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完了,越看越是激动,看向安临琛的眼神再次闪闪发光。

安临琛微微偏了偏眼睛不去看他。

这人头上的气泡又大又亮开始刺眼,偏又是粉色底。

一个亮芭比粉的‘呀~~!’,自带抖动,无端销魂。

辣到他眼睛了!

温宏文热泪盈眶:“陛下英明!天佑大锦!天佑大锦啊!”

他看的时候,戚宣和陈尚书就伸长个脖子想一起看了。

如今再看他这副表现,更是心急。好不容易折子拿到手,两位也不顾是否会殿前失仪了,直接头碰头一起看了起来。

安临琛的折子基本把他们之前的提议都整合了起来。

两人越看眼睛越亮。

尤其戚宣,他恨不得现在就出去对着月亮长啸几声。

看看,看看,这就是他们英明的君王!

温大人说得真是太对了,天佑大锦,天佑大锦呐!

折子上写的东西非常精炼,其他两人都放下了,陈大人还在反复翻看着着上面的几条,边看边想,开心又头疼。

这些提议都非常好,只是好像有点废他。

看看这些上面写的东西——废除贱籍、火耗归公、商税改制、清丈土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几乎都是他的工作。

废除贱籍当头,需最快做到也最难。

贱籍制度一旦废除,所有民众放归良籍,解放人口,好处众多,不过那些蓄奴成风的大家族们,怕是不满更甚。

偏重立户籍之后,才能进行这上面的下一步——清算恒产,重定税收。

身家地产统一清查重新备份,偷漏欺瞒者但凡捉住,数额越大赔付越多……甚至后面贴出了一份数额参考待补充。

折子上的内容是连串的,下面写着完成后接着开启的两条:

一,摊丁入亩,按土地多少收税而非按劳动力数目收税。

解释也简单——即不再按照人头收税,而是按照资产本身设定最低起征额度。

赚的越多税越多,但若家中有身带功名者,按功名减税。

第二条,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官吏和富绅都要缴税,谁都没有豁免特权。

但同样,官职人员按品级有一定减免额度,品级越高,额度越大如何、哪些功劳可以拿来换额度,都等待着完善。

这两条,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基调,死死定住了。普通人想要入士的决心怕是更上一层楼。

折子上的内容到这里,都可以说是对前朝的改革推进;但接下来的,是为帝者长远的眼光和炽热的野心。

陈达又看了一遍下面的内容,尤为仔细。

土地国有:田地归于朝廷所有而非皇帝。

田地承包给百姓,按户分配,最长以三十年为限。年限到期无人继承,则收归再次分配,有则再次延长三十年。

下面跟了无数待完善的小建议,如无主田地自然归属国有,有主田地需出示证明做登记;如承包期间,可将剩余期限暂时转让他人等等。

而括号里的备注大多是‘由户部商讨出方案’,看得陈达眉头更皱几分。

***

其实在田地问题上,安临琛直接化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按户承包,只要上缴够了规定数量,剩下都是自己的;但规定相对严苛,若是承包了很多亩数,却交不出相应的粮食,直接入刑。

没有电力的时代,粮食珍贵,土地自然容不得浪费。

陈达反复摩挲着折子上的内容,面容严肃,眉头紧皱。

好好一个折子,在他手里翻阅这么一会,开始折旧。

这折子上的内容,都很难展开。是绝对的长期工程。

光第一条,就很难开展。

前朝规定区分良贱,把人分为“良人”和“贱人”两大类。

贱民首先是指奴婢——因为和主人有主仆名分而入贱民等级,被剥夺了普通人的资格。一些大族里,奴婢身份是世袭的,奴婢生的孩子还是奴婢。

其次,是指乐户、娼优;盖因以色侍奉他人,为人所不齿。

他们和奴婢,属于贱民等级中最低的等级。

再者,惰民、丐户、世仆、伴当、丐户、九姓渔户、疍户等存在于局部地区的百姓,也在习惯上被当作贱民对待。

即使在律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他们作为贱民是以往是被官府承认的。

衙门中服役的皂隶、马快、步快、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都属于法律上的贱民。

他们在服役以前大都是平凡人,属于良民,但是只要从事了这些职业,立刻就沦为贱民,不得参加科举,没有应试、出仕的权利,从事人们所谓的“贱业”,备受社会歧视。

说起来很惨,但是对于上层人士,鄙视这些贱业的同时,却也非常愿意有这些‘贱业’存在的,毕竟享受到的是他们。

稍微有点的富裕人家,都愿意养些奴仆标榜门楣,更何况那些权利阶级、自诩世家了。

只这一条,想要施展看来怕就阻力重重。

然而第一条如愿达成,后面的政令才能展开。

好一会儿,陈达总算放下折子看向安临琛:“陛下英明,这一套政策施行下来,整个大锦定然会安稳繁荣,具备盛世之象……只是这实行起来,怕是有一定难度吧?”

第20章

“正是因为很有难度,所以这个开头才要尽快的实施。且这是几年的计划,朕也没准备一蹴而就。”

陈达问得委婉,安临琛回得干脆。

他倒挺想一键达成的,但这又不是游戏。

回完话,安临琛转手招来了麦冬:“传朕口谕,宣所有在京的六品以上大臣立刻前来觐见。”

麦冬领旨,迅速撤了出去。

茫然爬上剩下三位大臣的脸。

大晚上的,陛下这是要干啥?

温宏文最先开口:“陛下,这……是准备宣大臣们一起商议吗?既如此,何不等到明天早朝?”

他们只是想借着汇报舆图一事,探一探陛下的口风罢了。

如今这阵仗有些吓人。

安临琛:“稍安勿躁。只是准备提点乱七八糟的事情来吓吓他们;分散一些注意力罢了。”

小云明确说过,现在的官员们都还算好忽悠;那自然要趁着现在多忽悠。

刚好趁机绕个弯,试试他们究竟多‘单纯’。

“对了,几位匆忙前来。吃饭了吗?”

……

三位重臣到底还是留在宫中吃了顿晚饭。

月初升,流银铺满大地。

平日里这个时候宫门早已下匙,如今却红门大开,一个个官员们正急匆匆的往宫内赶。

不多时,臣子们分站在皇帝书桌前,隐隐分成两派。

一派是以刘太师为首、大致挑拣后留下的前朝留臣;一派则是以温宏文为首、簇拥新帝一路走来的新臣。

安临琛略略过了下各色头衔:太师、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大将军、各部院尚书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