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
呼,隔着一条马路,玻璃还反光,即便她挥手,对面也看不见。
她的视线随着两人移动,见他们一起去了马路对面的一家小超市,没多久又一起出来,还买了一些东西。
看两人说话走路的样子,似乎很熟悉,该怎么说呢,就像她和余钺一起逛街一样,绝不是一般朋友。
可辛念不是说她男朋友不在了么?
戚晚又喝了口手里的冰美式,嘬着吸管,再耷眼一看,余钺又发来几条消息。
“你这个高中同学可不简单,只是叙旧就算了。别深交。”
戚晚:“小余警官,你的雷达又响了吗?那个案子跟她又没关系,要不然你怎么不抓她。”
余钺:“小余警官只是担心你被骗。案子是无关,但法律监督的只是做人的底线,人品上的事管不到。”
戚晚:“你觉得她人品有问题?说来听听。”
余钺却不答。
马路对面,辛念和周淮又一起折回小区。
戚晚看了眼,继续打字:“我还记得她以前说过,要做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社会新闻记者,林新之前那个人口失踪案就是她负责跟踪报道的。”
余钺却说:“这种报道,看看就好。我要去忙了,早点回家。”
戚晚:“知道啦。”
……
戚晚再度抬头,对面已经不见人影。
她回忆着这次见面辛念给她的印象,想象着辛念和刚才那个陌生男人的出双入对,以及她口中“不在了”的男朋友,还有余钺对她的观感。
嗯,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单面存在且表里如一的,自己的表述是一个样,外人的看法是另一个样,而且即便是外人,也会有不同的角度。
戚晚将塑料杯里的咖啡喝光,只留下一点冰块,随即想起辛念推送给她的名片,很快对名叫“李琰”的心理咨询师发出邀请。
没多久,好友申请通过。
戚晚自报家门:“你好,我叫戚晚,是我一个朋友介绍的,不知道她和你提过我的情况没有。”
李琰:“你好戚晚,我是李琰。你的情况我大概知道,不过还是需要更详细的描述。”
哦,自述情况么,她最擅长了,尤其是对心理专家。
“我有过妄想型精神分裂病史,这些年都很稳定,一直都有按时复诊服药,出院后再没有出现过妄想症状,或者说是控制得比较好。”
李琰:“控制得比较好,能否形容一下?”
戚晚:“我一直在写小说,所有想象都会写成故事,我会告诉自己那些故事都是虚构的,这样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医生也很鼓励我这样做。”
李琰:“原来如此。能有一个固定的情绪发泄方式,的确会有助于治疗。不知道还有什么我能帮助你的?”
戚晚:“我也说不好,或许做一次心理咨询聊聊天,让我尝试一下不同疗法,才知道有没有帮助。”
李琰:“那好,具体问题等到咨询的时候再说。今晚和明晚我都有时间,但我不在春城,咱们可以选择线上。”
戚晚:“哦,那就今晚吧。”
很快,李琰将收费和计时标准发了过来。
戚晚看了眼价格,这个价位应该是高级心理咨询师。
待两人约定好时间后,戚晚便叫车回家。
回程的路上,她点开搜索引擎,找到李琰的人物介绍。
介绍写的很详细,原来李琰曾在三甲医院工作过,后来才脱离系统,出来做心理咨询师。
李琰还上过一些访谈类节目,以心理专家的身份。
戚晚看着节目上李琰的形象,很知性的女性,看上去很专业,很有说服力,还出过心理学的案例书。
这时,她看到其中一段访谈里,有位嘉宾向李琰提出问题。
嘉宾问,很多人接触心理学都是因为自身有需求,需要自救,这是一种本能发出的信号,不知道李琰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李琰回答说,最初接触心理学只是因为好奇,报告专业的时候不知道选什么,也就这个专业还有点吸引力。但说到自身需求,或许有一些潜意识的暗示,因为她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孩,自小父爱缺失,心理上会有一些失重,想通过一些比较科学系统的方式来弥补。
单亲家庭,缺失父爱,心理失重。
戚晚脑子里徘徊着这些字,又点开网上一段李琰书里的文字摘抄。
这段摘抄刚好是李琰缺失父爱的分析,尤其指出缺失父爱的引导,不仅会令孩子自小从心理上缺失安全感,还会令原本就内向的孩子变得更为闭塞自卑,拒绝与社会深度接触。如果是男性,在性格成长上会更偏女性化,更阴柔、敏感,如果是女性,则容易生出对男性的抵触心理,甚至是排斥、鄙视。
戚晚反复品着这些文字,直到车子抵达自家楼下,司机提醒她,她才醒过神。
她一路心不在焉地往家走,不禁在想,那个照片上的“张大丰”,她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讨厌,莫非就是因为这种对男性的抵触心理?
似乎除了余钺之外,她还没有亲近过其他男性,也没想过要亲近。
还有她的性格,会否也是因为父爱缺席导致的呢?
父爱缺席,单亲家庭。
她想,这或许就是她和辛念、郗晨成为朋友的原因之一吧?
不管那些梦境和一闪而过的画面是否真实发生过,不管那些影片和照片里的东西会拼接出怎样的故事,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她们都是有性格缺陷,不完整的人。
作者有话说:
红包继续
第135章
黑夜的自赎
如果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 即便之前已经是深度交流过的网友关系,见到本人后也会觉得尴尬。更不要说是实打实的陌生人了。
但如果不用见面,隔着一道屏幕, 安全感就会多很多。
戚晚和李琰的第一次心理咨询, 就没有感受到丝毫的尴尬,而且地点是在自己家里,看着熟悉的对话框, 还可以一边说一边上会儿网。
除此之外还有浓重的好奇心, 好奇对方会如何解读自己的心态, 好奇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是的,真正需求。
有时候你未必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当想法只是停留在大脑里, 即便你想得已经非常清楚了,可当你说出口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你的表达与想象有出入。
语言或许会对你的想象有进一步的扩充, 可能在描述当中你又产生新的想法, 更深刻的见解, 你会惊叹自己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语言还可以帮思路作进一步梳理。
戚晚这样的感受尤其强烈,她提到自己来自单亲家庭,还说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自小到大都有许多胡思乱想的念头,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