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3


的。

直到有一个扁担上挑着两个竹篓的中年村夫,鼓足了勇气往这边走。

侍卫自然拦下。

姜沃与曜初眼神都很好,就见那村夫点头哈腰,脸上堆着极小心讨好的神情,与侍卫赔笑求情。

风将他的话断断续续吹过来,显然是尽力学着长安城里的官话语调:“……贵人……买不买这货物……就问一问……”

姜沃与曜初也看到了他挑着的竹篓。

算着天色,显然是要进城去贩卖些货,补贴些家用。大约是见到这些侍卫,知道是有达官贵人在,就想卖掉自己的货。

“姨母?”

姜沃只道:“既然出门了,曜初想怎么做都可以。”

曜初颔首:“我见那路上,走过的人也不少了,但只有他一个人胆子这么大,那咱们看看吧。”

说来,曜初头一回出门,媚娘也不甚放心,还特意令嘉禾陪着曜初一起。

此时嘉禾听公主如此说,就走过去问那农夫的货物。

那农夫喜出望外,很快放下他的竹篓,掀起盖子,先倒出来一只竹篓,滚落了一地的是新笋,他口音很重,但说的话姜沃她们都能听清,显然是常进城的:“是昨夜刚挖的山笋,最是新鲜,长安城里许多贵人喜欢这一口。”

怪道见了银甲侍卫,还会特意来问一声,想来是觉得‘贵人’们都喜欢这野意,那索性在这里卖了省一趟腿脚。

而不等嘉禾再问,农夫又把另一只竹篓掀翻,倒出里面的‘货物’——

不,不是货物,是活物。

地上滚落的不是什么笋子,而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正瑟瑟缩成一团。

那农夫脸上依旧带着讨好的,甚至憨厚的表情。说起地上滚落的孩子,跟说起那一地山笋的语气别无二致。

他堆笑道:“这一冬都没下雪了,来年春耕可怎么好,必是有旱的!家中孩子多,养不活这许多张嘴。”

那农夫试探道:“这孩子也七八岁了,能做很多活了。只要一贯……”他不敢看侍卫身后的贵人们,只对嘉禾讨好又嗫喏重复道:“一贯就够了。”

姜沃就见曜初怔住了。

她自然听说过,民间门有卖儿卖女事。

真正让曜初怔住的,不是百姓在荒年要卖掉儿女,大概是这样像卖笋子一样卖掉女儿的样子。

姜沃略微闭了闭眼睛。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事情多吗?

或许不很多,但在此世,也绝对不会少。

甚至能把女孩子养到七八岁上,在荒年前才卖掉,而且是鼓着勇气试图卖给‘贵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有良心的爹娘了。

就像许多年前,姜沃要抛出她那枚重生之骰之前,设定了很苛刻的条件:【没有得到过父母真心疼爱,身处恶劣环境难以自救,没有主动用恶意伤害过其余人,极度想要逃离目前生活却力有未逮的女性。】

她当时以为很苛刻的条件,系统为她筛选出的符合之人,却多如繁星。

她是对着繁星一样的苦难,抛出了她那枚‘重生之骰’。

*

曜初或许跟她一样。

最开始的想法,大概是源于孩童朦胧的不甘心——她与兄长为什么得不到等同的待遇,为什么不能被父皇一视同仁的考较?

曜初真正意识到自己能做更多,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做更多事的时刻,就是这一日。

她看到从竹篓里滚落出来,被称作货物且只卖一贯钱的小女孩。

脏兮兮的小女孩缩在地上,全身上下只有一双眼睛,还是干净的。

而七八岁的孩子,曜初是很熟悉的,比如就在不远处,被十数人护着的妹妹。

七八岁的身量……原来还能瘦小到被塞进竹篓吗?

这一刻,曜初心底涌出很分明又很强烈的想法:这些年她的所学,以后她的所为。不只是为了父皇的一视同仁,不只是为了给母后和姨母分忧,不只是为了自己不被关起来——

而是希望这世上,因为有我,能少一个,少一千个一万个,这样的小女孩。!

第207章 后人亦移山

马车之上。

姜沃只安静坐在一旁,陪了曜初良久。

马车外,有灌渠传来的隆隆水声,奔涌不止。

想来曜初的心境一如此水。

*

苦难在史书上太多了。

别说曜初,连婉儿和太平都已经开始读史。

《汉书》也是读过的。

因今冬起,许多人都在念叨‘无雪’‘旱灾’之事,婉儿自然也曾捧着书来问过姜沃。

姜沃还让婉儿整理计数了下汉书中关于旱灾的记录。

只是史书之上,关于旱灾的记录,大都不会很详细。

“文帝元后六年,夏,天下旱,蝗。”

“武帝元封四年,大旱,民多渴死。”

“武帝元鼎四年夏,关东旱,人相食。”[1]

……

能被史笔记下来,关于灾疫的每个字,落在人世间,就都是重若千钧之祸。

曜初在史书之上不只一次看到‘民相食’这几个字,她以为自己虽生在宫廷,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民间苦难的。

然不及今日骤然的,毫无防备地见到,跟笋子被装在一样的竹篓里,也一般被倒出来的小女孩。

或许……不,都不是或许,若是大旱灾年粮备不足,亦或是粮食发不到百姓手中。那这个小女孩的作用,就会真的跟笋子等同。

曜初又想起来卖‘货物’的农夫。

今年天时不好,时值二月初,依旧干冷的惊人。

曜初从前也在书里看到过百姓单衣难御风寒的描写,《淮南子》中寥寥几句就曾将此情形描绘的颇为生动:“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破旧的粗布短衣难以遮蔽躯体,只能缩手缩脚,若是有个热灶能蹲一蹲取暖就最好了。

书中文字描写的再入木三分,终不及亲眼所见所感。

坐在马车上,曜初眼前还是浮现出那双抓住竹篓边缘,把孩子倾倒出来的手——

曜初不是没有见过大唐百姓。

当年泰山封禅,当地官府也安排了负责‘普天同庆’里‘同庆’的百姓。而这些年,曜初也曾在长安城内东西市、各个坊子间走过,见过许多人。

但曜初忽然想到,她看过他们的面容,衣着,似乎从来没有留意过他们的手。

直到今日。

曜初看到了掀倒竹筐将孩子倒出来的手,看到了刚在冬日里彻夜挖过山笋的手。

人冻的久了,手上的冻疮会新伤口旧疤痕层叠,新疮的皮肤肿胀红亮如水疱,旧疤则苍紫带着黑色,甚至……都不太像活人的肤色。

*

“曜初。”

“姨母。”

两人是同时开口了。

然后又在略显昏暗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