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
说难也难。首先编纂丛书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很多书,经过人为的整理,编成一套书籍。
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四库全书,就属于丛书,前后耗费了十年功夫,由纪昀主导编纂。也是最大的一部丛书。
当然了,天子把秦遇重新调回翰林,肯定不是想让人费十年功夫去磨这一套丛书。而且以秦遇现在的能力,阅历,和职位,这么大工程的活儿,秦遇还不能胜任。但是小型的丛书编纂却是可以的。
秦遇粗略扫了一下他要干的活儿,涵括经,史方面的书籍,主要是要求主导编纂的人,阅读量大,而且同时还要对这些方面有一些深入的,和独特的理解,等丛书编纂好之后,天子和百官都会阅览。
有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可以借此扬名。如果是绣花枕头,那可就是丢人丢到全成朝了。
文人损起人来,那可是一点脏话都不带,还字字钻心刺肺,叫你以后再无脸面见人。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说不定会当即找根绳子上吊了。
秦遇压力极大,他就知道,突如其来的升官,肯定有“坑”等着他。能不能跨过去,就看他的本事了。
因为任务重,这个年,秦遇都是匆匆过了。人情来往送礼之事,都由言书打理。
只是了了和空空看到爹爹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伤心的不得了,哭嚎的嗓子都哑了,张氏和言书又心疼又急,可是秦遇在做正事,不好打扰,只能变着法儿哄两个孩子,奈何收效甚微。
秦遇也心疼,后来想想,散
值后就把相关书籍带回家,两个孩子还小,他们只要能看到秦遇,嗅到秦遇身上的气味就不闹了。
秦遇就在书房里坐着看书,怀里抱孩子。这会儿他看完了一本大儒的注释,合上书,一低头就发现空空睁着大眼睛盯着他。
父子俩四目相对,空空欢喜的拍手手,“伊呀~咿呀~”的叫。
秦遇爱的不行,实在没忍住,低头亲亲小孩儿的额头,然后又用袖子给擦擦。
小孩儿皮肤嫩,不能亲太多了。他一直都很克制。
秦遇起身,抱着空空在书房里走了一会儿,然后把孩子放摇篮里,又抱起了旁边的了了。
“啊啊~~”小丫头伸小手摸爹爹的下巴,秦遇亲亲她的小手指,逗的小丫头咯咯笑。
半刻钟后,秦遇抱着孩子重新坐下,翻看另一本书籍。而了了乖乖待在他怀里,手里拿着秦遇的方帕在玩。不时还啃两口,最后半边方帕都被口水打湿了。
天黑后,秦遇出去吃晚饭,也就饭桌上,跟家里人有交流,饭后,他又回了书房,点灯看书。
两个孩子就跟言书和张氏玩。
百官意识到秦遇这个小小的翰林侍读时,秦遇已经领着人把活儿上手了。
金銮殿上,有官员提出质疑,“皇上,秦遇无功无劳,贸然升官,是否有失公允。”
另一位官员也道:“皇上,微臣附议。秦遇虽为探花,可学识不及状元,榜眼,更遑论翰林院人才济济。便是编纂丛书,也轮不到秦遇。还请皇上三思。”
言父在文官中,简直如芒被刺,大女婿升官,他当然是高兴和自豪的,可是升的太快,又被委以重任,他这个当岳父的,也很有压力。已经有不少人在跟他打听,问他是不是用了什么关系。
言父简直有口难言,他能有什么关系,大女婿太争气算不算。朝堂里都是岳父提携女婿,他们家倒像是反过来了。
这会儿,秦遇明显成了个靶子,他上前说话,也只能跟着被攻击,没有什么用。
只是……
言父心一横,咬牙出列:“皇上,诸位大人这话未免太过武断。有道是有才不问年高。”
当即有人讽刺:“秦遇是言大人女婿,言大人自然要帮着说话了。”
言父心里不平静,面上淡淡道:“本官只是就事论事。再者,举贤不避亲。若他日邱大人的儿婿或子侄有才,邱大人为了避嫌,也要刻意压着吗。”
“你……”邱大人一时语塞。
另一名官员见势不好,立刻帮腔:“言大人莫要模糊重点,邱大人的意思是,秦遇德不配位。”
“配不配非几位大人说了算,端看皇上心意决定。”言父冷冷道。
底下吵成了一团,三位阁老作壁上观,几位尚书偷偷打量了一眼天子神色。
林尚书此时出列:“皇上,微臣启奏……”
他话还没说完,天子忽然打断他:“看来诸位爱卿都看好太子此行赈灾。”
话题跳跃太快太大,众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比起秦遇,太子那边才算大事。眼看话题偏移,林尚书心有不甘,还想再说,却被工部尚书一阵抢话。
受灾的地方有好几处,一处距离京城不到两百里,受灾情况不轻,但也不太严重。太子一行人就先去了那里,很快安置好了民众。
随后又根据受灾处远近,考虑先去哪里,慢慢的,就开始暴露问题了。
时下还是以农业为主,当初成朝的建立者——成帝,就算是穿越大.佬,也没能以一己之力,拖动整个社会。不过比起以前的朝代来说,还是好了很多,至少百姓能吃饱了。
运粮运物能依靠漕运的还好,偏偏有两个受灾的地方不通水路,就只能走陆地。
如此一来,就加重了负担,不仅耗费力气,更加消耗时间。而牛、马要拖重物,必须喂精粮,不然牛、马没力气。同样的道理,运粮的人,也必须得吃饱。如此一来,光是运粮队的人和牲畜,每日口粮消耗就是一大笔。
粮食运到地方的时候,都去了不少。
有官员提出,可以花银子在当地买,结果被喷了回去。这么简单的道理,其他人怎么不懂,但要结合实际。且不说当地受灾,秩序大乱,有人浑水摸鱼,粮食被抢夺一空。
离受灾地方近的郡县人心惶
惶,这个时候谁舍得卖了家中存粮。而有商人想赚这笔钱,想去稍远一点的郡城进粮,回来后倒手卖,赚差价,可是大雪封路,稍有不慎,命都得搭进去。
于是灾区周边粮食价格疯涨,赈灾的荷包承受无能啊。只能由金陵那边通过水路运粮过来,然后转陆地,运送到受灾区。
然而这一往一返,不知经过几道手,做了多少手脚。新米掺陈米都还算好的,有些粮食都发了霉,甚至直接换成麸糠。太子自然大怒,派人去查,然而每个人都有合理的理由推脱,仿佛谁都没错,谁都尽力了。
天子是真的想着为太子好,派去跟在太子身边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干的,然而现在这些人,好像都“没用”一般。
张和都快被气死了,还只能憋着。吃不好,睡不好,嘴上长燎泡,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这些事瞒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