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9
, 无奈将考卷捡了起来, 放在桌子上?。
一百多份卷子统共十个人来评,若是按照往日的办法,大?概不到?一天就能全部看完。
奈何学政大?人非但要求他们评级、写评语,还要保证一份试卷由最少三?个考官同?时看过。
“您防我们就和防贼一样。”
被学政大?人的要求这?样折腾, 夫子们忍不住抱怨。
陆之舟挑眉道:“既然诸位累的话?, 不如现在先去休息, 明日再干?”
明日再干,岂不是还要再被多关一天?
夫子们没脾气了,只好闷着头, 不吭气继续干。
虽然折腾归折腾,但付出时间与精力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同?一份试卷由多个评卷人阅看,被一位考官由于喜好而黜落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对于考生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件好事。
“这?个方法不像是你自己想的。”慢吞吞地翻着一张卷子,凌恒同?陆之舟说?道。
“这?也能看出来?”
这?折腾人的改卷方法当然不是出自于陆之舟,而是他照抄的青川县几个私塾里联考的办法。
当时几个私塾为了保证改卷公平而争执不休,是宁颂给出的办法。
陆之舟偶然听了,就记在了心?里。
当然,这?个办法也不算没有?后?遗症——就在两人闲聊的这?一点儿时间里,两位评卷人就因为同?一篇文章而吵了起来。
一个人说?这?篇策论胡言乱语,写得是疯话?。另一人说?你放屁,明明是一篇好文章。
两人吵架的声音太大?,以至于影响了旁人的工作。
陆之舟走了过去,也不评判两位谁说?得对,而是督促两人在写完属于自己的评语之后?,将其又交给了其他的考官。
“让你们争论不休的文章,应该给别人也看看。”
这?是这?套评卷方法的调节机制——当批改一份试卷的两位考官的态度太过不同?时,可以再增加两位考官的意见?。
到?时候去除最高和最低两个等级,取中间值。
当然,这?也是宁颂给的方法。
一天一夜没有?睡觉,评卷人们为了自由,勤勤恳恳地干了两日,终于选出了他们心?中最好的十份卷子。
十份卷子摆在陆之舟眼前,其他评卷人坐在一旁,一个个神色萎靡,就等着陆大?人拿最后?的主意。
“你们去休息吧。”
评卷人的表情一愣,眸光中露出惊恐来:难道还要加班?
陆之舟乐了:“你们总要给我看卷子的时间吧。”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评卷人自然不好再执着。好在陆大?人虽然性格龟毛,但也不算是不近人情。
评卷人们下去了,就很?快有?人奉上?准备好的食物,等他们吃完了,又有?人拧了帕子请他们擦手?,而后?再请去休息。
在评卷人休息时,陆之舟总算有?心?情来看试卷。
“这?些人,果然是贼心?不死?。”
虽说?这?选出来的十份试卷没有?排出最后?的名次,可试卷的前后?排列仍然有?说?法。
前面的,自然是评卷人有?私心?的。
“我猜排第一这?个是周果的,你信不信。”
一届考生里,自然会?有?一些知名考生。比如说?这?位周果,便是当今吏部侍郎的儿子。
对方因为籍贯的问题回了临州考试,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理由。
“他学问不错。”对于好友的猜测,凌恒提醒道。
作为大?雍朝唯一一个三?元及第,凌恒的学业水平在当朝是出了名的,吏部侍郎当然也带自己的孩子来请教过。
凌恒对这?个孩子的印象不错。
“那他能毫无争议地拿第一?”陆之舟问。
“看完试卷再说?。”
按照评卷人们交来的顺序,陆之舟与凌恒一份接着一份地往下看。
事实证明,虽然评卷人们皆有?私心?,可选出来的试卷水平都?极为不错。
经义写得无可挑剔,策论也言之有?物。
尤其是那位试卷放在第一的周果,由于家学渊源,对朝堂及官场了解更多,写出来的文章切实落地,比其他文章丰富了许多。
“可是我不是想看这?些的。”陆之舟说?道。
出这?些题,陆之舟固然是对近日发生的诸多事宜有?感,但更多的是,他在考虑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考过了院试,这?些学子们会?正式成为秀才,拥有?了进入县学或府学读书的权利。
再然后?,如果顺利的话?,他们会?走进官场。
也就是说?,这?些人会?成为官员。
做官为了什么?官员所需要的素质又是什么?
“你说?,他们这?些巧言令色,又能说?服谁呢?”陆之舟拿起一篇文章,对方言辞华丽,措辞流畅,可通篇看下来,全都?是歌功颂德。
陆之舟冷笑了一下:“我问他们前朝是怎么灭亡的,不是在让他们歌颂当朝。”
“你对他们太过苛刻了。”凌恒叹了口气。
道理固然是陆之舟所说?的那样,可是,从?科举之始到?如今已经上?千年,考生们早已经习惯了考试就是考试。
但陆之舟显然是在用另外一套标准评判他们。
“我不管。”
陆之舟任性地说?。
凌恒没有?再劝。
因为他知道,他这?个朋友一片赤子之心?,身在这?个位置上?,比谁都?想为朝廷筛选出更好的人来。
虽然陆之舟未必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知道,能够让这?个国家更好的根基,是一个个人。
陆之舟按照自己的标准,先剔除掉了最后?一道策论题中没有?说?实际原因的人,再将一二题中没多少实际内容的卷子放在一旁。
最后?剩下的只有?两张。
一张是那份疑似周果的试卷,另一份是之前排在第十的试卷。
“怎么选?”
那一份疑似周果的试卷,在最后?一道题中没有?泛泛地陈述,而是批判了前朝的冗兵、冗官的制度,也算是言之有?物。
第二份则是更为新颖,说?的是土地兼并。
这?是让陆之舟与凌恒都?眼前一亮的选题。
当然,这?个题目也昭示着答卷人的勇气。
凌恒沉吟片刻,没有?直接说?选谁,而是风淡云轻地提及了在淮河决堤背后?所不为人知的缘由。
公主与驸马挪用了款项,去江南换了若干良田与庄子。
“……选他吧。”陆之舟拿起了第二份试卷。
知易行难,他虽然不知道这?个写出了土地兼并是前朝毁灭之因的人在走上?官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