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
肥料。
战国历法混乱,但农人们大多习惯使用夏历。此时夏历八月,小米黄米已经收获,正准备种麦。
这个时期的气温比后世高,虽达不到营销号所说的最低气温堪比西双版纳这个热带地区的地步,但根据竺可桢先生的研究,秦时的春季比清初小冰河时期早来三个星期左右,黄河流域的气候大约等同于亚热带地区。
春秋时劳动人民已经培养出了冬小麦。在中原地区,良田已经可以推行一年两熟,在收获了黄米和小米之后,就可以种冬小麦;冬小麦收获之后正好可以种黄米和小米。
但这样这样耕种会极速消耗土地的肥力,致使土地盐碱化和板结化,必须辅以足够的肥料。因此别说不同的地区粮食产量差距很大,贵族水肥充足的田和庶民自己耕种的田,粮食产量也大不相同。
贵族的田可以一年两熟,若风调雨顺,一亩田能收获六石;平民的田没有足够的肥料和灌溉条件,只能实行轮种休耕制度,即使遇到风调雨顺,收获的粮食也不到二石。
此时一亩是后世三分之一亩;一石只有后世二斗,即十升,约十公斤。折算成现在的度量,即风调雨顺的时候,贵族的田最高亩产180公斤,平民的田最高亩产不到80公斤。
经过朱襄的指导,蔺家又慷慨地出钱为平民的田地也改善灌溉条件,现在蔺家封地的平民田地也能一年两熟,最差收获也是以往两倍。
嬴小政抱着自家舅父的脑袋,一边在舅父头顶玩草蝈蝈,一边竖着耳朵听舅父指导农人耕种,顺带从别人口中听一听舅父做了什么好事,才让这些人如此尊敬舅父。
他口鼻上罩着舅父系好的方巾,但仍旧闻得到堆肥坑的臭味。
舅父就这么行走在泥土间,穿梭在肥料的臭味间,与衣衫褴褛的农人谈笑风生。
嬴小政把没有几两肉的下巴搁在舅父头发浓密的头顶,满心满眼都是求知欲。
这些都是他在梦中没有“见过”的事。他对此充满好奇。
在不远处高地的树荫下,两个老头子在周围的搀扶下,也正对着蹲在田埂旁,顶着小外甥,和农人们谈笑风生的朱襄指指点点。
荀况道:“那就是朱襄?他脖子上怎么还坐着一个小孩?”
蔺相如道:“那是他外甥,秦王孙异人丢弃的孩子。我之前不是和你说过朱襄的家庭情况吗?”
荀况理直气壮:“忘了!”
蔺相如:“……”捏着拐杖的拳头痒了,好像给这家伙脑门上来一下子!
荀况接着道:“你说朱襄能让庶民的田增产两至三倍,我就记得这个。他家庭情况与我何干?”
蔺相如:“……”行,你当过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你嘴皮子利索,我说不过你!
这个能让以口舌之利,立下得封上卿大功劳的蔺相如,居然自称“说不过”的人,后世称为“荀子”。
也就是骂遍儒家其他学派为“贱儒”,掀起儒家各学派互骂对方“贱儒”骂战的荀子。
荀况是赵国人,出仕齐襄王,任稷下学宫祭酒。齐襄王于公元前265年崩逝后,荀况遭到排挤,离开齐国四处游历,现在刚刚结束西行,回家探亲。
蔺相如拜访荀况,希望荀况能在赵国出仕。但荀况说最近游学有所得,要闭门著书立说,暂时不考虑出仕。蔺相如便只与荀况保持良好私交。
“既然他能让庶民的田增产两至三倍,为何赵王还不让他出仕掌管全赵国的田地?”荀况问道。
蔺相如道:“他能让庶民的田增产两至三倍,但对贵族的田没有太大提升。”
荀况道:“贵族不愿意庶民的田和他们一样的粮食产量很正常,但赵王为何如此短视?”
蔺相如道:“一个弱冠继位,还以‘幼年’为借口,需要先太后执政辅助的赵王,你要他多远视?”
赵国史书记载如今赵王“因年幼而让太后听政”。但捋一捋赵王的年龄,他登基时差不多二十,无论在哪国都该亲政。
而从听政的赵威后的记载可以看出,赵威后不是一个喜欢揽权的人,除了有些舍不得幼子,几乎没有做过为自己揽权谋利的事。
所以,赵王死时让赵威后辅政,只是单纯对这个二十岁的“幼主”不放心。
赵王自己也知道。若不是他的太子兄长死在了疫病中,根本轮不到他继位。所以他在亲政之后才如此急功近利,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雄主。
蔺相如腹诽,恩主先王的判断真是正确极了!
荀况乐了:“这是你一个劝我在赵国出仕的上卿该说的话吗?”
蔺相如道:“赵国在如此危急时刻,需要力挽狂澜的臣子辅助。不过你这么老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我招揽你,只是想借你的名望招揽更多的人才。”
荀况握着拐杖的拳头也硬了,很想让蔺相如见识一下儒家以理服人的绝招。
两个老头捏着拐杖,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讽刺,陪同的蔺贽神情很尴尬。
蔺相如本来是向荀况推举朱襄,希望荀况收朱襄为弟子,让朱襄有一个名门师传,好再次帮朱襄求官。
结果这两老头说着说着就忘记了正事,开始夹刀带棍用言语打了起来。直到朱襄结束和农人的对话,扛着他的小外甥走得快没影了,两人才想起来自己今日出门的目的。
荀况:“人呢?”
蔺相如:“蔺贽,你怎么把人跟丢了?赶紧去找!”
蔺贽:“……”行,你是我阿父,你恼羞成怒骂我,我受着。
蔺贽很了解朱襄的行动路线,几人很快又偷偷摸摸跟上。
蔺相如让荀况收的不是普通听讲学的弟子,而是磕头拜师的入室弟子。
荀况十分自傲,这样的弟子一个都没有,连家族子弟都不收。
朱襄的经历和能耐太过神异,让荀况起了好奇心。所以这老头和蔺相如一合计,决定偷偷跟随朱襄,观察这个弟子是不是人如其名。
荀况:“把他外甥扛了一路都不累,这人体力好,适合儒家。”
荀况:“能言善辩,适合儒家。”
荀况:“通历法农事,适合儒家。”
荀况:“对民和善,适合儒家。”
荀况:“他这本事怎么好意思和游侠切磋?!我儒家没有这样的废物!!”
蔺相如听得眼皮子直跳:“我第一次听说入你们儒家门必须武力高强!”
荀况瞥了蔺相如一眼:“不能打怎么游学?”
蔺相如问道:“那这弟子你是收还是不收?”
荀况噗嗤笑出声,摇摇头道:“蔺上卿啊,你着相了。你看看这朱襄,是需要学习别人思想的人吗?”
蔺相如疑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荀况慢条斯理道:“我观他行为举止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