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8




尤其是一转、二转的授勋,数量很多,此时王神玉签了片刻,都觉得快不认识‘骑尉’两个字了。

他停下笔,准备换换脑子。

“有无什么除‘授勋书’之外的公文?”

姜沃闻言,心情愉悦道:“有,李义府的流放公文下来了。”

王神玉颔首:“好,先来复审这个吧!”

*

说起李义府流放事,时间门要倒拨回去一月。

从三月起,每回大朝都在为《姓氏录》和‘禁婚令’庭辩。

世家拿出了很早就会用的一招:不能解决一件事,那就解决掉提出这件事的人!

许敬宗为人谨慎,虽善承上意,但本人没有什么明显的为官把柄落在人手里。

世家就决定先干掉李义府。

而且,李义府本人的毛病也实在太多了。不单是世家针对他,寒门清流官员也反感他—

—本来朝廷裁入流官后,各个署衙的人手补充少了,相对而言公务就多了。

结果李义府还屡屡卖官,往官员们手下塞一些不中用的胥吏,不但无助于公务,有时候还会闹出岔子。

着实给不少朝臣烦的要命。

此时见世家搜罗了李义府的罪证弹劾他,许多原本独自一人不敢得罪李义府的朝臣,也都趁机纷纷上书。

面对朝上无数弹劾,姜沃都感慨:能混的所有人都不喜欢,也是一种本事啊。

李义府起先是不怕的——

今岁圣人圣躬一直不安。四月京城初夏后,更觉精神不济,基本除了大朝会和军国大事外,其余诸事皆委皇后。

更有旨,示朝廷诸臣:“朕苦风眩头重,目难视物,百司奏事,使皇后决之。”[1]

故而李义府不怕:他提出‘禁婚令’折世家名望事,可是皇后暗示的。

那朝臣弹劾他怕什么?

皇后自会保他的!

起初似乎也是这样。

所有弹劾李义府的奏疏,皇后都未理会,只是暂且压下,道命大理寺细查后再论。

至四月里,皇后还令李义府带领礼部郎中孔志约、太子洗马史玄道等人,一起编《姓氏录》。

李义府越发觉得皇后力保他。

于是格外勤快起来,花了一月时间门,便修成永徽年间门的《姓氏录》——完全按照‘得皇朝五品官者,皆升士流’的标准。

于是,继贞观年后,朝廷再次修成了一版令世家吐血的氏族志。

当然,世家是不肯承认这是一本《氏族志》的,从此后只以‘勋格录’称之。

《姓氏录》修成颁布天下,倒是禁婚令,朝中并未颁布。

世家们刚稍稍松口气。

谁料李义府又再次积极上书:奏请收天下《氏族志》以及民间门的世家谱牒本焚之,从此只见朝廷新颁布的《姓氏录》,其余都不作数。[2]

此奏一出,再次捅了世家的肺管子!

合着这朝上就显着你李义府了是吧?!

真当世家都死绝了啊。

此时《姓氏录》等事俱以尘埃落定,朝堂上世家朝臣也不用忙着庭辩了,全部集中火力——

哪怕已经发生的不可挽回,也一定要阻止李义府此番举动。

且一定要此人付出代价!

大理寺卢寺卿也气的要命,不再顾及之前皇后‘保’李义府之意。

也不肯先私下去回禀皇后,而是直接在帝后皆在的一次常朝上,当庭递上李义府的罪名,请帝后按律法处置。

其实在世家族长里,卢寺卿算是比较低调的一类。

比起崔敦礼带领世家朝臣的活跃,卢寺卿作为三司之一的大理寺卿,因掌律法事,是尽量低调公正的。

但这次也实在低调不住了。

李义府也太过分!

而且卢寺卿自问,他当庭呈上的这些罪名里,并未有一条冤枉了李义府,都是实打实的罪证。

常朝上只有五品上官员。

世家朝臣们已然决定:若是这回常朝,皇后依旧坚持要保李义府,皇帝也同意的话,他们就要在大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再集体向皇帝请奏,直言‘李义府怙后之势’。

那可就不只针对李义府,而是也要落皇后的面子了。

然而这次,卢寺卿当朝呈上李义府罪名后,皇后也很快给出了反应——

只听皇后先对朝臣道:“李义府收贿鬻官,载亏政道,实玷朝堂衣冠。”

又对皇帝道:“陛下仁厚,从前只当他为官微瑕,又念其乃东宫旧臣,故未加重罚。”

“谁知他私下里竟然还有如此多欺上之罪!既有大理寺实据,还请陛下下旨夺其官,处起罪,以肃朝伦!”

原本以为皇后要保李义府,因而准备力谏的朝臣:???

因皇后不按剧本走,朝臣们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皇帝倒是很快开口:“皇后公允明正,赏罚分明,此议甚合朕旨。”

夫妻俩一唱一和,你夸我仁厚,我夸你公正的,速速定下李义府的罪名和处罚——

免李义府中书侍郎官职,流放咸海之地。

其家人涉罪者,同流。

姜沃手持笏板,站在朝上愉悦看帝后打配合。

也毫不意外于李义府的流放地:咸海是苏定方大将军刚开拓的边境。

按照帝后的兴趣,若有朝臣流放,一定是要描边。

这不,李义府就获此殊荣,去为大唐驻守新的边境线了。不,也不能算驻守,他并无官职,只是白衣流放。

*

常朝上做好了充足准备,要劝谏帝后处置李义府的世家朝臣,都有种重拳出击,结果一拳落空,大大被晃了一下子的空虚感。

各自摸一摸袖子中的奏疏,再想一想准备好的满腹‘劝谏皇后’的大道理,心中颇为一言难尽。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话可说。

只好都顺着皇帝道:“皇后处事公允,赏罚分明。”

李义府被宦官和侍卫直接从朝上押走时,整个人都是不可置信的,都到了门口才开始喊冤。

然后迅速被堵嘴,打包拖走,在流放前先行入住刑部。

而皇后在朝上依旧气定神闲,甚至还就咸海此地,与皇帝和诸朝臣论起了史——

汉时咸海畔曾有大宛国,盛产汗血宝马。汉武帝令汉使持千金往大宛国去买宝马。

然而大宛国拒绝了,还道:“汉距我甚远,大军安能至此?”不但不肯卖马,甚至还贪图重金,把汉使给杀了,吞掉了大汉的金银。

汉武帝是什么脾气,知此事当即大怒,令发兵伐国。

大宛国速速被灭。

朝臣便听皇后继续道:“可惜大宛国破后,也再未见汗血宝马。”

皇帝则接口道:“若是李义府能够在咸海畔养出汗血宝马来,倒也可以将功折罪。”

皇后便再次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