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
不免唏嘘,漫山遍野的山核桃,如今居然也值钱了。
听说还有那劳什子的刺梨膏,哎哟喂,价格更离谱,120文一罐,居然有人买,还抢着买。
欺负他不知道刺梨是啥吗,不就是山上白给都不要的黄刺果,扎人的很。
方小弟附和:“大哥,我我我把我攒的钱都带出来了。”
方大哥啐他:“你全身上下搜一通,也超不过十文钱。”
方小弟:………
方兰道:“大哥,我有十二文钱。”
方大哥斜他们一眼,“真想吃啊。”
两人点头如捣蒜,最后方大哥去买了薄盐带壳的山核桃,花了20文钱。没要两个弟妹出钱。
方兰麻利剥开,把核桃仁递过去:“大哥吃。”
方小弟也学着做,方大哥哼道:“算没白疼你们。”
两人嘿嘿笑。
方小弟忍不住感慨:“真的好好吃啊。”又酥又香又脆。
此时,一支商队跟他们擦肩而过,步履匆匆。
方兰回头:“他们是往城门的方向走吧,奇怪,他们车上都没货物,怎么就出城了。”
方大哥沉声道:“他们应该是嫌城里的货物价格太高,去府城周边的乡镇收货。”
方大哥猜测的没错,这支商队的确如此。
商人的消息总是传的很快,秦遇下令后,浔阳府的商税,盐税降低,很快就有商队过来了。他们带来了外面的商品,套现后,又买本地土仪带去外面郡府卖。一来一回,收获颇丰。
他们的到来,加快了浔阳府经济的复苏。
不过秦遇目的,是盘活本地经济,所以他一直让人留意市面,不准外地商队联合豪绅,欺压本地商户。
之前就有一例,还好秦遇发现的快,刚有苗头就以雷霆手段压了下去,狠狠处罚,把其他豪绅富户都吓到了。
这是他们才意识到,不管秦遇表现的多么温和,他都是浔阳府的知府。
那支商队出城后,直奔最近的一个村子,路面休整的不错,商队的人都挺满意。很快他们到了村口。
几个孩子在那里玩,看到他们也不意外,脆生生问:“你们是来买核桃的吗?”
商队领头笑应,小孩儿转身:“跟我来吧。”
到了村长家门口,几个孩子得了糖,开开心心跑远了。
一群人在院子里讨价还价,一方说,山核桃是山上之物,不需要本钱,所以定价不能太高。
村长说,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山核桃,人人都去捡,山核桃少了,还文绉绉道了一句:物以稀为贵。
商队领头气的不行,他们其实也不想买成品,他们更想买方子,可是这浔阳府上上下下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嘴巴紧的很。
就算有一两个被利诱了,对方刚要说,马上就有人出来阻止。最后被利诱的村民差点被赶出村子。
这下更没人敢说了。
一点小钱不打紧,被除籍赶出村,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最后商队领头憋屈道,以带壳山核桃每斤九文钱的成交价买了二十斤。山核桃仁每斤31文钱买了十斤。
因为村子里暂时只有这么多货了。
眼看商队要走,村长叫住他,问他买不买豆皮,可以便宜点。
商队领头想想,应了。
等商队的人走了,村里后生道:“哎,要是咱们村的腐乳做好了就好了,都可以卖给他们。”
村长白了他们一眼,“秦知府特意派人来教,你们都没学会,怎么那么笨。”
这笔钱,只有让其他村子赚走了。
村长一想就气,没好气的把后生们轰走。
他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想起之前官府来人,问他们村接不接采羊毛,制毛笔的活儿。
接吧,有的赚总比没的赚好。反正冬天闲着也是闲着。
听说其他地方逮到了一只黄鼠狼,用尾巴毛做了狼毫,卖了一个好价钱。【注】
村长又抽了一口旱烟,只觉得烟里都透着酸。
因为此,最近猎户好过日子,打到的兔子价格也见涨,除了毛皮做斗篷,还可以做兔毫。
兔毫笔适合写小楷。
而府城郊区,开辟了几块空地,建造暖房,秦遇和几个老农在其间走动。不时观察作物长势。
暖房很粗糙,都是草棚子,不过里面盘了炕,所以温度还好。
秦遇看着颤巍巍冒出土面的幼苗,忍不住叹气。他好希望这个时候,也能出一位“神农”。
几位老农倒是很开心,“秦大人的插播法看起来很有效。”
他们觉得作物长势不错,不过最后结果如何,还要再等等。
“加了腐物,土壤也改良了。”一位老农兴奋道。
他们以前只知道秸秆还田。
秦遇看着几个老农热情讨论,心里在想其他的,他还是想让人养牛羊,牛羊粪便处理好了,也能肥土啊。
他再找其他人商量罢。
繁忙的时候总是过得很快,眨眼就要过年了,秦遇暂时拿不出好东西,只能给师友送些特产和毛笔。
戚兰的信率先传来,信中介绍了他的近况,又向秦遇问好,最后还打趣秦遇,方方面面考虑的都是民生。既然如此,何不试试胭脂水粉。
戚兰就是这么个人,他跟秦遇太熟了,免不了揶揄秦遇两句。
只是说者无意,见者有心。
秦遇陷入思索,胭脂水粉很早就有了。
《齐民要术》就有记载,粉底就是米做的,后来还加铅。
所以有一句“洗尽铅华”,通俗点解释,就是卸妆。不过后来又有了其他更深层的意思。
但是铅有毒,敷在脸上肯定不行。可秦遇不知道怎么做,唯一有点印象,还是有一段时间,短视频都在做自制胭脂。
好像是,先这样,然后那样,再这样……
秦遇:………
他不会啊。
秦遇回去跟言书说了,“以前书上看的,太模糊了。”
言书若有所思,“回头我试试。”
第148章 阿尔木
随着年关逼近, 府城越发热闹了,几个汉子搓了搓手,在路边摊坐下, 喊道:“来五碗辣汤。不要腊肉, 其他都要。”
“好嘞。”
所谓辣汤, 就是麻辣烫的简称, 托成朝开国皇帝的福,成朝提前有了辣椒。
只是其他人不知道麻辣烫汤底配方,秦遇直接派人广而告之。
有人畏惧底料昂贵,退缩了,但也有人选择拼一把。
辣汤里的菜品有魔芋,青菜,更多的还是豆腐,冬瓜片,土豆片, 豆皮,鹌鹑蛋, 鸡杂,鸡血, 鸭血,猪血,猪肝,猪肺,猪心, 肥肠,腊肉。
点腊肉的是少数,一般人会点猪下水, 也算开荤了。这么一大碗要六文钱。对普通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