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
专业集体组织的会议项目。
据方央央了解,今晚开会的,不仅有生物组,还有农业组、人体医学研究组等。
基地内的科研人员们今天都要加班开会,没有例外。
在交通不够便利的末世环境中,线上会议成为国内知名学者求同存异、互通有无的主要方式。
她简单地解释完毕,之遥脸上的表情更高兴了。
“那一会我们去玩吧,今晚基地有组织夜市,有一家美甲铺子做的美甲可好看了!”
方央央咬着食堂窗口新上的蔬菜——和末世前的蔬菜有着轻微差距,看着就像是异能者催生出来的,叶片翠绿,口感清甜。她歪着头,朝她笑了一下,是那种无论男女老少都极喜欢的可爱表情,之遥心里头酥酥的,她听到她应声答:“好呀。”
“刚好我男友不在——”
方央央弯着眼眸,翘着唇角,露出让人心动神驰的温柔表情:“我们一块去玩,不带别人。”
……
七点会议开始。
早在六点半左右,食堂供应饭盒集体运送到科研人员们的工作地址、开会地点。
窦清匆匆忙忙地吃了饭,同时不忘给央央发消息,告知自己的开会时间,预计结束的时间点。
将所有日程时间点告知女友,窦清这才安心下来,在看到央央回复的信息,要他好好吃饭,早点回家的内容后,心情更是雀跃舒畅,脸上挂着的笑意久久不褪。
很快,他随着同事们的脚步,踏进已经将线上直播开会设备安装准备好的会议室。
这场会议,算得上是华国国内首次末世来临后的“总结归纳”。
明面上,这是各个科研行业内部的总结会议开展活动;但窥其实质,根本而言,这是一个归纳总结,末世后各科研活动中的“错误选项”与“正确发展”方向的深入剖析。
生物组中,窦清是发言人之一。他所在的“未变异动物研究组”在国内赫赫有名,所发言的内容也早早打好腹稿,只待时机,予以总结发表。
他所在的项目组中,关于“未变异动物”的内容许多都源自于与同事们的认真钻研、不懈努力,进度姑且算是不错。比起其他省市艰难获取的稀少“未变异动物”,嘉市在各方各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实验环境、研究样本、科研氛围等,造就了他与同事在会议中的口若悬河、款款而谈。其他省市的从业人员亦是认真倾听。
另一位负责发言的同事接过话筒,低头看了下稿,在思忖了短暂几秒钟后,提起了一件事:
“我们‘未变异动物’小组的项目开展顺利,其中还有个缘故,恐怕是别的省市目前很难拥有的基础条件。”
窦清似有所觉,他看向同事。同事的下一句话,脱口而出:“我们基地里有个能与未变异动物打好交道的年轻女孩,可以这么说吧,从最开始的项目成功建立,到后来项目进程顺利……其中有不少她的帮助。”
这个年轻女孩的名字,同事没有在直播中吐露。
但嘉市基地,谁都知道他指的是谁。
窦清平静地接过话茬,他顺势将数据等流利念出,将他人的注意力切换到其他方面。
他心知,央央有时候不太喜欢他人对她的过分关注。
即便,她确实在很多时候,是催动重要项目、重要事件发起的中心人物。
……
与此同时,农业组的在线会议。
项目组组长对着镜头笑了一声,平淡地耸了耸肩头,道:“我想,关于今年的农业虫害治理,关键人物有哪些,也就不用我多说了。”
线上会议,其他省市的负责人皆是悄然笑了。
“在今天以前,我就和大家说过的——在这场会议里,没有必要再赘述。”组长娓娓笑语,他只说了最后一段话:“将虫害危机的应对,放在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我可以大胆推测。”
“如果没有上级从容应允的法律通融和一个勇敢无畏的建议,我们的虫害治理经验,也许要推迟数年时间,才能得到发展。”
在末世以后,人类觉醒异能的现今。展望未来,窥看历史长河。
方央央的名字,注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83. 第 83 章 末世第二百七十天:真相……
燕明开和战友一并站在独栋别墅外头的小院里, 抱臂看向四周,抬眉问道:“之前这个片区是谁负责带队的?”
战友拿着平板电脑,输入相关区域编号,回答道:“是严队带人来援救的。”
燕明开眼熟这一片富人区——他到底是家有红色背景, 即便末世前, 他常在华国其他城市边境出任务, 也不妨碍他了解嘉市许多上流圈子里的人物。
当然, 时至今日,许多熟人早已逝去, 剩下的,或多或少都泯然于群众之中,在基地的安排下过着平静和谐的生活。
乔舫芝与方裴在半小时前进入别墅。他们在确保了别墅内部没有变异动物的踪迹后, 便顺理成章地暂退至小院。
在确保房主的个人隐私的同时,燕明开及其战友不忘收集着周围地区的信息,以便将来他人外出时可以点击查看,确保外出行程的安全。
室外有着可靠的同伴,室内乔舫芝与方裴试图寻找着可能存在的线索。
时间匆匆流淌,他们差点无功而返之际,忽然间, 方裴怔怔地看着书房内的一角,犹豫着抽出了一个光盘。
即便是在末世前,DVD光盘也是极落后的硬盘存储方式——当然, 时间推前几十年, 在乔舫芝、方裴的青年时代, 他们的结婚视频录像就是储存在DVD光盘中。
DVD光盘,可以说是普通人能找到最适合储存电子信息的有效工具。
以简单基础的储存方式,便能确保信息稳定储存在光盘内长达十年以上。
乔舫芝和方裴的结婚视频录像存储在了DVD光盘内, 十多年过去依旧能通过设备读取出来。
这是一张用盒保存得很好的光盘,放在书架的角落,远离了可能下雨导致潮湿的窗台。
方裴抖落上边的灰尘,抽出那一张光盘。
陌生的盘面,他们可以确信,家中从来没有过这张光盘,
乔舫芝的视线落在了丈夫的手上,她愣了愣,很快,抬指抵唇,示意噤声。
她翻箱倒柜,顺利从书房的抽屉里找到几粒充电宝,掏出一台很久没用过的笔记本电脑。
巧合的是,像是早就有人预料到读取光盘需要电脑,需要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