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的山东风调雨顺没有战乱那一年,冬小麦亩产量一百五十斤左右,玉米亩产量一百八十斤左右,红薯亩产量一千四百斤左右。

土豆产量也是约一千斤左右,实际上达不到这么多。现代土豆良种“超白”、“中薯4号”、“中薯10号”等的亩产量也就一千多公斤。且古代土豆不会种植在良田上,亩产大约就是五百斤左右。

这样看来,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仍旧很高。但稍稍有点农业常识的人就该知道,红薯和土豆这类作物因为是无性繁殖,非常容易积累病毒,导致产量退化,甚至直接绝收,种植时需要经过脱毒处理。而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功劳。

爱尔兰饥荒就是因为土豆退化和病害造成。

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在1914年至1918年的统计数据中,红薯、土豆、玉米种植面积只有百分之九,中国古代并没有大规模种植过红薯和土豆。

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很简单。

清朝入关时多次大屠杀让富庶之地十室九空,变向“缓解”土地兼并;摊丁入亩之后,新的户口统计,统计到了大量隐户;清中期的实际控制面积包括了东北、西北、草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百姓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垦,耕地达到了前朝的两倍;因为人口压力,劳动人民绞尽脑汁进行套种,提高产量,甚至弄出了两载十三收这样的绝活……

红薯、土豆、玉米当然也有功劳。更多的主粮作物丰富了农民的选择。农民能在灾荒年间补种更多种类的作物,还能利用贫瘠的土地。套种增收技术也能将低产作物换成这三种高产作物。

但将清代劳动人民用苦难、聪明、勤劳铸造的奇迹,全部归功于三种外来作物,朱襄作为农学人,自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

可即便他知道土豆不是什么穿越神器,推广了也不可能让所有勤劳耕种的百姓饿不死,他还是泪流满面。

确实,在没有现代技术加持下的土豆,就仅仅是救荒作物。

但战国时代,还没有“救荒作物”,甚至平时吃的主粮、蔬菜都极其匮乏。如果遇到了灾荒绝收,农人没有任何补救的办法,只能挖杂草、啃树皮、吃泥土。

救荒,就能救命啊!

就算救不了所有人,救下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甚至几十万的人,都是活生生的命!

朱襄想起了自己随着蔺相如在赵国各地赈济灾荒时,看到的那一幕幕的惨景。

他空有一身知识,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闭上眼不去看农人绝望的神情。

如果那时候有土豆,我能救下多少人?

以老百姓们自己的勤劳自己的聪慧,只要告诉他们土豆种植的好处和坏处,他们自己就能摸索出最大化利用土豆活命的技巧,规避土豆的风险。

正如古籍记载的,灾时大规模种植,灾后变成零散种植,这就是老百姓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自从“复活”之后就几乎没掉过眼泪的朱襄,脸埋在手臂上泣不成声。

第14章 肉酱土豆泥

朱襄是孤独的。

他的痛苦和快乐有时候只有、也只能他一个人静静品尝,慢慢回味。

不过他已经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遭遇了那么多困难,心性坚韧,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朱襄擦干眼泪,又招了一个土豆出来,仔细观察。

系统中每次奖励的良种是一千个,取出来就不能重新塞回去,而且只会出现在朱襄手中。但土豆不需要整块种植,朱襄算是小小占了系统的便宜。

“中薯二号?”朱襄初步判断。

他去系统里翻找了一下,系统只给良种,居然没有种子特性和培育要点说明书。

朱襄再次发现了这个系统有多坑。

良种只是更好的种子,不是什么神仙种子,丢进土里就能收获。土壤、肥水、温度……一切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良种的种植效率。

而且不同的良种抗病毒病虫害不同,对寒暑旱涝的耐受力也不同。能不能自行留种,自行留种后多少代会退化,这些都是问题。

满满的问题!

若对良种的情况一无所知,顶多能收获个两三次,良种就会变成劣种。这样的良种除了装逼,毫无意义。

“系统,就算没有说明书,好歹回答一下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朱襄焦急道,“不然那你这个良种系统不是坑人吗!”

系统没回答。它真的没有智能辅助功能。

朱襄只好自己动手,把系统边边角角翻了个底朝天,任何文字、图标都用意念点击了一遍,居然真的点出一个新功能——他只要将良种种植成功,收货时就能获得这个种子的详细资料。

朱襄将土豆抛起又接住。这个系统真像他大学时的网课系统。不主动去学习,就什么都得不到。

“以后得多去几次山上了。”朱襄琢磨。

种子出现需要合理的借口。

他为了寻找和培育良种,经常去山上撒种子让它们野蛮生长,也会去寻找新的可食用植物回来做实验。他还拜托了来往的商队,见到稀奇古怪的食物种子,一定要给他捎带一份。

虽然见效甚微,但周围人已经习惯他的“怪异行为”。

现在他找了许多年,终于在山上找到了新种子,很正常。

朱襄将土豆揣进怀里,去厨房给始皇崽做土豆泥去。

政儿他爹的三颗心,打赏给他孜然、茴香和土豆,都是他很想要的东西。朱襄现在感谢不了政儿他爹,感谢他的宝贝外甥政儿了。

何况,朱襄猜测,如果不是政儿因为一场噩梦认可了他,系统恐怕直到现在也无法激活。

虽然好感度系统中没有“秦始皇”,但朱襄怀疑,这整个系统的“供能”,都是他家政儿的好感度供给的。所以抽到了新的粮食,首先要供奉给伟大的始皇崽。

虽然说是供奉始皇崽,朱襄一口气做了五碗肉酱土豆泥,包括现在搬到荀况院子里主动承担伺候荀况责任的蔡泽在内,家里每个人都有份。

土豆去皮蒸熟,一点一点地加入羊奶捶成泥,再把瓦罐里的肉酱热一热浇上去,一道简单美味的肉酱土豆泥就烹饪完毕。

朱襄用盖子将装了土豆泥的小碗盖住,让老仆将其中两碗送到荀况的院子里,自己用木盘端着剩下三碗肉酱土豆泥,去找嬴小政和雪。

嬴小政本来睡得像一只小猪。雪腿麻了之后,将嬴小政抱到枕头上睡着,他也一动不动,连小腿都没蹬一下。

朱襄把土豆泥的盖子打开,对着嬴小政的鼻子扇风。嬴小政的小鼻子动了动,小手和梦游似的胡乱扒拉。

“政儿,再不起床,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