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不会差。豆腐能有162文钱,再加上豆浆的收入,每天能有近200文的进项。
豆腐铺子是自家的,这
部分成本可以省下。
时下一斤大豆两文钱,一斤大豆可以做出2.3——2.6斤豆腐,一板豆腐约摸五斤半,那么需要大豆两斤二两,刨除做豆浆所用,一板豆腐要用两斤半的大豆,即5文钱。
一板豆腐划成9块,每块3文钱,可卖27文钱,除去成本,盈利22文钱。
每天六板,豆腐132文钱,加豆浆纯盈利能有160文钱左右。
这是张氏平时的收入,如果遇到赶集,她在经过短暂的午休后,下午又会接着继续磨豆子做豆腐,因为赶集的时候,周围的农户早早把豆腐买走了,镇上有些人家没买到,下午自然会来买。不过一般做两板,豆腐这东西讲究新鲜,隔了夜就变味了。两板豆腐也有54文钱。刨除成本,能赚四十四文钱。
长宁镇一个月每五天赶一次集,一个月下来,张氏卖豆腐能赚五两银子。一年就是六十两银子。
听起来很多,然而这是理想状态。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每天都能卖完六板豆腐。遇上刮风下雨,或者季节更替,都对豆腐生意有影响。
再者,他娘长年辛劳,适当的休息很重要。然而他娘除非病到起不来,否则根本不会停下来。
而他以前生病,他娘都是一直守着他,唯恐一眨眼他就没了,哪还有心情做豆腐。
如此一来,每年能赚40多两就已经是极好。
除开以上因素,还有各种税目,秦家还算幸运,祖上是农户,朝廷主要打击大商户,所以除非生意做得比较大了,才会入商籍。
秦家这个豆腐铺子太小了,成功保留了农籍,税目自然也是依照农籍来。
再除掉母子俩嚼用和各种零碎开支,这也是一大笔费用,他们没有地,吃的米粮都要花钱买,秦遇身子弱,要吃细粮,张氏会自己做衣服,去外面扯了棉布,买回来给儿子裁做。
连平时用的木柴都要另买,他们这边靠南,冬天湿冷,没有木炭难捱得很,真是哪哪儿都要钱。
张氏心疼儿子,隔段时间还会买些细腻的糕点,肉蛋更没缺过他,一年各种开销加起来要十多两银子。把开销减去,最后能余下二十多两银子都是好的。
这还必须是在秦遇不生病的情况下。
说起秦家的豆腐手艺,还要从秦奶奶
说起,秦遇奶奶的家乡受了灾,逃难到这里,秦家收留了她,后来嫁给了秦爷爷,做豆腐的手艺也是她带来的,秦家挣了钱后,就在镇上买了间铺子,专门做豆腐。
只是因为秦家人接连病逝,生前为了留住人,银钱流水般的花出去买药,可惜最后还是没留住,而家里攒的钱也耗得差不多,秦遇前几年生病,张氏一年做豆腐的钱堪堪把药钱填平。
这两年,家里才有些余钱,秦遇好几次提起买驴,张氏也应下来了,奈何牛贩子没来,没驴可买,只能慢慢等。
第2章 族兄秦怀铭
申时时分,张氏还在深眠,她实在累得很了。
秦遇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作坊门口,宽大的木门上方悬了一块薄薄的木板,也算作廊檐了,晴日能遮阳,雨天能避雨,空气还流通,多好的地儿。
他小手里拿着一把小蒲扇,有一下没一下扇着,思考着他这个俗人的未来。
因为身体原因,他娘看他很紧,根本不放他独自出豆腐铺子,他所了解的外界都是从他娘和一位族兄口中得知。
族兄叫秦怀铭,跟秦遇是五服兄弟,关系已经有些远了,只不过两家人都在镇上,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逢年过节还是有往来。
相比秦遇他父亲这一支的人丁凋零,秦怀铭家倒是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想着想着,秦遇听到外面好像有人在叫他。
他收回思绪,凝神听了一会儿,不是他的幻觉,真的有人在唤他。
他起身走了出去,豆腐铺子外站着一个十岁模样的少年,他一身长衫,背上还背着一个书箱,眼神明亮,看到秦遇出现,高兴的叫了一声“遇弟”。
秦遇弯了弯眉,把他迎进来,秦怀铭显然是了解他的,熟稔地搬了个小马扎走到作坊门口,秦遇端着水出来,看到他已经坐下了。
“铭哥,给。”
秦怀铭接过水大口大口喝了,喝完抹抹嘴,秦遇把空碗放回厨房。
随后他在秦怀铭身边坐下,继续扇着他那把小蒲扇,慢条斯理问:“今天怎么散学这么早。”
“先生有事。”
秦怀铭家里做着酒楼生意,入了商籍,但本朝允许商籍子弟科举,只是升官卡得严,且颇受排挤,但总比不允许商籍子弟科举好。秦遇知道的时候,还有些意外。
他记得许多朝代都对商人颇多打压,有些朝代还严格限制商人的食物,衣着,甚至配色。
他下意识追问了这是哪个朝代,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成朝。
秦遇茫然,历史上没有这个朝代…啊。
秦怀铭接着说,他才明白这里不是他原来生活的时空。
但历史走向又跟秦遇印象里相去不远,成朝之前的朝代类宋,同样是异族入侵,但成帝横空
出世,赶走异族建立了成朝。
那个时候女子裹小脚的风气初现,各种变态条规冒头,成帝连下指令,把这股歪风邪气掐死在摇篮里。后期还造了大船出海,从海外带回来不少好东西。红薯,土豆,辣椒都是那个时候带回来的。
秦怀铭明显是成帝的狂热粉,言谈之间极为推崇,秦遇听着他说成帝事迹,脸色微妙,这应该是“前辈”吧。
秦遇没有打断他,面上听着,脑子里在想他以后做什么。
成朝商人地位尚可,只是免不了四处周旋,到处打点,赔笑脸不说,若是没靠山还得防着别人见财起意,谋财害命。
可能信得过的靠山哪里好找。
若是从军,他好歹读了这么多年书,理论知识在,多实验几次,改良一下现有武器还是可以的,不过就怕因此入了工籍。再说,他娘肯定也不愿意。
思来想去,居然只有科举这条路最适合他。或者说,科举是最适合底层百姓往上爬的阶梯。
难怪会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耳边是秦怀铭刻意压低也难掩激动的话语,秦遇看着院子的地面,阳光洒了一地,已经有些蒸腾的热意。
到了盛夏的时候,这小块地方被太阳晒得跟烧热的锅子一样,秦遇踩在上面,感觉自己就是跑得团团转的蚂蚁,所以他一般都是早晚才走动。
其他人铺子的后院要么种树,要么在院子里开辟一块菜地。但秦家地方窄,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