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0
更没有哪个暴徒突然跳出来劫掠货物,在秦国做生意,晚上睡觉都能踏实一些。”
荀子若有所思,跟着齐商一路从赵国的晋阳沿汾水向西南,在龙门渡河,又转头向北,进入秦国的上郡,去到定阳卸货,收取了货款之后,继续向北,进入草原,在一个叫平都的小县邑里,跟牧民们收取了奶烙、奶砖、羊毛线、羊皮、牛皮、牛角等草原货物,然后在雕阴做了一次补给,沿着洛水直奔频阳县,到了频阳,就算是进入秦国的腹地了。
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大大出乎了荀子的预料之外。
上郡他是知道的,戎狄胡混居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人们,不知教化,骑上马来去如风,掠夺是他们的本性,好战和杀戮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但在秦国治理之下的上郡大不一样。
这里有城邑供
百姓们定居,这里有修建的平整宽阔的道路供车马行走,这里耕地和草场同存,牛羊多到数不过来,但比牛羊更多的,则是修建在家家户户院子里的仓廪,里面储存的不是粮食,而是牧草。
荀子再三询问之后,才明白,这些储存的牧草,才是供给牛羊的主料,牛羊在自家牲畜圈里吃个半饱,去到草场放牧的时候,就可以少啃食草场的草。有了这些储存的牧草,就是养再多的牛羊,也可以让草场上的草一年到头都扎根在黄土里。
牧民们说,这叫固定水土,可以防止北边的沙地吞噬他们这边的草场,这是公子鱼教他们的。
而他们储存的牧草,则是他们辛苦在耕地上种植出来的,这种种下就能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且长好几年随割随长的牧草,牛羊牲畜都特别爱吃,也是公子鱼让人辗转从西域带来,特地分给他们种植的,不要钱哟。
公子鱼还特地派人来教他们梳洗羊毛,然后用粮食、盐巴、布匹、铁器从他们这里换取毛条,他们的日子,可是一年比一年殷实了。
牧民的日子却是挺殷实的,荀子发现,他们身上穿的布料,又厚又结实,非常耐磨,而且,每一个小孩子身上,都整齐的穿着衣裳。要知道,布料是非常珍贵的财富,寻常百姓家里一般都是只有大人穿衣裳,小孩子都是随意穿点麻布,光着屁股到处跑的。但这里的秦人们小孩身上,居然都整齐的穿着上衣下裳,有的还穿着布鞋,可见,这里的百姓们,是真的很富裕。
如今已经是五月份了,草原上蚊虫非常的多,但奇怪的是,这里的人并不受这些蚊虫的叮咬,齐商给了荀子一个香囊,这个香囊放在鼻子下细闻,非常刺鼻醒脑,但佩戴在身上,就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这里的人们,就是靠这些刺鼻的香囊驱赶蚊虫的,而这些香囊,则是出自栎阳,公子鱼的封地。
从平都离开的时候,齐商除了带走了大量的毛条和奶制品,还将所有的马车牛车上都装满了牛羊的粪便。
齐商还跟荀子感叹:“现在上郡的路慢慢修起来了,上郡的百姓和黔首们自己就能轻松的将草原上的牛羊粪运到频阳和栎阳售卖,以后再来啊,说不定就收不到这些宝贝了?”
荀子:“...这五谷轮回之物,如何就成了宝贝了?”
齐商笑道:“您老远在齐国,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种叫做沼气池的池子?”
荀子:“似是听说过。”他是真的听说过,是听稷下学宫的贵族学生们提起的,但这个沼气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们自己也说不明白,荀子也只是记下来,并没有深究。如今从齐商这里听到‘沼气池’,自然要趁机弄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
齐商:“这个沼气池,就是专门用来沤肥用的,可以将人畜的粪便沤制成肥地的肥料和烧火的气,我这样说您是听不明白的,不如到了频阳的时候,您老自己亲自去看?”
荀子疑惑:“在定阳、平都和雕阴都没有吗?”这三个,都是上郡数的上的大县。
齐商笑叹道:“上郡郡守原本是打算仿照频阳、栎阳这样的大城邑修建沼气池的,但公子鱼告诉他,牛羊牲畜的粪便,随意的洒在草原上,就是天然的肥料,可以哺育草场和土地,特地的收集起来,反而是对草场的不利。他说服了上郡郡守,郡守就不再上郡修建沼气池了。但牧民们不去草场上收集牛羊牲畜的粪便,他们自己家中牛羊多的,就能存下许多,则是可以运到频阳这边,为自己家换取一些财物,补贴家用。”
过雕阴的时候,齐商为了能将这些粪便带出草原,还多交了一些关税。
等过了雕阴,齐商不禁跟荀子抱怨:“这才五月份,运出草原的粪便就达标了,我现在还可以多花一些钱运出来的,等再过一两个月,恐怕就是花钱,都运不出来了。”
荀子一想就明白了,既然牛羊牲畜的粪便可以卖钱,百姓们狡诈贪婪,他们不仅会想方设法的收集牲畜粪便卖出去,还会隐瞒这些粪便的来历。
雕阴的这处关卡,恐怕就是为此设立的。一旦经过这道关卡运出草原的粪便到达一定的数量,就会禁止粪便运出草原。
既然不能运出,百姓们就不会再去收集粪便,牛羊牲畜的粪便也就只能肥沃草原上的土地了。
而这个法子,一定也是公子鱼想出来的。
公子鱼,这个秦国的公子,应该是个贤人啊,为何他在齐国,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呢?
荀子:“跟老夫说说公子鱼的事迹吧。”
齐商笑道:“荀公,公子鱼的事迹
,一天两天的可都说不完呢,左右路上无事,您就听我慢慢道来......”
就像齐商所说的,行走在秦国的道路上,是不用担心有盗匪出现的。
齐商说,原本沿路荒凉之地,还有小股盗匪劫掠者存在的,但自从公子鱼大量召集人手到栎阳做工之后,这些劫掠者就都赶去栎阳吃公子鱼去了。
“吃”,对公子鱼来说,真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形容词了。
再齐商的描述中,这个秦国的宗室公子鱼,就是靠吃进入秦王的眼睛,从而被封做公子的。
进入频阳,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这里的道路虽然只是还算平整的土路,但路上特别干净,一点子污秽都不见,荀子可以想象这些污秽都去了哪里。
路上没有污秽,水流就清澈,空气就清新,蚊虫也少,在田间地头锄草灌溉的百姓们脸上不见愁苦,阡陌井然有序,见有车队过来,还远远的喊话,问齐商他们是不是来频阳做生意的,呆几天,都有什么货物等。
看那跃跃欲试的模样,明显是家中不缺钱财,可以随心随意买货的。
齐商故意笑道:“我们是从上郡而来,货物只有毛条和奶砖,你们要吗?”
这个问话的农夫哈哈大笑:“我们离上郡近的很,最不缺这些了,不要不要。”
齐商也哈哈大笑,跟荀子调侃道:“这些黔首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