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


加高考。

虽说因为他们一家对离开,关于陈美丽的流言蜚语已经渐渐平息,但万一呢?要是她回去,那些碎嘴缺德的又想起这回事嚼舌根影响闺女心情,再影响考试可怎么办。

电话打过去,陈美丽就说,正准备给他打。

这时候联系,当然问的就是高考,沈鱼成绩不用说,只要发挥稳定,一个重本跑不了,而且还是有很大选择空间的那种。

拼一拼,如果发挥的好,顶级名校也不是不能想,之前他预考成绩就相当惊人。

陈美丽成绩虽然比不上沈鱼,但一直有进步,陈泽海还特意给她请了家教,一对一补习。

她心思单纯,说学习就学习,做什么事就认真做不分心,虽然不如那些脑子特别灵,一学就会的超级学霸,这样踏踏实实学下去,成绩提升得很稳定。

预考的时候,她的分数超过去年本科线二十多分,离重本线只差不到十分,很有希望冲一把。

两人交流了一下,沈鱼含蓄表示,自己考得不错。

陈美丽很替他感到高兴,等沈鱼问她考得如何,小姑娘在电话里欢快地说:“咱们首都见呀!”

她不像沈鱼,志愿填的那么不留余地,以她的成绩,发挥正常,一个本科少不了。

家里人对她这个成绩满意极了,也不逼她,就算考不好也不复读,能上个大学就行了,主要是过得开心。

甚至在陈泽海的建议下,陈美丽填了一个兜底的明珠市大学,这学校才刚建起来没五年,分数线不高。

所以陈美丽考完试,觉得没有失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两个月暑假,没有作业,突然闲下来还有点儿不知所措,陈美丽问沈鱼要不要来明珠市玩几天。

“等八月再看,我这个月回老家一趟。”

“好。”陈美丽软软应了一声,她对自己的老家很有心理阴影,但沈家人曾经替沈鱼出过头,好像人还不错。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才挂断电话,亏的都是不缺钱的主儿,现在谁会像他们一样,打电话聊天,煲电话粥在这会儿可不是流行,多费钱啊,一般人煲不起。

一群人在沈鱼家好好热闹了一番,准备的东西多,人也多,基本上食材都消耗一空了。

走的时候,沈鱼把一些不经放的又让大家分一分拿回去了,他明天出发回老家,他不在家,沈桥干脆接了科研院那边的邀请,去首都拆机器。

第144章

丰南省地处华国腹地,不南不北,非要说,勉强偏北一点儿。

七月上旬,秧苗已经下地,上半年最忙的时候就这么过去了,剩下的收苞米收花生、锄草施肥等农活虽然也辛苦,却比前段时间顶着大太阳抢种插秧轻省多了。

活计不那么忙,家里人口多劳力多的,比如沈家,人多活干得快,地里事儿忙完了,就能歇歇喘口气儿。

下午六七点,村里人大都吃过晚饭,趁着太阳落山晚风徐徐这会儿,得闲的都拎着凳子拿着大蒲扇,要么去村口的老槐树下面,要么去沈家大门口。

村口那老槐树是村里老人小孩儿习惯的纳凉聊天的地方,沈家大门口是因为沈家新修的小楼房外头,用水泥平了个水泥场子。

瞧瞧,多阔气,别人家建房子都舍不得用水泥,他们家倒好,直接用水泥平了个场子出来。

村里有些人酸是酸,但不得不说,人家这水泥场子得用啊!

农民家里要储粮,不管是晒稻谷、晒玉米还是晒辣椒萝卜蔬菜干,后者还好,前者都需要合适的场地。

以前大家都用村里的大稻场,没包产到户的时候还不觉得,那会儿都是集体的,现在各家晒各家的,稻场只有那么大,谁先谁后,没少为这个扯皮。

别个家里晒稻子,只能去村里的大稻场,虽然特意平整过,但再怎么收拾,也是泥巴地,灰多,打稻子的时候更是容易扬灰。

沈家就方便了,直接往自家门口一铺,不用跟任何人抢地方。水泥的地面,特意清扫过一遍,甚至提前用水泼过,怎么着也比泥巴地灰土少一些。

而且还方便照看,一旦变天要下雨,直接往自家抢收也容易得很。

关系亲近的人家,还会来沈家借场地,关系不好还轮不着呢。

不过现在村里出去了好些姑娘妇人们,去明珠市的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几十块钱,就算寄一半回来,这么大半年下来,也有几百块钱。

不说盖个沈家那样的小楼,把家里的泥坯房修整修整,盖个砖瓦房还是能考虑下的。

有那么些家里条件比较宽裕的,眼馋沈家的小楼,沈家的水泥稻场,都指望着再攒点钱儿,自家也修一个,那才叫美呢。

不过现在这个愿望暂时没办法达成,沈家那房子上上下下,花了小一千块,哪个舍得。

家里女儿/媳妇儿在外头赚钱也不容易,家里人还要过日子,不能为了住好房子,把家底儿全搭进去,砖瓦房也很好,比泥坯房茅草房好多了。

话说回来,现在沈家在上坎子村,在附近几个村子里,都是鼎鼎有名的。

自家富裕,还能拉拔乡邻,谁家不领他们家的情,就算家里没有工人的,也愿意捧着,万一以后再有好几回,自家就能赶上了呢。

所以晚上沈家人在自家门口纳凉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人过来。

夏天天黑的晚,六七点钟天光尚且大亮,有些老头,吃完饭放下碗就往沈家门口跑。

为啥?沈家有沈鱼给他爷寄回来的收音机、象棋。

不管是听听收音机,还是杀两盘,对娱乐活动贫乏的老爷子们而言,都是非常好的娱乐项目。

沈奶奶就跟几个关系好的老姐妹,坐在大槐树下拉家常,其实也没多少新鲜事,但每天晚上这样说上两句,等天黑了再回家,一天就算完完整整过去了。

村里老人聚在这,小娃娃们就也跟着过来了,捉迷藏不爱在这玩儿,太空旷了,没有合适躲藏的地方。

但是要玩“抓鬼子”“木头人”等等游戏,又十分合适了。

乡下娃夏天少有穿鞋的,尤其是男娃,都是光着脚跑,别处没收拾过的泥巴地,跑着跑着踩树枝上,踩石头上,脚划破都不少见。

沈家那水泥场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家每天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灰尘渣子,谁看见谁顺手就给扫了。

小娃娃们在这玩闹,还有爷奶看着,家长都能安心几分。

但村口老槐树还是有市场的,有些老人不爱热闹,不会下棋,就喜欢在老地方待待,吹着凉风,慢悠悠聊两句。

要是有村里人从外头回来,他们一眼就能看见,笑呵呵打两声招呼,很是亲切。

哪怕是不认识的人——这种情况少,老人们也会热情地打招呼,问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