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2
”
“去去去,别啰嗦了。”子楚拿起桌上镇纸的木雕砸向朱襄。
朱襄接住木雕,随手递给嬴小政:“谢君上赏赐!政儿,还不快给君上说谢谢。”
嬴小政:“……”舅父,你和君父闹着玩别拉上我,我不想加入。
子楚笑骂道:“好,赏你的,快闭嘴吧。寡人饿了。”
朱襄道:“等着,很快就好。”
朱襄去了厨房,子楚扶额叹气。
“要让朱襄把我当秦王是不是很难?”子楚笑着问道。
蔺贽没好气道:“什么时候你认真地告诉他,一定要把你当秦王,他就把你当秦王了。”
子楚道:“我很认真地说过很多次。”
蔺贽道:“哦。”
蔡泽赶紧打圆场:“君上,朱襄就是如此。他对先王也如此,粗野之人,习惯了。”
子楚道:“他确实是粗野之人。”
蔺贽道:“这个确实。”
嬴小政不满道:“舅父才不是粗野之人!”
蔺贽使劲揉了揉嬴小政的脑袋,把嬴小政发髻揉歪:“他确实是。”
子楚道:“确实。”
蔡泽无奈叹气。
君上啊,你还说为什么朱襄不把你当秦王。你这时候跟着蔺贽说朱襄的坏话时,难道就像一个秦王吗?
不过蔡泽也松了口气。
他虽然知道如何调整与已经当了秦王的子楚的相处模式,但他担心朱襄会伤心。
现在他不用担心了。
至少现在,子楚很愿意在朱襄面前继续当夏同。
或许……或许不只是现在。
朱襄很快就做好了一锅粥给忙碌到天黑的几人填肚子。
他切了一盘卤豆腐干,凉拌了几道蔬菜,又切了一个咸蛋。
子楚果然没有说什么蛋也是荤腥,朱襄做的他都吃了。
嬴小政喝了两大碗粥,撑得朱襄给他揉肚子。
朱襄哭笑不得,难道嬴小政一天没吃饭了?怎么会如此贪食。
幸亏政儿平时有勤奋练剑练弓箭,不然以政儿的食量,恐怕真的会从小胖子变成大胖子。
现在政儿这么英俊挺拔,真是多亏了李牧的教导。
成蟜中途被香味熏得饿醒一次,吃了半碗粥之后继续睡觉。
他睡觉的时候紧紧抓着朱襄的衣角,看上去十分没有安全感。
朱襄看着成蟜,面色慈祥,道:“当年政儿……”
嬴小政立刻将耳朵捂住:“当年政儿很好,很成熟,和他一点都不像!”
蔺贽差点把嘴里的炒南瓜子喷出来:“噗……咳咳咳,哈哈哈哈哈。”
子楚和蔡泽也忍俊不禁。
朱襄笑着逗弄嬴小政道:“政儿,你知道何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嬴小政捂着耳朵咬牙切齿道:“不知道!舅父再欺负政儿,政儿就去找大父……”
“大父”二字说出口,嬴小政和正笑着的子楚同时一愣。
鸦雀无声。
半晌,子楚拍了拍嬴小政的肩膀,道:“他再欺负你,就来告诉我。”
嬴小政小声嘟囔:“那有什么用。”
第159章 始皇崽坐垫
公元前251年,嬴小政十二岁,秦王柱病重。
公元前250年,嬴小政十三岁,秦王子楚登基。
秦王柱停灵之后,也葬在秦东陵,即芷阳陵。
朱襄虽非宗室,但因秦王柱的遗诏,执晚辈礼送秦王柱棺木入陵。
他前世去秦东陵旅游时,听闻秦东陵葬着秦始皇先祖四代。
他的两位先王,他的友人夏同,都葬在这里。
子楚送秦王柱入陵时,在马车上摇摇一指,说那块地眼缘不错,将来他在那附近起陵。
“若葬在那里,你和政儿站在宫城城楼上就能拜祭我。”
刚过而立之年,正年富力强的子楚坦然地谈论起身后事。
朱襄没好气道:“我绝对不拜祭你,让你一个人在地下寂寞。”
子楚摸了摸下巴上为守灵很久没挂的胡须,道:“那我就留遗诏,在我的陵墓旁给你留一块地,让你的陵墓为我陪葬。”
朱襄道:“你要首开王陵陪葬大臣先例也不是不行,先打过荀子。”
正打瞌睡的嬴小政猛地抬起头:“什么?君父要挑战荀子?”
子楚熟练地抬手下落,给了什么不学,非学朱襄嘴欠的儿子一个脑袋崩。
还学了舅父头铁的嬴小政打了个哈欠,继续靠在朱襄肩膀上睡觉。
子楚看着嬴小政做小儿态,有点想端起为父的架子说嬴小政还不够成熟。
但他思来想去,嬴小政五六岁的时候就在帮朱襄打理家中账本,十岁便随朱襄在外为官,这还能怎么成熟?
他训斥嬴小政的话一说出口,朱襄怕不是立刻会端着个嘲讽脸对他“呵呵”。
为了不气到自己,子楚只好忍下自己教导儿子的欲望。
反正他以前也没怎么教导过,现在不教导也没事。
子楚和嬴小政下马车后,就变回了秦王和太子。
朱襄不用装,那悲伤的模样就能让人忽略秦王柱对他的厚爱。
秦王柱的儿子们看到朱襄的模样,心里又是酸涩又是郁闷。
他们在秦王柱面前的地位远不如朱襄。
不过若自己当了秦王,对朱襄也肯定远比对儿子们好。
可惜朱襄入秦时就与子楚绑定,他们无缘与朱襄攀上关系。
现在子楚已经当了秦王,他们彻底没有希望了。
秦国自变法之后,秦公子无功劳不得封爵,秦王只要亲政便是大权在握,王位十分稳固。
他们已经在王位斗争中彻底失败,接下来就想着怎么在战场上刷一刷功劳,得一点封爵封邑,好安度余生了。
不过仔细一想,他们好像也没怎么和子楚争过。这让他们心里更郁闷了。
好歹子傒还有点存在感。虽然子傒现在已经被贬为庶民,流放国外,生死不知。
群臣们为秦王柱的谥号吵闹了许久。最后荀子拍板,给秦王柱定下“仁文”的至高美谥。
别说其他六国得知秦王柱这个谥号表情僵硬的模样,就是秦国自己人都觉得有些唏嘘。
“仁”是儒家追寻的最高道德。
现在秦国管礼制的人基本都是大儒荀子的学生,就算不是儒家弟子,也深知儒家的经义。
他们居然给只执政四年的秦王柱以如此美谥,实在是难以置信。
而后的“文”字虽也是美谥,都在“仁”下暗淡无光了。
子楚看到这个谥号的时候都揉了揉眼睛,然后对一旁磨墨的嬴小政道,秦王居然能称仁,吓死个人。
嬴小政装没听见。
荀子等人给秦王柱定下“仁”的美名是有很重要的原因。
秦昭襄王虽然建立咸阳学宫,召集天下贤才入秦。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