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7


得对,说得好,朱襄你听听,快反省。

焦匀就是楚墨中不想出仕的人。他身手极好,能在疾驰的马上拉强弓。李牧说焦匀若去了北边,一定是追杀胡人的好将领。可惜焦匀志不在此,宁愿武力蒙尘。

朱襄此次去长江北岸,李牧特意从厨房中把剁肉的焦匀揪了出来,让他换衣服给朱襄当贴身护卫。

李牧叮嘱焦匀,若楚人真的脑子坏了来攻打广陵,无论朱襄是否乐意,把朱襄打晕了也要带回来。

焦匀没点头,只说会保护好朱襄公。

朱襄默许此事。

只是他看到焦匀随时抱着一柄长剑跟在他身后转悠,随时一副会出剑的模样时,别人怕不怕他不知道,他自己有点怵,害怕焦匀误伤。

虽然焦匀是楚墨游侠,但那只是“倾向”。身为墨家学者,不说学富五车博览全书,那也是“读书人”,不是只会打架。

焦匀对水文水利地质等知识较为了解,擅长设计舟船堤坝,与修灌溉水渠的技术道路有重合。

李牧选定焦匀给朱襄当护卫,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焦匀虽然可能因为习惯了在厨房里杀各种美味剁各种美味的肉,导致身上随时带着杀气有点吓人,但一谈论起技术上的事后,就显得很敦实憨厚,判若两人。

郑国被吓到后狂跳的心脏渐渐平静,认真与焦匀探讨。

现在长江三角洲的范围比朱襄那时小很多,没有实地探查,朱襄不会用自己前世的经验来套这一世,只聆听,顶多说一下自己的需求,不发表技术方面的意见。

郑国的技术确实扎实,一些在此时算得上“黑科技”的比如用漫灌冲盐碱土的灌溉方式信手拈来。

焦匀则对广陵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似乎他还是楚国游侠的时候,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

只经过短暂半日的交谈,朱襄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方案。他只是试试郑国的能力,也让郑国看看自己这边的能力和需求,给之后的事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待郑国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回去休息后,朱襄问道:“你对广陵很熟悉?”

焦匀眼眸闪了闪,老实道:“我算是广陵人,不过在家乡结了仇,逃到了黔中郡。”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仇人和家人都没了,不会给朱襄公添麻烦。”

朱襄笑道:“你看我这地位,什么麻烦才能叫麻烦?”

焦匀憨厚笑道:“确实。我的麻烦,比不过朱襄公自找的麻烦。”

朱襄:“……”

他干咳了一声,道:“郑国如何?”

焦匀道:“工匠的基本功还算扎实。只是他对朱襄公的不敬令人不喜。”

朱襄疑惑:“他对我挺恭敬,礼数很周全。”

焦匀没有反驳,道:“那大概是我多疑了。”

他心道,不是表面上的那种礼数周全。郑国对朱襄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或许郑国不能理解朱襄公高尚的品德,只是一个俗人,没必要在意。

朱襄听焦匀这么说,没有多在意,继续和焦匀聊广陵周边的事,琢磨要从哪里入手。

郑国回到工匠住的院落时,立刻被同伴围上。

“你见过长平君了?长平君和善吗?”同伴忐忑无比。

郑国沉思了一会儿,道:“朱襄公此人,与韩国对他的传闻不符,和他国对他的传闻相符。”

同伴思索了一下郑国的话,叹气道:“那我就放心了。”

郑国心道,不仅是放心,若朱襄公真如他国人所言,是最能践行“仁”一字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的未来可能不错。

郑国确实现在没有发自内心尊敬朱襄。

不说朱襄又不是金钱,不会人人都喜欢他。再者这和韩国内部对朱襄的评价有关。

朱襄扬名是因为长平,而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和韩国的上党之战。虽然到了长平之战时,与韩国已经没有关系。但上党之战是韩国几乎完全失去了争霸可能的一战,所以韩国士人有些迁怒因长平之战获得名声的朱襄。

朱襄在韩国的风评,就有些类似朱襄前世网络上看到的“他伪装了如此久从未暴露,论迹不论心,就算他是个君子吧”这种评价。

郑国今日见了朱襄,虽只是短短一瞥,他也发现朱襄在韩国的风评失之偏颇。

朱襄对他这种沦为奴仆的战俘都真心和颜悦色,许诺的条件贴近他的所需,怎会是伪君子?

“朱襄公说,我们在广陵修好了灌溉水渠,就免除我们身上的奴仆契约,让我们给秦国官府当供奉。”郑国板着脸道,“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好好做。”

围绕在郑国身边的人没有抬杠,说假如朱襄公食言该怎么办。

就算朱襄公没有许诺,作为奴仆的他们被鞭子威胁,也得好好干活。现在有了许诺,总比没有好。

第一日,他们连心中的质疑都没有了。

朱襄给他们换了一处宽敞的住处,给他们提供免费的纸笔和工具用于工作,还带着人来给他们量了尺寸,说会分发新衣。

秦国的工匠必须表现得精神一些,这样才能让刚进入南秦大家庭的楚人心里有期盼。

雪姬亲自带着人去给工匠们量的新衣尺寸。

回来后,雪姬对朱襄说,她带去给工匠量尺寸的孤寡妇人中有几个和工匠看对眼了,问自己能不能做媒。

朱襄嘴角微抽:“这个夫人你来决定。”

雪姬点头:“好。”

朱襄笑了笑,低头继续案牍劳形。先秦风气比后来开放,妇人看中了哪个汉子就直接问主家要,挺好。

……

被廉公送来的工匠不仅生活有了改善,其中一些人还被雪姬牵线成了新家,他们更卖力了。

这些工匠在家中大多有妻儿,不过换了地方重新有妻儿很正常,两方妻儿也会觉得很正常,到时候一起过就是了。

雪姬询问过想要与工匠成家的妇人,她们都只想现在找个依靠,觉得工匠有一份手艺,比寻常人更合适。

至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寻常人谁想得到那么远?

先借着男人的手艺多攒些家产,再生个孩子,将来就有了依靠,至于之后的事,之后再说呗,合不来就分家,反正现在女子也有分田,能立女户,带着孩子也能活。

反正她们就觉得有一门手艺活的工匠比普通农人好,家庭情况什么的无所谓,请夫人不需要操心这个。

雪姬是最了解底层庶民女子的人,问过妇人需求之后便不再在意或许贵族女子会在意的事,只打探了工匠有没有性情暴虐者,若没有毛病,便允了。

她会带在身边的妇人是工坊中最心灵手巧的人。将来这些工匠若成了秦国官府的供奉,至少也是个吏,能拿俸禄。她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