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性格和名声,往面前一站都能把人吓跑,更别提拉拢了。

徐朴思索片刻,犹豫着说:“若侯爷已然决定离开……那就走姻亲的路子吧。”

程放鹤怔住。好像也不是不行?

原书中季允是有妻妾儿女的,战神季允原本是个直男。而他程放鹤穿到少年性取向待定的年龄,硬生生把人撩弯了。

所以……应该能掰回去的吧?

思量再三,程放鹤决定给季允找个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包括性别。

——让他忘了自己,然后和一个全新的人从头培养感情,或许就能重新开始吧?

程放鹤不确定这样是否可行,但他觉得,季允不能一辈子沉浸在临川侯离开的遗憾中。

想至此,他朝徐朴点点头,“那就劳烦你多留心了,替他寻个性子温柔的。季将军喜怒不定,对方要接得住他的疯。”

徐朴道:“我哪知道人家姑娘的性子,回去让家姐打听就是了。侯爷放心,保准令季将军满意。”

“令姐还掺和这种事?”

徐朴挠头,“她对外都称孀居,却仍引来不少人觊觎,躲都躲不开。原本看好了云副将,可前几天那么一遭……罢了。”

程放鹤定定望着面前人,昔日的徐将军如今改行做文官,年轻又前途光明,连姐姐也成了香饽饽。

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好,他就能放心地走了。

尤其是……季允。

这时,徐朴突兀地问:“季将军可知道侯爷要离开?”

程放鹤眨了眨眼,似是叹息,似是自言自语:“知道。可他兴许不信吧。”

……

中军将士闹事当日,营地居然放假一天,不少人出来吃酒,还到处打听重建铸铁厂和新军制的事。

他们四处念叨的同时,发生在营中的冲突也传遍京城,朝野皆知。

而徐朴拿了临川侯亲笔写成的一本有关新军制的构想,在一次朝会后亲手交给皇帝。

皇帝看到署名略感惊讶,“当初季将军要走临川侯,说是为了重建军制,没想到他竟不曾参与?为何没有他的署名?”

徐朴实话实说:“侯爷说即将离开,就不必署名了。”

皇帝翻开正文看了看,嘴角渐渐上扬。虽然没有临川侯的署名,但文中思路清奇巧妙,一看便知是他的手笔。

“也罢,他不愿署名,那便在他离开之时,朕多给些赏赐就是了。”

皇帝翻阅着文书,又问:“为何不是季将军呈上文书?”

徐朴赧然一笑,摆出早就备好的说辞:“前几日中军有人闹事,季将军恐再有变,在营中守着呢。这文书是臣主笔,由臣来为陛下说明也是一样。”

好在皇帝没有生疑,继续问起文书的事,徐朴暗暗松了口气。

他哪敢把这东西给季将军看?将军见着署名,岂不得相信了侯爷铁了心要离开?

……

季允去营中住了几日。

那天侯爷说二十日后会走,他至今仍对此事没什么真实感。归根结底,无非是侯爷上次临走前留的那一句“爱过”。

直到那时他才确信,原来侯爷在爱着纪垂碧的同时,也在心里给他剩了一小块地方。

所以当侯爷重回他身边时,他更多是欣喜——侯爷心里有他,那他就敢妄想更多。二十天,一切都可能改变。

不过现在挡在面前的,主要是脊背上最后一片花瓣。只要他还会发疯,别说侯爷让不让了,就连他自己也不敢留在心爱之人身边。

——他怕极了。

他不信自己会亲手杀了侯爷,但他也不信自己的判断。

所以这些天,他名为重整营中规矩,实则想方设法消耗掉这最后一片花瓣。

发疯无非欲求与恨意。他的欲和恨大多同侯爷有关,再往前就是侯府那些随从,可他们早被放走,无从找起。

于是他只得翻阅早年夏越两国交战的记录。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夏人,恨越军杀他父母,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是临川侯府中人,恨奸臣毁谤他的侯爷。

他甚至去了林先生的墓,在那个害了他家族、又为他指明前路的师长面前,试图找寻些许恨意。

最终他失败了。

这一切全加起来,也不如他多看侯爷一眼来得激烈。

反倒是独自在军营的这几天,他对侯爷的思念愈甚,连做梦都是人散漫迷离的眼神。

生怕太久不见,对方会忘了他,季允打算在今日朝会之后,先行住回自己府上。

根据他对临川侯的了解,侯爷想不想他他不知道,但侯爷的身子一定很想他。

作者有话说:

徐素,季允*.一种新的军需供应制度构想.大夏朝堂文书汇编.大夏元年(11):1-66.

——这份文书的参考文献格式,来自开学后被论文逼疯的作者

把自己的成果送给对象是学术不端行为,请勿模仿

第55章 ◇

今日的朝会是一整天, 六部挨个述职。本是一场例行公事的会议,兵部却有意无意提起了前几天中军营地发生的骚乱。

兵部尚书原本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竟引来众人附和, 他们不敢把矛头直指季将军, 就反复说着“营中需要整治”, 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季将军治军不力。

季允站在队伍前列, 面色平静,一言不发。

众人议论个没完,皇帝只好发问:“此事后来如何了?”

此时季允终于开口:“按军法, 致人轻伤当笞,以银赎。”

有武官不解道:“以银赎笞?中军的将士何曾如此大方了?”

季允仍不语,直到皇帝示意他回答这个问题,他才道:“回陛下, 此番祸乱因臣而起,银子是臣私人给的。”

众官员震惊, 银子虽不多, 可这是面子问题,镇国将军拉得下这个脸?

季允继续道:“军士闹事, 归根结底是因为臣分配军备不均,臣告罪。”

提起这事, 便有人小声解释:“分明是前锋军抢了中军的甲胄……”

话音不大, 却足够传遍整个大殿。季允抬头与皇帝交换了一个眼神,二人心领神会。

李光耀曾与中军争夺军备,去秦城平乱,还带走不少中军军士。

——可这最多是他性情蛮横, 若说他造反, 证据远远不够。

“营中生变也属寻常, 季将军仁善大度,不过此事你本无罪过,日后不必自掏赎银。”

皇帝一锤定音,没人敢再议论此事。正在众人心中抱怨皇帝偏袒季将军时,兵部却突然给众官员各发了厚厚一本文书。

新的军需制度?署名是兵部主事徐素和……季将军?

皇帝道:“此乃季将军带领众官员呕心沥血所作,旨在重建大夏军制,其中观点颇为新鲜。诸卿若有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