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惹得方氏子弟不快之事,万氏立刻沉下了脸,看着宋疏妍的眼神愈发冰冷。
坐在一旁的宋疏浅可不管这许多弯绕,也没听出她四妹妹这是在讽刺主母,只道:“四妹妹也不必借二哥推脱,母亲说什么自然就是什么,你留着那架绘屏会坏了名声、更要连累我和二姐姐,便索性留在外堂上罢了。”
自古茶道讲究清静恬澹、若修得好更可达坐忘之境,只是在宋疏妍看来她这三姐姐只能烹出茶味却领悟不到茶意,如此浮露急躁、只差将妒恨两字写在脸上,这便是继母自以为的好教养么?
她面无表情、也不争执,侧首看了那架绘屏一眼,昨夜挑灯画的素梅似还墨迹未干,那人说的“选个喜欢的”亦犹在耳畔,却终归还是不能让她留下它,这就要飘飘然从她手里飞走了。
一旁的万氏见了她那平平淡淡的样子却更加恼火——这小蹄子怎么就跟她的生母那么像?便连这四平八稳装模作样的神情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想当初那乔氏入门数载生不出孩子,便只好由宋澹又迎了她和吴氏过门,她们纷纷诞下子嗣,她却仍然不急不躁不羞不恼,仿佛笃定她们永远翻不了天、她永远都高她们一丈。
可其实呢?
她死了,好不容易怀上身孕、拼着难产血崩也只生下一个女儿,可见终归没有大富大贵的命数,如今还不是人走茶凉拱手将正妻之位让与了别人?她那女儿又能有多大的福分?无论心里存没存着攀附方氏的痴心妄想她都绝不会让她顺意,更要撕了她那张跟她母亲一样佯装从容的脸!
“单处置这些外物终归无用,还需得让你把规矩记在心上……”
万氏从她女儿手中接过茶瓯,亲自将色泽漂亮的茶汤倒入,缓缓抿一口,高耸的颧骨也跟着微微耸动。
“便去葳蕤堂上跪着吧,最近这些日子也莫要四处闲逛了。”
另一边,身在南衙卫府的方献亭却还不知自己的无心之举为他人惹来了如此麻烦。
年关将近,长安内外往来者众,南衙十六卫庶务繁多,不仅要同北衙一般戍卫帝宫,更要护卫都城及诸多有司衙门,终日不可得闲;这日宫中又来了人,说太子召他入东宫,过午之后便自望仙门而入,未时方在显德殿见到了当今大周太子卫钦。
元彰七年,太子卫钦方才二十五岁,他身材颀长,脸窄而瘦,五官并不多么英俊出众,因自幼有胸痹之症更难免显出几分孱弱,但因是皇后所出正宫嫡子、气象格外端正雍容;方献亭入显德殿时他正伏案批阅奏章,兴许是感到了几分疲倦,唇色比平日更苍青些。
“殿下,方世子来了——”
他身边的太监王穆高声通传道。
卫钦抬起头,果然见方献亭自殿外而入,瘦削的脸上露出笑意、很快便亲自站起来去迎,更在对方要行跪礼时一把拉住了他,笑道:“此处又没有外人,贻之何必做这些虚礼?”
颍川方氏门庭显贵,家族子弟时常出入宫闱,方献亭与卫钦自幼相识,如今又因姐姐方冉君嫁入东宫而另有了一层郎舅关系,彼此的确十分亲厚。
“礼之所至,重心亦重行,”他却还是行了跪礼,只是语气比平日来得更和煦,“臣叩见殿下。”
卫钦颇为无奈,只好受了这一礼,待他起身后一叹,又调侃:“你这不过是阳奉阴违表面功夫,若当真是重心亦重行便该时常来东宫走动,何至于次次要孤派人去请?”
方献亭一笑,右眼尾那一点痣显得更漂亮,答:“近来南衙庶务繁多,新岁之后当多些闲暇,望殿下勿怪。”
卫钦摆摆手,本意也不过是与自己的内弟逗趣,几句闲谈的工夫心情已比方才好了许多,转头看看殿外晴明的天色,一时也起了出去闲游的心思,便同方献亭说:“知你事多,可也难免要能者多劳——今日恰无雨雪,你我边走边谈吧。”
那日倒的确是个好天,难得还出了太阳,只是长安的寒冬终归难挨,卫钦的身子又一贯不好,外出前王穆一通忙乱,又是貂裘又是手炉的为殿下张罗,也是颇为不易。
卫钦倒也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只是看着将门出身格外英武的方献亭也难免心生艳羡,暗想若他也能同他一般该有多好;幸而御园之中新梅已开,正是十分鲜妍的好颜色,他静静看了一路,心境也渐渐安稳下来。
“还是削藩之事,”他说起了正题,语气颇为沉重,“今日吴怀民的折子到了,旧事重提要朝廷为他增拨粮草,说是今冬西域诸国又有作乱之兆,钟曷已归长安,便在朝会上大加附和,父皇恐怕已经有了动摇的意思。”
削藩。
眼下方钟两党争执不休、看似桩桩件件都撕咬得厉害,其实矛盾的根本只在两件事上:一在大位,二在藩镇。
方党系东宫一党,历来力主削藩,决计不允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威胁朝廷;钟党则是二殿下卫铮一党,党首钟曷身为两镇节度使自然不甘被朝廷削弱势力、甚至多半还抱着要在最后关头兴兵强行废嫡立庶的妄念,多年来屡次以各式手段阻止朝廷削藩,乃方党心腹大患。
卫钦提及的那个吴怀民是北庭节度使,都护府便设在陇右道,历来与钟氏同气连枝,上这道折子背后必有钟曷授意;如今陛下老迈,又一向宠爱钟贵妃,保不齐前脚刚在朝会上听了节度使大人的谗言佞语、后脚就在床围之中被贵妃吹了枕头风,那情势就要变得更加棘手了。
第18章
方献亭亦深知朝中局势,此刻听卫钦提及今日朝会也是脸色微沉,道:“西北几镇皆有乱象,前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薛韬积年未更换陇右舆图,臣恐……”
晋国公世子武艺超群,兵略更属当世翘楚,这未说完的半句话里隐藏的深意几乎令人胆寒:职方司掌天下镇戍、烽燧,按制各地舆图理当三年一更换、以便朝廷掌握各方地貌及城池变化,钟党连年拖延陇右道舆图呈递……意欲何为?
“你是说……”
卫钦的眉头越皱越紧。
“……钟氏将据陇右而自立?”
“未必是自立,”方献亭沉声道,“但陇右若成铁桶,于朝廷终是大患。”
然也。
陇右地域广大,又与西域诸国毗邻,乃镇守国土的第一道防线,陇右若失,则整个长江以北都注定再无宁日,届时无论钟曷拥兵自立、还是携二殿下退守割据,于天下都是一大害。
“此事必须报与父皇……”
卫钦已有些发了急,一边沉思一边来回重复着这几个字,方献亭暗叹一声,又劝:“陇右之事眼下并无铁证,陛下对钟氏又素来极为宠信,恐怕不会轻易对他们生疑。”
顿一顿,又略显犹疑地补充:“何况近来棣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