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4


释说嬴政正在见朝臣,不欲见来访者,中常侍不予通传后,顾衍笑了笑,对魏缭和李斯说,“早在多年前我便听闻先生大才,如今先生有意投秦,自然是我大秦之幸。王上恐怕是不知是先生来访,这才避而不见,先生随我一同觐见王上,王上必然欣喜。”要是因为这种小事就被魏缭认为是不尊重他,直接离开的话,流失人才事小,秦王慢待士子的传阅流出去可就麻烦了。

更何况,这位可是未来的国尉,当然不能让就这么走了。

李斯见顾衍愿意带魏缭入宫也算是松了口气。他在为王上引荐人之前已经和他谈过了,看得出来,这缭是真的有过人之处。若是此次顺利,说不定大秦真的能用几年时间就一统六国呢!

与李斯这种觉得一个人就能加快统一步伐的想法不同,顾衍只是觉得秦国确实非常需要一位‘纸上谈兵’的专家了。

秦国自古多出善战之将,但基本都靠将士们勇猛又听指挥才攻破一个又一个城池。可是作为一个远离中原的西北国家,文化底蕴确实比不得中原诸国,需要世代培养熏陶的军事战略理论家那是几乎没有。

好在,还有魏国这个大秦人才储备库。这不,又送来一个?

顾衍满心欢喜的带着自己的浆果和从李斯手上截胡的魏缭前往王殿,正巧碰上出来的昌文君。顾衍和昌文君见礼后,兴致勃勃的介绍着魏缭。

昌文君打量了一下这位在魏国就有美名的士子,温和的对他点点头就告辞了。

而魏缭却还沉浸在震惊当中。

他以国为姓,就代表着他出身贫寒。在其余六国,即使自己已经颇有美名,可但凡带着自己的书拜见贵族,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姓氏问题,即使他们伪装的很好可他还是明显感觉到对方的不耐烦。可到了秦国,不论是找官员引荐他见廷尉,还是在宫门口见到声名显赫的秦丞相,更不要说刚才见到的秦王外戚,每一个人在听到他有名无姓时都没有任何其他反应,只有听说自己颇有才干的时候才会投来好奇或者赞许的目光。

没有一个人在乎他的出身。

原本他以为身为白身的他面见秦王会有些为难,但这一路上意外的顺利。虽然面上不显,可魏缭心里对秦国的官员已经颇有好感。

这种好感只维持到他亲眼见到年轻的君王。

顾衍不太懂军事上的事情,但这不影响他坐在旁边给嬴政充面子。听着魏缭和嬴政讨论天下局势,以及军队的管理之类的,笑着点点头,觉得自己的记忆没有出错,这位确实是他印象里的国尉缭。

只是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魏缭慷慨的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嬴政笑着点点头示意他继续,然后就听他说,“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大概意思就是,在开战前要细致地分析敌情,慎重选好将领,然后再出兵。一定要保证将帅与士卒之间的配合,就要想脑子与四肢那样协调一致。(1)

两人谈了很久,也说了很多,最后嬴政认定这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大手一挥就赏下宅邸财宝,让魏缭在咸阳安家。

顾衍耐心地等魏缭离开后才和嬴政谈起自己刚刚旁听的发现,“王上,这位恐怕对您颇有成见啊!”

上一世就和魏缭打过交道的嬴政当然知道他对自己有成见,只是那都是他成为国尉后的事了,顾衍是怎么从两人第一次谈话中猜到的呢?他又看不见他们的表情。

“魏缭显然更喜道义为民之君,言谈中必有‘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云云,而您对此并不感兴趣,而且表现得太过明显了。”顾衍将自己找到的能做酒石的浆果放在案几上,站起身面对嬴政,“魏缭有相面占卜之能,恐会对王上心生忧虑啊!”

“可惜道义为民之君并不愿用他。”嬴政嗤笑,“当然,先生若是能为寡人留着他最好,若是不能”魏缭逃几次,他就抓几次。

顾衍秒懂嬴政的言外之意,轻按额头无奈道,“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炫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2)。未教王上君上之道乃臣之过,但王上也不必样样都犯吧!”

“寡人又不是不知”嬴政嘟囔着,“这不是说了可以先让先生帮寡人留下他嘛!”

“嗯?”

“寡人受教。”嬴政一听顾衍的语气不对,立刻行礼认错。究竟是不是真的把顾衍的话听进心里,那就不知道了。

顾衍这才叹了口气,决定给不服输的君王一个台阶下,于是转身将自己带来的浆果递给嬴政说,“臣找到能治疗南方血吸虫病的药物了。”

嬴政自然是看过太医们的报告,对血吸虫病也有所了解,立刻说,“其实只要组织百姓清理河道,不食生水就行,为何要花大力气制药呢?”

作者有话要说:(1)《尉缭子》,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尉缭子》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文中的秦国尉缭,作者是谁不可考,很可能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书写,秦国尉缭补充增订的。

(2)《资治通鉴》感谢在2022-02-0921:19:20~2022-02-1021:02: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们都是催更人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3章

“楚人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顾衍用手捻着名为罗望子的浆果,平和的说,“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1)”大概意思就是,楚国人只要有病,不管病情轻重,只要医生开的药喝一次不见效果就不再看病,反而寻求巫术,巫师巫女尝试十几次都没有效果他们也不怪罪巫者。如果因为耽误治疗死了,他们只会怪罪医生,认为是自己找巫师找晚了。如果病好了,就只会说是巫师的功劳。

“是故,臣不认为医之能收其心。”顾衍身为楚人,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毕竟,官员此去并不是单单为了保存自己,而且也要收复民心。臣认为先使百姓认为秦国掌握‘神药’,信服于官吏,再图谋根治,方能建设南方。”

当然,所谓‘神药’就是他手里的酒石了。

嬴政听顾衍明目张胆的表达自己打算用方术忽悠百姓和贵族,忽然想起前世徐福,他严重怀疑那个方士在来见自己前也是这样做计划的。

顾衍半天没听到嬴政的声音,也慢慢停了下来。他把玩着盒子里的小果子,耐心地等嬴政回过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