品,按律可以免考入学,也不必如此劳累。”
“二哥说我基础都忘光了,若是简单的入学考都通不过,还是别给太学的老师添麻烦了。”
林霁云生无可恋,“我觉得他是怕我在太学成绩太差丢他的人。”
君颉心想林编修倒是善于律人,铁面无私,日后吏部很适合他,只是霁云到底是他弟弟,况且又昏迷三年,这么催促倒有些过于严苛,有揠苗助长之嫌。
他拿起林霁云写了一半的论策,帮他改了几处,又跟他讲了这题该如何破,然后将下面未完成的部分重新列了纲要。
君颉讲得比二哥更基础,更细致,还举了不少现实的例子,以便消化理解,等他说完,林霁云顿时对这道论策有了新的认识,没想到今天还免费白嫖到了一次课外服务。
等君颉走了,他连忙洗漱穿衣,然后坐到桌前,按照君颉的思路修改和完善。
*
下朝后,林霁方被单独叫去了养心殿。
陛下坐在桌前,正在批阅奏折,见他来了,指了指旁边的位置,“坐。”
林霁方行了一礼,随后端正坐下,脊背挺直。
过了一炷香的时辰,君颉才合上奏本,他打量着林霁方,不紧不慢道:“听闻林编修在翰林院做得不错,主持修撰了前朝诗赋,把不少流落民间的都一一集合。”
“陛下谬赞,”林霁方恭敬道:“臣不过只是尽些微薄之力罢了。”
君颉摇头,“不必谦虚,朕知道那是个麻烦事,翰林院不少人称你做事仔细,为人严谨,很是得力。”
“朕在想,六部之中,目前吏部和礼部缺人,不知道林编修属意去哪里。”
林霁方猜到陛下叫他来养心殿是有事要谈,但是没想到竟然是职位调动之事。
通常科举后新科进士入翰林院还需要再磨砺一年,随后吏部考察通过再行职位调动,绝大部分编修是进入六部之中,基本没有选择余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