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1


度达不到燃点,矿内产生的易燃气体也就不会爆炸了。

因此矿灯就是姨母说的,不需要任何前置技术的发明。

只需要懂得道理,并且想到如何应用。

这种发明,与后来的水泥、玻璃截然不同。那些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决的问题。

当年曜初回答对了这个问题,获得了一块点心奖励。

此时曜初看着女儿,等待女儿跟自己心有灵犀的回答。

然而,阿鲤很快回答了——

“不会坏的罐头!”

“好喝的牛乳!”

曜初:……

怎么说呢,也不是不对。

姜握也笑了。

对阿鲤来说确实如此——毕竟从她出生起,玻璃器皿就是常见之物,这对她来说不算‘前置技术’。而世上最早的用来保存食物的罐头产品,正是加热食物后,用软木塞住玻璃瓶,外面再用蜡封上,而蜡封也是从前朝时就有的技术。

‘罐头食品’可以大大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其实人类历史上,无论东西方,玻璃和蜡封都出现的比罐头食品早许多年。但是,想到把两者结合起来,却到了十九世纪。

还是拿破仑征战四方时,因为储粮腐坏(尤其是海军)问题严重,重金征集保存食物的方式。

这才有了罐头的诞生。

*

如果说罐头这个答案,阿鲤答的还是有局限性——毕竟罐头需要玻璃,而且玻璃在此时还是很贵的,这罐头食品属于绝对的奢侈品。

那么她回答的另外一个答案,好喝(安全)的牛乳,就是很标准的,无需前置技术,只需要知识的发明。

巴氏消毒法。

前置技术只有一个:火。

所缺的唯有知识罢了。

人类从古就会用火,但因为不懂‘细菌’‘病毒’,直到十九世纪,才明白可以通过用火将牛奶加热到沸点以下的方式,对牛奶进行消毒,延长保质期。

此法沿用至现代。

其实牛乳虽然有营养,但在消毒前,也可算是世上最危险的饮品之一。

牛乳里很容易滋生结核杆菌,而结核,在古代基本就是绝症。

但是巴氏消毒后的牛乳,就可以放心饮用了——时人还是很喜欢乳制品的,比如夏日常吃的酥山。

这个原理无需人人明白,只需要按照这个简单的方式来操作就行了。

此法早就登报许多回了,太医署的医馆前往各地时,也会将此事与其它医学常识一样宣传。

可以说,阿鲤回答‘好喝的牛乳’一点错都没有。

但曜初仍旧想跟女儿来一个时隔三十年的心有灵犀,于是循循善诱:“除了两个还有什么呢?”

矿灯啊孩子。

然而阿鲤很快补充道:“不会坏的葡萄酒。”

姜握大笑:确实,历史上巴氏消毒法的诞生,是因为人们觉得葡萄酒总是酸坏好浪费,于是想办法保存葡萄酒。

而葡萄酒又不能煮沸,否则会失去风味。

这才有了巴氏消毒法。

只是,阿鲤的回答句句不脱离吃,实在是很可爱,也让曜初扶额。

姜握:怎么说呢,她教孩子的年纪不同,果然还是有差异的。

她教曜初的时候,正是三十来岁事业心强的时候,每天打开系统查询筹子,绞尽脑汁想可以买什么指南。

等教阿鲤的时候,正好是每天琢磨吃什么的时候,于是……

但好在,姜握安慰自己,也用目光安慰曜初:孩子不离了大谱就行,看看我们阿鲤回答的多好啊!

**

崔朝端着酥山进门。

姜握见他倒是一怔:如今端点心的事儿不都是小汤圆在做吗?

曜初已然随意笑道:“东宫有点事,让他先回去了。”

姜握也就不做理会。

她只对阿鲤笑道“那等下吃过点心,带阿鲤去看‘需要前置技术的发明’,咱们去瞧新式的水车,好不好?”!

第367章 工程专业杨小藜

出门前,姜握从匣中取出三枚新的草药香包。

一枚给曜初系上,一枚给阿鲤系上。

今日是要出门,不同于宫中多遍植羌活、厚朴、艾草等草药,为防夏日蚊虫,自要换上药力强些的香包。

马车上也备好了消暑茶以及挡太阳的幂篱。

临出门前,阿鲤却又转回去,自己拎了个藤编的小箱子。

到了马车上,阿鲤打开箱子跟阿娘分享她的玩具——几架用竹片打磨拼接而成的,很简易的水车模型。

“要我讲给阿娘听吗?”

曜初含笑:“好啊。”新式水车涉及冶炼、灌溉农事等诸多事,曜初虽未必会去如专业人士一般了解原理,但自然分的清楚几种水车,以及它们各自的效率——以阿鲤的年纪,估计能大体分清水车以及作用就不错了。

果然,阿鲤听说母亲要听她讲,还很是认真的准备了一会儿。

把她手里的模具排了排顺序。

然后再开始讲之前,还是不忘感叹一下:“舂米真累啊。”

曜初笑道:“知道累就好。”

其实在农户之家,并不是完全男耕女织。许多女子在承担纺织、家务之外,也要承担繁重的粮食加工工作。

正如李白诗中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不由让他有‘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之感。*

而舂米,还只是去掉谷类外面的壳。

如今在北方的粮作物中,麦子的占比更重:稻谷可以不磨,但麦子确实要磨成粉变成面才更好食用。

而磨麦子用的碾磨,并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具备的。

就算在新华夏成立后,六七十年代的许多村落,每个村还都是有几处磨坊,专门用来磨面。

而推动大而沉重的碾磨,除了人力、畜力(如驴拉磨)外,自然还可以利用水力——通过水车之力来推动巨大的碾磨。

不过,此法有个巨大的限制:水。

水车必须建造在水体旁边,而且水势比较大(不能是咕嘟嘟的小泉眼),才有足够的水力能够推动水车。

所以,史册上还曾记载过,李隆基身边的宦官高力士,曾经就占据渭水高地的合适地段,设置水车和水磨,提供‘小麦加工服务’来赚钱。[1]

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毕竟水又不要钱。

阿鲤已经排好了水车模型。

“这是筒车,这是龙骨翻车。”

其实方才阿鲤从舂米开始讲起,也是她自己更关注吃的缘故。其实在农事上,水车更多并不是应用于磨面,而是应用于灌溉。

最原始的灌溉方式是什么?自然就是人自己拎个桶再放个葫芦瓢,一勺勺的浇去吧。

但人力有限。如此浇灌,实在是太费人了。

于是,聪明的劳动人民,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