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
模仿的还是皇帝在朝上对英国公说话的倚重信赖语调。
“朕以绮纨之岁,先朝特以委公。”姜沃停下来,这说的应当就是皇帝少时,英国公代为并州大都督的旧事。且皇帝还特意加了一句,点名先帝将他托付给李勣大将军,实为托孤之臣。
“故知则哲之明,所寄斯重……”往后就都是赞美李勣大将军人品贵重,忠心耿耿之语。
这些都罢了,最重要的是后一句:“茂德旧臣,惟公而已!”[2]
姜沃不由再次感慨道:“陛下,真的是知道怎么戳人心窝的!”
有德行可仰赖的旧臣——
惟公而已!
那长孙太尉算什么?
虽说先帝指明的辅佐之臣,尚在世的还有褚遂良、于志宁等人,他们听了皇帝这句话,也觉得老脸辣辣的,很是不忿:怎么,就李勣一个好人?我们这些年在朝上兢兢业业,都白费了?
但……只要看一看长孙太尉那张从未见过的黑脸,他们又觉得,倒是也轮不上他们先为自己鸣不平。
“今日朝会,散的实在诡异。”
皇帝赐图后,倒是如常散朝,很快离开了太极殿。
但朝臣们都站着没走——不是不想走,而是该起头离开的宰辅们都没动,大家只好陪站。
该第一个离开的长孙无忌,站在原地良久未动。
李勣边陪站,边在心中拟谢恩的腹稿。
忽然觉得背后一凉似的,回神果然见长孙无忌终于动了,正转头望着他。
“好,好一个茂德旧臣,惟公而已!”
褚遂良忍不住在旁轻劝一声:“太尉……”满朝文武皆在,闹起来可不好看。
且李勣不同于旁人,他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对他可不能像对其余朝臣一般训斥。
长孙无忌也并未高声,只是走过李勣身旁时,冷声说了一句“李懋功,先帝托付社稷于少主,嘱你我等旧臣辅之保之。这几年你却只奉及上意,私己畏祸,几无一忠言谏之。堪为顾命否?”
李勣:……
这就直接算在他头上了?
陛下夸的,你怎么不去寻陛下呢?
李勣这倒是也猜错了,太尉并没有只算在他头上,他确实也去找陛下申冤去了。
*
李治早想过这一日,但见舅舅真正站在跟前,面上是压不住的愤怒与失望时,他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长孙无忌沉声道:“陛下,臣不知这些年有何大过,请陛下明示,不必以此辱之。”
“辱?”
“太尉此言过重了。”
皇帝冷冷淡淡:“朕为帝王,连太子都不能自择,也未觉‘辱之’。”
长孙无忌闻言,脸上尽是失望之色:“果然还是为了此事。陛下,经今日之事,臣越发觉得去岁请立太子,实无悔也!”
“陛下偏宠私爱以废国礼,若是去岁未立太子,只怕今朝代王就是太子了。武氏出身旧事,难道还要臣再提醒陛下吗!”
皇帝情绪倒是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只是冷淡道:“太尉自无悔也。朕已问过多次了。”
“朕亦曾以太尉为心上最重之臣。”皇帝抬眼看着眼前因愤怒,而显得面色极差的长孙无忌,看到他比十多年前多许多的白发,忽然有些心软。
他想起父皇驾崩后,自己居丧不能理政的数月。
那段时间舅舅实是宵衣旰食,之后还大病了一场。他命奉御出宫诊脉,得到回话是,太尉完全是累病的。
皇帝放缓了声音:“舅舅,朕以为,忠臣当竭忠事君,而非……”
然而他话还没说完,便被长孙无忌打断:“陛下所说,是李懋功那奉上之臣!”
“陛下今日竟然以臣忠言逆耳而责之,远之!”
长孙无忌想起那句‘茂德旧臣,惟公而已!’,便觉心中气血翻涌,想到朝上那些目光,更觉此生未受过这等折辱。
长孙无忌道:“先帝若在,陛下不至于此,臣也不至于此。”
“陛下今日任情纵性之举,实令臣失望。”
言罢告退,转身而去。
门外夏末的风,吹入立政殿。
帘子微动,媚娘自帘后走出,将手轻轻按在皇帝肩上:“陛下勿伤心。”
皇帝摇摇头,声音平静而冷漠:“不,朕只是在想,以后,朕要让太尉失望之处……”
“还有很多啊。”!
第97章 利益共同体
永徽四年的中秋。
皇帝依旧于甘露殿大宴群臣。
然长孙太尉称病未至,皇帝也从头到尾未问及一句。
似乎根本没看到,下首第一席空着无人坐。
这场中秋朝宴的气氛不由就有几分古怪。
席间也有人想起去岁中秋,皇帝还特赐御用月饼瓜藕并玉箫金管单与长孙太尉,并亲手为太尉递了蜜饯。
实在是倚重之臣,亲近之戚。
短短一年,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有心的朝臣不免要盘算盘算,这一算才发现:太尉过去一年,壮举实在不少——
率群臣固请立皇长子为太子;房遗爱谋反案中大发神威,发落一批宗亲,附带一个与宗亲关联的宰相;宸妃事上力阻皇帝(虽未阻成,但气的皇帝当朝拂袖而去,还特意提及了太尉请立太子事,言辞间不满众所共见。)
这过往一年种种事端之下,是否藏着陛下愈深的不满?
以至于有了‘惟公而已’的敲打?
那……陛下不满之后,又要做什么呢?
*
中秋后便是重阳佳节。
皇帝行宴之余,又早定下这日与群臣登高望远。
然长孙太尉再次称病未至。
朝臣们共同心声:太尉您也真是会称病的,上朝一次不落,一到节庆佳宴便病了。
果然,皇帝这回问了。
他点名褚遂良:“你与太尉向来亲厚,可知太尉这病是怎么回事?竟如此反复?”
褚遂良也算是才思敏捷之人,自年轻时做中书舍人起,受旨草诏可顷刻而成。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也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能解释长孙无忌这奇特的‘病情’规律。
只好干巴巴道:“秋日时气不好。太尉近来实不太康健,只是公心为国不愿耽搁朝政大事。”
皇帝轻巧巧接了一句:“哦。太尉不肯耽搁朝政,就只好耽搁朕所设群臣宴了。”
褚遂良噎死。
好在皇帝没有接着追究下去,只是道:“朕已为太尉准备了些补品,今日宴散后,你便带去太尉府中替朕探候,令太尉安心养病多歇几日无妨的。”
褚遂良松了口气,立刻领命。
当日就走了一趟赵国公府劝道:“此乃陛下安抚转圜之意,太尉正好顺着陛下的话,在府中歇息几日‘养病’,之后再去御前谢过圣意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