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
如此大的饼,给他一口气来六个?
卫无忧小盆友瞪圆了眼,给南风投去个不可置信的眼神。
南风余光一扫。落在庄子里的农妇身上。
她们局促地立在一旁,也不敢看主人家,只知道这是不满意了,垂着头半个字不敢多说。
大汉的农家子弟们早已习惯了用爆炸的碳水量来充饥,他们日间要忙于田事,吃得饱自然比吃得好要重要。
这还是听说小东家来了,厨娘们特意焯了几道野山菜,撒上花椒盐粒子,再卤了两盆猪蹄猪头肉,便算是能配着锅盔的丰盛菜肴了。
南风不免想到了陛下的话。
陛下说小公子有些天生的灵气才智,却不通民情,行事容易飘在半空,还得多督促着他往土里滚两圈的好。
思及此,南风躬身淡然答:“仆方才提醒过公子,给您准备了先前在侯府常用的炒菜,您说不必……”
那就趁这机会,体验体验民情吧。
卫无忧还拿南风这种没什么脾气的没办法,又不想这时候改口,索性招招小肉手开口:“……本来就是我要吃的。我这是高兴,叫你们一起分享。来,南风长宁,刺儿你们都过来一起吃。”
南风:“……”
陛下,哪里好像不太对。
刺儿是最了解他们小公子的,知道这是死要面子还不想活受罪,连忙嬉皮笑脸凑了过去。
“公子您瞧,还有猪头肉和猪蹄。汝州人最喜用这卤猪头肉剁散了夹在锅盔里头啦,您也尝尝?”
卫无忧好奇点头,看着刺儿用小刀切下一块锅盔,剃了猪头肉给夹在饼中,这才递过来。
别说,这么着还挺像肉夹馍?
小豆丁接过来尝了一口。
卤猪头里面的那点肥肉已经完全被锅盔饼给化掉了
,肉香混着酥饼,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香得人眼前一亮。
于是,一群人狼吞虎咽就给三张饼子干掉了。余下的三张,卫无忧叫人送去新窑,给匠奴们也开开荤打打牙祭。
吃饱喝足,卫小四懒洋洋躺了一会儿,仰头看着不远处,一株生长期的秦岭冷杉已经超越周身一片油绿,窜入云霄。
卫无忧问:“长宁,军营出征在外,主粮一般也选择锅盔吗?”
长宁一手扶在身侧的环首刀上,闻言挠了挠头。他觉得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他们将军平日跟小公子念叨的可都比这个机密。
于是道:“锅盔也是要带的,毕竟这饼子能放,还扛饿。不过,主要还是用混了麸皮的麦饭,吃的时候烧些热水一泡,更好带一些。”
和他想的差不多。
而且,这种干粮体积大,尤其不适合霍去病带出来的队伍,他估计也不会带的。等着进了草原,这小子就只会随便对付着用麸皮干麦嚼两口了。
啧啧,这怎么能行。
从前,先秦人民不识小麦,不会去壳打磨成粉,而是连着壳和皮一起咽下。因而那时候的麦并非主要的种植作物,即便它产量高易种植。
到了汉朝,好不容易研究出来剥壳磨粉,说什么也得给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们改善改善。
当前现有的食材里,面粉是相对合适一些的。
毕竟羹粥不适合行军用,饼饵中,他又想不到比锅盔更耐饿经放的,唯有这难以下咽的麸皮饭,他还能想想主意。
直到回程的路上,卫无忧终于想到一样合适的军粮——
小米锅巴。
小米曾是北方最古老的作物,有“如粟拜爵”之说。
而到了西汉这一时期,稻麦一跃而上超越了粟米,这让北方天然环境下种植的粟米价值越发低廉。
卫无忧都记得,前年朝廷赈灾时,也多用粟米替代别的粮谷送去。
这么一来,就控制了锅巴的制作成本。
且小米的营养成分更高一些,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到了草原上也比麸皮更能预防疾病。
若是加上不同调料,做成多种口味的锅巴,就更能让将士们吃的舒服一些了。
卫无忧越想越觉得可行,回到霍府,就直奔灶台上去了。
后厨这个时间段向来不留掌勺,倒是有个半大的帮厨小子在忙活着。瞧见卫无忧进来,小孩儿吓得怔在原地,不敢动了。
卫无忧四处瞅了瞅,发现自己摸不到门路,只好摸着鼻子问:“你知道粟米放在何处吗?”
小孩儿刚掏完锅底的灰,脸比灶台底下还要黑,用袖子一抹,擦出一道白印儿。他有些不好意思:“仆晓得,但仆就是个清洗灶火的,粟米干净,平日里都不让我碰。”
卫无忧乐了,招呼着刺儿:“你跟他去,取了小米泡在水里清洗,就这么泡一晚上先。”
刺儿:“啊?今个不做了?”
“泡好了明日再说。”
卫无忧扬扬手,自己先回松林院去。
他也是走到这儿才想起来,大米的锅巴那是靠着锅底烤焦了才有一层,可这小米锅巴即便不油炸,也得泡软蒸制之后,揉团摊薄,烙成才行。
这事儿不难,他全权交给刺儿去办了。
刺儿和灶火上的帮厨小孩一起尝试了数次,前一回烙出来还是生的,后一回直接就成了焦黑一坨。好在多试几次,两人还真就做出来那么一锅底的花椒锅巴。
刺儿兴奋极了,举着锅直接给端到了松林院:“公子!您快尝尝是不是这个味儿?”
“这回幸好有您在侯府打造的这套平底的锅具,我们只要把蒸熟的小米擀成细粉状,照您吩咐的加上一点油,拌入盐和花椒,再加水揉团,摊成大小合适的薄饼烙干就成了。”
刺儿说得兴奋,卫无忧便认真听他讲完,才问:“可留孔了?”
刺儿:“都留了,帮厨的小子手脚麻利,用竹签扎的。”
卫无忧瞧着掰成小块的锅巴上,整整齐齐罗列一排排的气孔,忍不住笑了。他取了一块放入口中,一咬嘎嘣脆:“是个认真的小帮厨,叫来松林院做事吧。”
刺儿到底还是个小僮的年纪,闻言开心得不行,很快又反应过来:“这锅巴还做吗?”
“做啊。”卫无忧一手撑在脑门上,“除了花椒的,再做个孜然茱萸的,最后弄个原味的。做好了装盘送去前头……”
他想让霍去病自己尝尝
,这东西究竟合不合适在他的奔袭作战中携带。
……
夜深了。
霍去病从期门营回府之后,就泡在书房里头研究沙盘图。这图是经过张骞口述,他整整复原搭建了近两年的心血宝贝。
跟闪光可以并列的那种。
在脑内模拟完一整套深入河西的打法之后,霍去病心满意足地命人准备了热水,洗漱一番回了寝屋。
屋中案几正中,摆放着三只小碗,碗里分别是锅巴,锅巴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