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


在残疾的情况下活下来。

淮南季家,当地商贾巨头之一,靠着棉花发家,从种植棉花、生产棉布到销售出去,他们家有着完整的产业链。甚至因为拥有的棉花田数量之广,有‘季半城’的称号,即半个城的田地都是他季家的。

季家本家并不在怀翼县,但这边也有一个分支,估计这两人是那里的人。

嵇春生看着躺在干草堆上面色苍白的妇人,道:“那我帮你们联系季家?”

季时序脸色大变,连连摇头:“千万别大人,我们千辛万苦才跑出来的。我,我们,那个,告状!”

他一着急,语言就不流利,开始结巴起来。

嵇春生若有所思:“你们是来找我告状的?”

季时序连忙点头,眼神激动,不过很快又一道虚弱的声音想了起来。

“是的大人,民妇协儿子前来求见青天,求大人为我等做主。”

周边的人一同将视线转向干草堆上的人。

妇人面上还有些苍白,但比最开始要好了不少,显然是已经弄清了现在的状况。

“也谢谢序儿,居然帮娘将大人带了过来。”这一路她虽明确告诉了儿子她们是去找县衙告状,但是她这不争气的身子,却在半路倒下了。

也不知道序儿是怎么拖着半边身子请来的各位大人。

嵇春生点了点头,却阻止了她们继续说下去,而是问道:“既然醒了,那我们带着你们换地方?这危房实在不是能养伤的地方。”

母子两一致点头,同步感激地看着一众人,季母更是强撑着想要爬起来行礼谢恩,却被那个给她盖被子的衙役一下子摁了回去。

嵇春生不在意地摆手:“行了好好养病比什么都重要,这夜半三更的,快些回去才最要紧。”

这母子两人一病一残,嵇春生跟来时一样,将季时序抗上肩头放进马车,而季母则是被人搀扶着坐上了马车。

注解:①出自柳永《竹马子》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第77章

将两人都安置好,嵇春生刚准备退出车厢,却被这一大一小死死拖住袖子。

“大人留步!”

两道叠声成功让嵇春生住了脚。

“行了,说吧。”他叹了口气坐了回来。

县衙的马车并不大,塞了母子两人后再加个他,实在有些拥挤。

嵇春生本来是想着将人拉回去后再问话,却没想到这二人这般着急。

“非有意为难大人。”季母紧张的心绪稍稍缓解,她的面色仍旧苍白,但却字字坚定,“民妇这里有件事,实在事关重大,若是有可能,希望能够,上达天听。”

嵇春生骤然抬头,眼神直射而来。

这句‘上达天听’说完,季母像是豁出去了般,神色平稳下来,流畅开口道:“大人知道那‘工秀才’考核吧?前些年有人靠着一柄改良硬鬃毛牙刷,拿了个工秀才的名头,这事儿还上了报纸。”

嵇春生点头,官员都有配额报纸的,他自是知道。

“我与我儿会在这深秋寒夜躲进险处,只因为我改良发明了个大件,算我自夸,这东西让人当上工状元都不为过。”

嵇春生的眼神陡然严肃了起来。

季母没听见答话也不在意,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想来您应该也知道那前朝纺织大家黄道婆①。”

嵇春生点头,他是知道的。

黄道婆,宋末元初的棉纺织家、人称‘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这是一代大家,她改进纺织工具,总结织造技术,制造出擀、弹、纺、织等一系列专用机具,着手改革创新出的工具被沿用至今。

如今民间能有这么多各种花纹的棉织品,她有不世之功;至今琼、沪两地还有乡民为其立黄母祠奉祀呢。

季母轻声唱了起来:“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②”

这童谣唱得就是黄道婆的纺织技术。

过去的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而这三锭棉纺车,已经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操作也很省力。

如今各地流行的纺车几乎全是这种纺车。

“黄婆婆制造的三锭棉纺车,较之过去,纺布速度提高了三倍;而我改良的新纺纱机③,最低也可提高八倍。”

“此话当真?!”嵇春生的声音猛然高了起来。

他是基层官员,又不是不事农桑的纨绔子弟,种田和纺织都是百姓讨生活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这种植棉花的淮南省。

最低都有八倍啊!

这什么概念,至少每台纺织机能省出2.5个劳动力出来,若每台纺织机都能如此翻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景象真正能够实现!何愁天下寒士衣不蔽体!

话到这里,嵇春生隐隐猜到了几份季母两人的处境。

是以他声音不免放大了些,“这可是真的?你该知道编造这等事情欺君的后果吧?”

季母肯定点头,“自是知晓的,且正是因为知晓,才逃了出来。”

“趁着这路上,我讲讲我身上的事,您别嫌弃。”季母并不是那种只会哭哭啼啼的女人,不然她也不能将自己残疾的儿子从小护到大了。

她的声音柔和,并不过分渲染苦难。只像是讲故事一般婉婉道来。

“大人,若是从家族辈分排序,我儿该叫季世序,世界的世。”

“但他们因我儿残疾,将他、除名了,还硬给改了时的时,还说什么残蝉噪晚。”哼,真当她不识字就糊弄她,她后面找人问了,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但那又如何,她与她儿,即使是残蝉,也能活出个人样。

季母的故事说来并不长,或许在当地人口中是八卦谈资,但落到故事主人公身上,就净剩悲苦了。

季母原名刘兰,早些年战乱时候成了孤女,后因有着一手绝妙的纺纱手艺被季家看上,嫁与了怀翼季家的二儿子季予德。

怀翼季家人口并不多,祖孙三代人,为首长辈是季爷季奶二人,二人共生有三子四女,女儿都嫁出去了,三个儿子则没有分家,一齐侍奉老人。

季予德排行二,颇有些木讷愚孝。因为是夹在中间的二儿子,上有大哥下有小弟,本就不受重视,即使结婚成家了,也带着整个二房都不受重视;但一开始他们也还算夫妻恩爱、家庭和乐,一家人虽清贫但日子也还过得去。

只是好景不长。

季予德最小的弟弟的大儿子季世志出生,他们一家人的不幸就开始了。

真真应了民间那句俗语——‘小儿子大孙子,长辈的命根子。’

季世志小小年纪被宠得无法无天,季时序出生时,他明明已有五岁,本该懂事的年纪却将刚出生的季时序当做猫猫狗狗玩;将其逗哭后,竟心生厌烦用力将其摔了出去,当时季时序不过几个月大,直接被摔断了腿,从此残疾,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