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8
秦军不仅可以从广陵城屯兵出兵,还能吸引不想离开故地的长江北岸的楚人来投。
长江北岸西边城池被楚国将领焚毁,秦人却护着广陵城,让广陵城成为长江北岸唯一兴盛的城池。项燕想要抹杀秦人“义兵”和朱襄“仁义”的计谋就会被挫败。
原本住在长江北岸的楚人而言,他们也不用冒险南逃,可以东逃。朱襄想要救民的愿望也能实现。
他说让楚人南逃,但长江天堑,普通庶人哪来的船只渡过长江?南楚也不会让楚人南逃,一定会烧掉沿岸所有的民船。
朱襄给项燕和南楚君的信,只是抒发自己的不满,进行徒劳的宣泄。
他知道,项燕和南楚君绝对会烧掉每一条民船,连一个舢板都不会留下。
内迁令便是如此。
朱襄睁开眼。
谎言已经在他胸中成形。
要完成这个计谋,他不能告诉广陵城的人,秦国故意让他们在南楚国的兵锋下抵挡十日,死伤无数。
他必须要让这件事变得足够悲壮,足够让天下人动容。
秦王的友人、秦太子的舅父、七国公认的国士长平君朱襄公带领他们守城,与他们一同身处危险中,这个谎言就已经不需要任何言语去修饰了。
所有人都会相信。
“咔擦”一声,朱襄低头,他的手指攥破了信纸。
信纸割伤了他的手指,鲜血浸染了李牧的笔迹。
攥破信纸也会被割伤吗?朱襄恍惚了一下,拿起李牧的信走到烛火前,将信点燃。
燃烧的信纸落在地上,化作灰烬。
朱襄看着灰烬发了一会儿呆,拿起扫帚将灰烬扫到屋外。
风一吹,便散了。
纸割的伤口很浅,他手指上的血也已经止住了,若不是还隐隐作疼,他就像是没有受伤一样。
朱襄回房拿了一件外衣披上,对守在外面的焦匀道:“将楚吏都叫来,蒙恬也叫来。”
焦匀看着朱襄,没回答,也没有离开。
朱襄道:“我要守城,守十日。”
焦匀眼眸闪了闪,抿嘴苦笑。
朱襄第一次见到焦匀如此明显的表情。焦匀平时的脸就像是戴着的面具一样,让朱襄担心焦匀的面瘫是不是生病。
“朱襄公,你回去,我来守。”焦匀道,“相信,我能守住。”
朱襄道:“此城必须长平君来守。”
焦匀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是李将军的计谋?”
朱襄道:“不是,是我和他共同定下的计谋。”
焦匀直直地看着朱襄的双眼。
朱襄的视线毫不动摇。
焦匀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去。
朱襄道:“李斯,你还没睡?”
李斯从墙角走出:“我怎敢睡?”
朱襄道:“向政儿送信,我要守城十日,这是我定下的计谋,让他和李牧必须依照我的计谋实行,不可更改。虽他是太子,但我有秦王诏令,南秦之事,以我命令为主。为我磨墨。”
李斯垂首道:“是。”
朱襄公没有给李牧送信,李牧怎么知道朱襄公的计谋?朱襄公或许是和李牧有默契,但这计谋定是李牧主导。
但朱襄公说是他自己定下的计谋,那就必须是了。
李斯心中再次羡慕起朱襄与李牧的友谊。他此生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友人。
李斯脑海中浮现韩非的身影,然后他一脸嫌弃地将这个身影晃掉。
他的挚友,必不可能是一个被韩王辜负一百遍还对韩国念念不忘的矫情结巴。
战国时代的城池夜晚都是漆黑一片。
今夜的广陵城却四处燃起了火光,火把如游龙一样在城中主要街道蜿蜒,照亮了整座城池,映得夜空都变红了。
城里有名有姓的士人皆离开家宅,前往朱襄公暂住的府邸。
第二日,广陵城门打开,一部分人乘坐马车离开广陵城北逃。
更多的人来到广陵城附近,督促帮助农人收割还未成熟的水稻,将内迁令一事告知广陵城附近村庄。
广陵城附近一马平川,农人没有山坡树林可以躲避。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北逃,离开长江三十里地之外,要么进入广陵城寻求庇佑。
大部分农人都选择北逃,但仍旧有不少青壮源源不断地进入广陵城,其中大部分都自备武器,是当地游侠或者沦落为庶民的寒士。
朱襄没有特意征兵,守城青壮军队就扩充了一倍有余。
广陵城中大部分普通城民无处可去,他们拖家带口来到城墙外,在秦兵的指挥下,用竹子编箩筐,装卵石,在原本的城墙外又堆砌修建了多座低矮城墙。
朱襄仍旧没有试验出水泥的配方,现在也没有时间煅烧水泥。但挖鱼塘时挖出许多黏稠的淤泥,修水渠也余留下许多建材,还有郑国等工匠在。
朱襄以李冰修筑都江堰的经验,用竹筐装鹅卵石,再糊以鱼塘底部淤泥,不分昼夜,很快就修筑起多座矮墙。
天公作美,正好天气炎热,但天空又布满薄薄云层,没有阳光暴晒。淤泥很快就阴干了。
朱襄望向天空。
这种天气很适合水稻成熟。如果项燕没有攻来,水稻没有提前收割,今年广陵的水稻一定有个好收成。
第190章 城墙楚歌声
大部分时候的守城战都并非在城墙上死守,除非敌我悬殊,且城池广阔且坚固,只能依托城墙固守,等待救援。
如宋末钓鱼城之战,和元末洪都之战。
前者没等到救援,被迫投降;后者等到了救援,奠定了朱元璋定鼎天下的基础。
李牧给朱襄写信时,写了几版守城意见,让朱襄根据实际情况定夺。
李牧倾向于依托城墙死守。
虽然广陵城较小,但李牧驻扎广陵城后对城墙进行了加固,又修建了新的护城河,只要在城墙上填足够的人,朱襄死守十日很容易。
但朱襄认为,死守一座小城太过被动。李牧此举,是太小看项燕。
朱襄虽在前世知道的守城战不多,但来到这一世后大大小小守城战见过不少。特别是廉颇善守,常拉着朱襄教导。
守城必野战。
若兵力悬殊不超过五倍,该开城门,在城外筑沟渠、栅栏等层层驻防,出城主动迎击。
待攻城军队推进到城门时,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守军陷入被动,便没了获胜的可能,顶多只能死撑着等候救援。
廉颇说,各国兵力有限,罕有援军,到这一步,他便是败了。若遇上优秀的将领围城打援,即便有援军也会失败。
现在项燕虽横扫楚国叛军,但在其他六国将领眼中算不上什么战绩。李牧已经是七国公认名将,所以对项燕难免轻视。
但朱襄不会小瞧项燕,那毕竟是能够挫败秦始皇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