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1
了最高峰。
他怒而抬眸看向熊赐履。
好家伙——!他选的时机是那么恰当,刚好和熊赐履来了个对视。
胤祚的理智渐渐回笼。
他收回龇出的小虎牙,整个人从凶恶的小老虎渐渐变成小猫咪,最后整张脸纠结成一团。
胤祚顶着怂怂的小表情,而后讪笑一声:“……那个,我说我不是故意,熊师傅您……相信吗?”!
第一百四十七章
熊赐履能信吗?这当然不可能得嘛!
他将胤祚忐忑不安的小表情纳入眼中,没有大加指责,而是好脾气的笑了笑:“下官知道六阿哥并不服气。”
胤祚连耳朵都烧红起来。
他白皙的脸皮瞧着泛着点青色,半响才呐呐道:“本阿哥,并无这种想法……”
话语气势几乎为零。
胤祚扁了扁嘴,嘀咕了句:“是胤祚技不如人。”
熊赐履微微睁大双眼,险些笑出声来。
五阿哥的问号都快从脑袋里满溢出来,他的朗读声渐渐变轻,止不住的胡思乱想。
技不如人?
率先发现的是熊师傅?
胤祚是和熊师傅打赌了?
五阿哥觉得自己的脑袋简直就像是一团乱糟糟的毛线,左思右想都没能理清楚。
他捂着脑袋,认真思考。
同时五阿哥竖起耳朵听着熊师傅和六弟的对话,试图从中寻摸出点线索。
就是他忘了一点。
原本捧着手里的书本一放开,没能站住三秒便啪嗒一声摔在桌上,然后翻滚一周摔在地上。
五阿哥瞬间迎来两道视线。
胤祚的也就罢了,熊师傅的视线可让五阿哥浑身一激灵。他虎躯一震,连忙弯腰捡起课本,试图假装无事发生。
熊赐履无奈一笑。
他索性示意五阿哥停下朗诵,随即拍了拍手:“今日便不上课了。”
五阿哥先是一愣,而后直接蹦起。
他三步并两步的跑到门口,还不忘大声嚷嚷:“胤祚还愣着做什么?快跑!”
胤祚:“…………”
他默默看向熊赐履——对方的脸已黑如锅底。
五阿哥的动作出乎熊赐履的预料。
不过他的反应却一点都不慢,几乎五阿哥话音落下的瞬间,熊赐履便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直接来到五阿哥的身后。
没等对面教室的人出来查看情况,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将五阿哥拎住,咣当一下关上大门。
五阿哥:“…………”
熊赐履面无表情:“下官说的不上课,指的不是让两位阿哥下课。”
五阿哥噘嘴:“……卟!”
熊赐履额头上青筋都蹦出好几根,提着五阿哥将他放回位置。
五阿哥再不乐意,也只好乖乖坐好。
他和胤祚齐齐睁大双眼,看向一本正经的熊赐履。
熊赐履迅速调节好心态。
他清了清嗓子:“今日不上课,我们来谈一谈大好河山如何?”
胤祚和五阿哥总算有了点兴趣。
他们坐直身体,好奇地仰着小脸看向熊赐履。
熊赐履率先提出一个问题:“五阿哥,六阿哥,你们可知道清凉台在何处?”
胤祚和五阿哥同时一愣。
他们相视一眼,齐刷刷地摇了摇头。五阿哥举着小手,大声嚷嚷:“本阿哥听说过五台山,还有泰山!”
胤祚补充:“我听说过三山五岳。”
他掰着手指,认真说明:“三山指的是黄山、庐山和雁荡山,五岳指的是泰山、衡山、华山、恒山以及嵩山!”
五阿哥哇哦一声。
胤祚双手叉腰,很是得意。
五阿哥又加上一句:“可惜都没去过。”
胤祚横了他一眼:“我以后会去的啦!”
他反驳完五阿哥,又好奇的看看熊赐履:“这个清凉台是在哪座山上啊?”
熊赐履哈哈一笑:“不在任何一座上。”
胤祚瞬间兴趣缺缺:“那有什么好看的?”
熊赐履摇了摇头:“每座山都有各自的韵味,清凉山也是如此。”
胤祚和五阿哥相视一眼,眼里满是怀疑。
熊赐履哭笑不得,温声说道:“你们猜猜清凉山是在哪里?”
胤祚想了想:“京城?”
熊赐履摇摇头:“不是。”
五阿哥眼前一亮:“在直隶?”
熊赐履忍俊不禁:“不是。”
“那在盛京?”
“不是不是。”
“那是洛阳?”
“也错了哦。”
等胤祚和五阿哥猜测数次都没有猜中以后,两人的小嘴噘起,满脸哀怨地看着熊赐履:“到底是在哪里啊?”
熊赐履含笑说道:“是在江宁府郊外。”
听到江宁,胤祚眼前一亮:“曹侍卫的家也在那边!”
熊赐履颔首:“的确没错。”
他将话题扯回来:“清凉台位于清凉山狮子峰腰,方正平削,纵横丈许,突出在三面临空的危岩之上。”
胤祚和五阿哥眨巴着眼。
他们都有点困惑熊师傅的话语——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一座山?
五阿哥有点不服气:“景山也很好看。”
胤祚点点头:“还有咱们上回去的潭柘山也很漂亮,有很大很大的银杏树哦!”
熊赐履没有反驳而是笑了笑:“世上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风景,而下官也是在那座山上明白了自我。”
胤祚和五阿哥稀里糊涂的。
熊赐履笑道:“五阿哥,六阿哥可曾知道师傅被贬斥过之事?”
五阿哥捧着脑袋,犹犹豫豫。
胤祚倒是直接的点点头:“熊师傅做错事,诬赖给别人……”
五阿哥一双眼睛睁得溜圆。
他不可置信的看着熊赐履,圆圆的脸蛋上全是震惊——想不到你是这样的熊师傅!
顿了顿,胤祚又道:“不过太子哥哥说,虽然熊师傅曾做过错失,但也是位清官。”
五阿哥好奇的看来:“哎……?”
胤祚回想着太子的话语,认真说道:“人都是有两面的。虽然熊师傅曾为武英殿大学士兼任刑部尚书, 但是等他被罢免革职以后却无丝毫积蓄, 只能遣散仆役,生活困苦。”
熊赐履原本是想拿自己当个反例,却意外从六阿哥口中得到太子的肯定。他心绪复杂之余,又清了清嗓子:“下官返回家乡,便长居在这清凉台上。”
“清凉台远离江宁,罕见踪迹。”
“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放眼望去云海众山皆在自己脚下。虽不及三山五岳来得宏伟壮观,但也别有一番清净宁人的感受。”
“因下官是遭到革职,起复无望,因此原来的亲朋好友都对下官避而远之,唯恐遭到牵连,下官心灰意冷,日日在在清凉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