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2
我?”
狄仁杰看着云淡风轻的姜相,想到了前些日子他亲眼目睹的一事——
姜相与裴侍郎说起户部银器滞销,然后让裴侍郎私下去与辛尚书提一句‘修路名额’的事儿。
可见姜相本来就要给户部一个‘修路名额’。
姜沃知道狄仁杰在想什么,她晃了晃手中的半贯钱,笑道:“此生能从辛尚书手中挣到五贯钱,余生免却一大憾啊!”
狄仁杰也笑了。
有时,他真是摸不透,姜相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
姜沃将辛尚书的五贯钱,当作自己的生辰礼之一。
她的四十岁生辰,就要到了。
麟德二年腊月二十日,圣驾终于到了泰山脚下跸驻。
只待明年正月初一,正式举行封禅祭天祀地大典。
礼部与工部的官员,忙于按照早已定好的规制,于泰山之上起建封祀坛、登封坛、降禅坛等祭祀之坛。
余者官员皆静候正日即可。
*
腊月二十五日,是姜沃的生辰。
这一日晨起,她睁开眼睛,就见到熟悉的身影坐在窗前。
她揉了揉眼睛坐起来,恍惚以为看错了——竟然是媚娘。
媚娘的衣饰极为简单,并非皇后的丽服广袖,闻声转头对姜沃笑道:“起来了?”
有一瞬间,姜沃几乎以为一切是梦境,她与媚娘依旧住在掖庭中。
不过现在姜沃有了系统的体质加持,不似从前一般睡醒后要愣神一会儿,而是很快头脑清醒明晰起来。
她披衣起身,走到媚娘身旁坐下:“姐姐是来给我过生辰的?”
媚娘点头:“我早就与崔少卿说过了。今晨,我来给你煮一碗长寿面。”她面露怀念之色:“从前在掖庭,你我的生日,陶姑姑都会亲自下厨煮一碗长寿面给我们。”
这回封禅之行,陶枳并未随行,而是带着婉儿住到了宫里,正好替媚娘一起照应着一对幼子幼女。
媚娘看着姜沃眼睛明亮如辰,思及旧事,不由道:“我记得你少时总是睡不醒。”有时还是媚娘把她从被子中拖出来的。
“如今精神却好多了。”
姜沃笑道:“大概是我越来越像姐姐了吧。”
*
姜沃洗漱过后,来到厨下。
媚娘特意换了简单的窄袖衣裳,正是为了下厨煮面。她煮和盛的时候都很仔细,不肯夹断一根面条。
姜沃就站在旁边,静静看着。
*
两人如之前很多年一样,在桌前对坐。
姜沃拿起筷子,挑起碗中的一缕长寿面。
不惑之年的生辰——
然她将来之路,如何会不惑?
姜沃想起前世过生日,父母会让她许愿。
那时她每一年的愿望,都是自己能够活下去。
如今,她已经拥有了岁月。
若再要许愿,她便祝自己:哪怕要经历这世间重重考验、别离、伤痛,以及漫长到此生看不到终局的理想未来——她也要终生持有走下去的勇气,走到底的毅力。
**
麟德二年除夕,帝下诏再改年号。
因封禅事,将年号由‘麟德’改为‘乾封’。
乾封元年正月一日,行封禅大礼!!
第160章 盛极
“令月、婉儿。”
“怀思正切,骤得云翰,此心甚慰。”
灯下,姜沃才写完回信的第一句,不由顿笔而笑。
这些年,她回成年人的书信形成了习惯,下笔自成如此。
这回也是,写了一个开头,才忽然想起,这信是要陶姑姑念给太平和婉儿听的。而哪怕未来是名留史册的才女,婉儿此时也还是稚童。
若是她如此回信,两个才三岁的小姑娘,估计要睁着圆圆的眼睛,懵懵地听着。
什么怀思?什么云翰?
于是姜沃划掉了这句话,另外取了一张纸过来,索性轻轻松松开始随手写家常话——
“令月,婉儿,姨母(师父)正在想你们,就正好收到了你们的信,心里很欢喜。”
姜沃的案上,正放着陶姑姑的信函。
圣驾出京后,长安城内自有公文和信函,定期经由驿站送来——除了朝堂事,帝后还有一对年幼子女在宫中,自然牵挂。
前几日京中送来的信函中,陶枳除了按例向帝后禀明皇子公主的情形,还格外给姜沃写了一封信,自是惦记着她的生辰。
随信而来的,还有陶枳在宫中佛堂给姜沃求的平安符,装在她亲手绣的荷包里。
此外,还有太平和婉儿,给姜沃写的生辰贺词。
说是贺词,其实一张大纸上,只有一句话,倒是周边画着些月亮星星和小花——
毕竟才三岁多的孩子,与其说是写字,不如说是照猫画虎。
姜沃当年教安安也是如此:孩子太小的时候,骨骼未定,并不拘着她一板一眼练字,而是将笔墨给她,由着她写也好画也好,随她去。
她记得安安那时候画了许多孩童眼里的世界,确实与大人看这天地的角度不同。
姜沃都给她好好留着。
太平和婉儿的贺词,显然是对着陶枳找来的字帖描的。
“令月贺姨母生辰,平安喜乐。”
“婉儿遥拜师父生辰,松柏之茂,长似今朝。”
稚子笔触可爱,似字似画,姜沃收到很是欢喜。
因此封禅礼后,就开始给两个孩子写回信。
除了认真谢过两个孩子的心意,也要将她们因年幼错过的‘封禅大典’讲给她们听。
*
封禅正礼共三日,今日刚刚结束,姜沃不顾劳乏,就于灯下写起了回信。
“第一日,圣人于泰山之南,祭祀昊天上帝。”
“第二日,圣人登泰山,封玉牒。”姜沃还在信中,用太平和婉儿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了下何为玉牒。“玉牒,便是圣人写给上天的信。”
接下来,姜沃主要写了第三日。
皇后升坛,亲率内外命妇祭祀地祇并大唐的两位先后。
姜沃只描写画面还嫌不够,索性另外取了一张专门用来作画的皮纸,开始给太平和婉儿画线条简笔画。
圆圆的祭台上,单独站着一个红色衣服的小人,姜沃画了个箭头指出去,在旁边标注:“皇后。”
祭台之下,还有双手捧着俎豆(祭祀礼器)的小人。姜沃再画箭头,标注“安定”。
此外的小人便都是用黑色墨笔画就,代表各位公主王妃,内外命妇。
姜沃画完后,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太平看到这幅画时的样子——
太平是帝后最幼之子嗣,自然人人疼爱,养的她性情活泼明亮,像是一团火焰一般。她若是见到这幅画,一定会高高兴兴指着这两个红色的画中人道:“这是母后、这是姐姐!”
相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