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4
是为了更准确的探知母亲的心意。
为着……母亲不再只是母亲,更是皇帝!而她,却不想做个单纯的公主,她要走向的是皇储之位。
而历来皇帝与皇储之间,必然不是寻常亲子之间的关系。
门外守着的,都是她们最信任的亲卫,曜初进门的时候就吩咐过了不许人靠近。
但此时,曜初还是把下颌搁在姨母肩上,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耳语声,露出了在旁人前不会有的坦率直白道:“姨母,如果我把【初等学校】攥在手里。将来有一日……母亲会不会觉得我心太大了?”
姜握拍了拍曜初垂下来的手。
她如从前一般先肯定曜初,也是鼓励孩子以后敢于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曜初做的很好。你看,你现在做什么大的决定之前,已经能想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弊端了。”
是,曜初担忧的绝非现在。
【初等学校】从开设,到摸索着改进,到成熟至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可以像国子监学子一起考官的女学子,显然不是一个短期内能达成的目标。
曜初是看到过姨母的策划案:教育乃百年大计。
此时,她接过【初等学校】,就像当年接过草创的出版署。
因接过的是个百事待兴的艰难之事,在如今看来,只是体贴地为帝王分忧。
但曜初已然不再只看眼前事,她的目光,已经能看的很远。
在将来,这些【初等学校】出去的女学子,会渐渐多起来,在朝堂之上形成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在曜初自己的规划里,那时候,她一定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储了。
那时候,帝王目之所及,朝堂上许多官员,尤其是女官,都是从皇储所掌控的学校出来的……
“曜初,你能想到将来,能够未雨绸缪,这很好。”
“但,不要怕。”
姨母的声音,总让曜初想起自己的封号:安定。
令她心意安定。
曜初听见姨母在说:“去做吧。”
“如果将来,你与陛下之间有什么误会,有彼此不好说的话,我会居中转圜。”
“如果有朝臣在陛下面前对此事进谗言,我会为你分辩。”
“自然,如果将来你一时迷惑,走岔了路,我也会提点你。”
姜握想起了系统中最新的体质【神元久驻,长命百岁】,也想到了她那枚殷红色的骰子。
她声音依旧稳定而温和:“曜初,不要怕,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
“我放心为止。”
**
这一日,姜握来到蓬莱殿前,已经是黄昏时分。
因而见到了一番霄倚霞连、光曜疏轩的美景。
她入殿内后,就去推开了窗子,请陛下同赏外面落日流霞。
看过夕阳后,姜握提起方才进门的看到的场景——
她进门时,就见圣神皇帝原本正在聚精会神写着什么,听到声音抬眼看她进门,就停了笔。
还随手用奏疏将方才正在写的纸张掩住。
哪怕皇帝这些举动做的很自然,姜握还是看出来了:陛下,这是在写什么不愿意被人看到的东西?
会是什么?
虽然知道‘好奇害死猫’的道理,但姜握到底还是没忍住——像是看到大猫在跟前,虎须一颤一颤的,自然是忍不住想要捋一捋试试。
她很小声发问:“陛下,是在写那种不能见人的话本吗?”
圣神皇帝:……
姜握说完后就迅速道:“臣告退”。
边说已经边往后退,准备溜走。
然而刚退到一半,就听皇帝出声令止:“站下!”
姜握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唉,应该先走到门口,再问方才的问题。
圣神皇帝抽出奏疏下的几张纸:“这些事,朕也才想了个大略,原想着细细理一理再说。”
“如今不拿出来给大司徒看。”皇帝在官位上特意加重了语气,然后道:“朕倒无法得证‘清白’了。”
“拿去瞧吧。”
作者有话要说不负责任小剧场:
昭陵小剧场。
李承乾看到姜握与曜初的对话,心道:假如当年,他与父皇之间也有这样一个人,他们父子是否不会……
(他转头对长孙皇后):如果当年,阿娘一直在就好了。
二凤皇帝听了这话,当场破防。
荔枝看到父母兄长伤感,也跟着落泪。
哭了一半,发现似乎有哪里不对:等等,兄长说,如果阿娘在就好了……
是,一个贤明聪慧,且与皇帝和太子都感情深厚的皇后,必然能够居中调和许多矛盾。
那么类比过来,媚娘是皇帝,曜初是太子……那姜卿……
荔枝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朕才是圣神皇帝唯一的正宫。
PS:声明一下~小剧场都是写着玩的,都是梗,绝不涉及正文的cp。
按照网站写历史文要求:1.不能改变历史人物的取向;2不能感情线混乱,尤其是不能结局的时候,一个主角人物有多段感情并存。
第303章 武皇的四项创举
窗外夕阳西下后,天空中留下一片轻柔的紫色。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灯烛浮动在茫茫黄昏中,像是地上的星星。
姜握隔着桌案,从圣神皇帝手中接过那几张纸。
她准备就站在那里看,以示自己在为方才的话在格外认真的‘认错反省’故而‘自我罚站’。
皇帝如何看不出,摇摇头道:“去那边坐着看吧。”
姜握这才来到窗前的榻上坐下来,一打眼就见白韧细致的竹纸上,极为熟悉的字迹有些急促地微乱,甚至有些字都少了一两笔——足见写字之人思绪太快,笔下的字跟不上思路。
且还有些显眼的涂抹改动之处。
难怪皇帝方才随手掩过,还不预备给她看——这都不能算是草稿,只是算是随手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的随手记。
姜握挪了挪案上的灯盏,照亮眼前一方。
早在天光暗淡之前,蓬莱殿中就点起了明亮的灯烛。
姜握之前就发现了,虽说如今玻璃眼镜在两京中是绝对的顶奢,在许多朝臣那也是必需品,
但圣神皇帝不喜欢花镜。
大概是见了太多年先帝为视力不好所困,总是目眩难受的缘故,皇帝很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也不喜花镜。
不过,圣神皇帝倒是颇喜欢别的透明玻璃制品。
尤其是在夏日,蓬莱殿的桌案上,都会换上各色透亮的玻璃瓮来装冰,比起瓷瓮来,透着一种别样的清凉感。
姜握此时就坐在一只烧成淡绿色的玻璃瓮旁边,里面堆着的冰山融化,带来丝丝沁凉之气。
但很快,在姜握看清这几l张纸上的内容时,就已经完全感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