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8


拉回现实,他僵硬地点了点头。

以他的地位,随口一句话便是庇护了,给一个看的顺眼的玩意活得自在点,太正常了。甚至不必扯到儿女情长,只是一种来自高位者的些许怜悯。

“同理,朕向来看重人才,这等命运坎坷又不甘命运的女子,够不够惹人怜爱?挥手间就能得到一个才情十足、满眼感激憧憬的美人,可不是得到了莫大满足。”

安临琛说话点到而止,但这并不能压低他心中的怒火。

背后之人这等直冲人性劣根性的算计让他十分不喜。

若他真是一个封建传统中生长出的帝王,这点算计未必看不透,但更多的可能是收下这人,毕竟只是一朵傍着旁人才能生长的菟丝花而已。

——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收个有点悲情才华横溢还长得好看的玩意儿怎么了?

绝对的权利与掌控会让一个人自大,成为刚愎自用的傲慢上位者。

听着皇帝带着嘲讽的话语,仇文德又将自己缩了缩,“陛下,要不臣去查一下?说不得她说的那些都是假的呢?”

“她敢说,定然不怕查,那些应该都是真的,毕竟将是将近十年的布局。”安临琛微微摇头否定了他,“不过她应该不是江南人士,你倒是可以查查她这些年都在哪里考的秀才,当时的检察官是谁。”

这些都是有记录在册的,一揪一个准。

仇文德一愣,皇帝这话透出的意思是……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可是有怀疑对象了?”

安临琛没瞒着他,“知道是哪家,不过他们一直面上无大动作,朕懒得动罢了。”

这王家不愧姓王,就是属王八的,整日缩在那王八壳子里。刘家安家一事闹开,王家仍旧置身事外,且不说现在干点什么都要名正言顺,就说王家培养的那些人,都还怪好用的。

工具人干活很是勤勉,安临琛用的还算顺手,便一直也懒得动那王家。

可能正是这份无视纵大了这些人的胆子吧,这次竟打起了送‘绝世美人’的主意。

这些人肖想着代替云葵!

仅这一个念头,直直在他心中掀起了滔天怒火,足以将整个王家焚尽。

“可是证据不足?要臣下去搜集证据么?”仇文德看着陛下难看的脸色,声音忐忑,他是这段时间事情的亲历者,用他更快更省事。

安临琛微微摇头否决:“不必,这不是送上来最大的证据了么,这人企图刺杀朕。除此以外……还想要什么证据,朕通通给他弄来。”

说什么证据不足,没有证据,他制造证据就是了。

“不过,可能得委屈下爱卿了。”

帝王语调随意,但其中冷意透彻。

仇文德一声苦笑,“陛下言重了,得您看重,不知要羡煞多少同僚。”他明白,皇帝在江南‘遇刺’,还是在他这个总督的陪同下遭到了危险,不问责他不太可能。

陛下嘴上说着是委屈自己,可他知道,这是敲打。

夜半,仇文德躺在床上,微微松懈了些,老祖宗诚不欺我,果然是伴君如伴虎。他已经不记得自己那天最后是怎么回来的了,只知道回来后的自己冷汗已浸透里衣。

这段简短旅程打消了仇文德入阁的念头,老老实实在江南待了后半辈子。

不过在帝王起驾回京之时,仇文德也接到了一个长期工程,建造大坝,开闸蓄洪,这是治理河水泛滥最好的方法。

这么个长期工程,贯穿了这位江南总督的一生,从建造第一座松口坝闸开始,长长短短三十年后,淮河泛滥再无法成灾,他在梦中笑着离开了人世。

后人自发为他立碑建祠,但凡有水患之时,都习惯性地前来拜拜。

并不是不更,就是卡结尾了,我连着好多天坐电脑面前就是什么都写不出来,一下午五百字都是多的QAQ,努力调整中。

第89章

王娇枝被押下后,一直没有人来提审她,除了每日到点送上的餐食,不管不问。

如今皇帝回京,她自然也被带了回去,不过从船舱起到后面的京城中,一路上都没人问过她。王娇枝从一开始的忐忑到后来的麻木绝望,整个人都木然了。

安临琛才不在意她怎么想,她既能做那王家的棋子,那想来也能做他的筏子。

随着帝王安全回京,报纸又热闹了起来。江南水患之事在短时间被平息,这等快速又果决的手段是怎么吹嘘也不为过的。

皇帝没回京之前他们不敢也不想过于发力,毕竟一来事态紧急,天灾不能拿来当作秀;二来,皇帝都不在京,献殷勤给谁看呢?

如今皇帝回来了,大家伙自然是要认真拍马屁、哦不,拍龙屁了。

满朝文武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里盼君归,却接到了满脸冰霜的陛下,热闹的气氛转瞬凝结。

这是怎么了?

重臣们面面相觑,不是说水患之后陛下还去了江南府城歇脚吗,怎歇脚还歇出了这么大的火气?

游玩路上遇上不顺心的事情了?

不等他们思维继续发散,安临琛直截了当地将自己在江南‘遇袭’一事发了出去。

一片哗然顿起。

他们的陛下刚解决水患一事,后脚就遭遇了刺客!

百姓的日子才好过几年,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搞破坏了!

事关皇室,又关乎到‘阴谋诡计’,发散速度相当的快。短短一日,仿佛整个京城都知道了皇帝遇刺的消息。群情激愤,大家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

普通百姓上香祈祷,送点瓜果蔬菜到衙门以示关怀和支持;不少习武之人自发巡街,当起了锄强扶弱的大侠;文人更是口诛笔伐,大量文章激情产出。

有这一把火的加持,报业的热度简直快要焚天。

大锦报业从诞生至今已过十年,当今大大小小的报社不计其数,竞争相当激烈。好在这份竞争带来的好处更大,提供岗位、流通经济人才、加强全境凝聚力等等,以及报纸发售以来,群众的识字率无形中上升了,百姓受益良多。

总结来说,报纸一事,大大丰富了百姓们贫瘠的精神世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数年规律而长期的发报时间,人们养成了看报听报的习惯,文娱异常昌盛。如今全大锦的人都在看报听报,出门看,蹲厕看,吃饭要看,上工偷闲间看……

人们的选择多了以后,报纸上的文章作为‘广而告之’的新文体,想要收欢迎能卖出去,会写白话文还不够,必须得把白话文写得生动有趣让人爱听,才能有销量。

有人看,自然就有利润赚。报纸越发赚钱,报社多起来了以后,愿意研究出力的人也多了起来,出版报纸的成本一降再降。

报业蓬勃发展,金钱也随之涌动成洪流;报业相关日新月异,在安临琛不在意的角落里,印刷报纸的‘新闻纸’虽还不是他前世的模样,也已经改造得相当接近;而除了专门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