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8
句丽。
此外还有诸如骁卫将军刘伯英等七八位副将,各自跟随两位行军大总管。还有新罗,也不能光哭诉不出人,皇帝将新罗王金春秋也封了嵎夷道行军总管,让新罗自己也出点力。
**
姜沃望着窗外的覆雪山茶花——现在,已经是显庆五年正月了,再过一月余,大军就要出征百济了。
但她心底还记得一事……
姜沃正在凝神细想,就见晨起雪中,有人举着素面油纸伞进门。
是裴行俭。
虽然正月天气极寒,但裴行俭看起来格外龙腾虎跃,神采奕奕。脸色看着比他绯色官服还要红润。
他如此有精神,倒不是因为正月里年节下,而是因为他终于能跟着师父苏定方出征了!
虽然在吏部多年,做的是文官的公务,但裴行俭也是个实打实的武将。
去岁苏定方前往西域平叛之时,裴行俭就向皇帝上奏疏,想随师父一起去平叛。
奏疏里还特意阐述了自己的优点:做过西州都督府的长史,他对西域更了解,跟师父苏定方之间,配合也绝对默契。
然而皇帝没准,而是另外点了薛仁贵作为苏定方大将军的副将。
那几日,裴行俭难得对公务都失去了热情,每日丧丧地来,卡着最低公务标准和当值时辰,到点就走。
姜沃都怕他受打击太过,变成王神玉。
还特意开导了他。
好容易裴行俭振作起来,西边战事的捷报却又屡屡传来,听闻师父打出了如此彪炳的遭遇战,以及最后竟然打到了西海,裴行俭整个人又丧掉了。
连王神玉都觉得不对劲了,还请他去酒肆喝过酒。
于是此番朝廷备灭百济之战,裴行俭再次恳切上奏疏,想要随军。
而这次的理由,是学军法——他之前被贬西州,是打过西域战的,对于荒漠和高原都不是特别陌生。
但海战真的没打过!
因而裴行俭对随军百济之战的渴望,甚至超过了上次平叛西域。
这次,皇帝准了。
毕竟皇帝也知,无论李勣与苏定方两位大将多么能打,他们也已经年过六旬。
总不能过十年后,还让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去高原、去海域。
传承最要紧。
此番灭百济,又是水陆同战,便是将他们毕生作战的心血智慧,传承下去的时候。
正月初,皇帝正式下旨,此番征百济——
中郎将薛仁贵为副将,随军李勣。
吏部侍郎裴行俭为副将,随军苏定方。
还是那句话,姜沃每每想到这个阵容,就真心希望百济国早投降早解脱。
**
而在大军出征前,姜沃还在意一件事。
显庆四年的年尾。
所朝诸蕃之中,多了一个国家:倭国。
自然,倭国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唐。最早的倭国使臣,出现在贞观四年,自此,倭国便以‘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由,陆陆续续又派了两回使者兼学生来。[2]
这一次,已经是倭国第四次派遣使者至大唐了。
但这一次,不同。
*
且说,自去岁起,崔朝已经回到了鸿胪寺——
比起国子监,他自己一直更倾向偏爱鸿胪寺。
而吏部‘资考制’确立后两年,国子监内算学科明法科日兴,已经不太需要他去帮着招收学子了。六学里许多学子都会主动报一门算学课。
正好原本的鸿胪寺正卿年老致仕,鸿胪寺少卿顺位升至鸿胪寺正卿,崔朝便请命回鸿胪寺。
皇帝授他鸿胪寺少卿职。
说来,崔朝的性格和为官作风,让姜沃来看,便是那种最好一世做二把手的人。
有的人,天生不适合当要决断安排所有事的一把手。他的性格太平太稳,本人又完全没有锐意进取的意思。
他自己也是更愿意做二把手。
就像在国子监,崔朝做司业,上面也一定要有国子监祭酒才行。这样他就可以只做好自己的事,而不用统筹安排所有人。
*
崔朝既在鸿胪寺,自倭国使者进京后,姜沃就常向他问起倭客事。
而崔朝对她的情绪一向很敏感,不过几回就察觉了:“你不喜欢倭国?”
大唐属国众多,姜沃很愿意听这些属国的事儿,崔朝与她提起的国度很多,但每次提到倭国,就觉得她有种隐约的抵触。
崔朝不免好奇缘故。
因倭国与大唐往来实在不多。
姜沃只道:“就是一种直觉。”然后让崔朝多留意,此番倭国使者至此,有无异动。
其实这第四批倭国使者,只到了五个——本来是两船人,但无奈路上跑偏了,直接被刮到小岛上去了,大使坂合部石布都因此身亡,最后只有五个使臣,好不容易搭路过的大唐商队船只到了大唐。
虽说只有五人,但姜沃既然提出来,崔朝也对他们格外留意。
而很快,倭国使臣,果然要单独求见大唐皇帝——
他们是作为百济的盟友,想发挥外交作用,说服大唐放弃新罗的。[3]
姜沃听闻了此信,唯有一个感想:简直是,不知所谓。
算来,这便是第一次,倭国站错了队吧。
*
既然确定了,在此次大唐新罗队以及高句丽百济队中,倭国站到了敌对的一方。
那就没什么客气的了。
皇帝当即下旨:
我朝来年必有海东之政,汝等倭客,不得东归。[3]
免得回去走漏消息。
于是这几位倭国使者便被软禁在了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懒得担责任,怕他们跑了,就又转交到了大理寺。
‘请’倭国使者们等大唐灭了百济后,再想回国的事儿。
*
显庆五年二月。
大军出发东征。
姜沃于朝上见诸位将军向皇帝辞行。
忽然记起苏大将军灭西突厥后那个元宵灯会。
那时,她曾想起了‘一身转战三千里’的诗。
但如今,她眼看着苏大将军,从最西面咸海归来,又即将奔赴百济——
这都不是一身转战三千里,这完全是三万里啊!!
第131章 媚娘的黑手套
显庆五年,二月末。
紫宸宫偏殿书房前的晚梅,尤自盛开。
以往,皇帝便是在此批奏疏,召见前来求见的朝臣。
*
姜沃顺着殿前的石阶走上去,此时在门口迎着她的,却不是皇帝身边程望山,而是严承财。
他见了姜沃立刻笑着接上来:“姜侍郎快请,皇后等着您呢。”
姜沃入内,严承财在她身后将殿门重新关上。
雕有龙腾祥云的红松木门颇为沉重,旁边的小宦官连忙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