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6


入住招待所要拿介绍信,工作人员一看介绍信就知道他们籍贯名字,拿报纸出来问“是不是他们”,等到确认之后热情地搭话,还给他们打了热水。

好在,关上门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赵柯歪七扭八地瘫倒也没关系。

当个名人,属实不容易。

转过天再去坐车,赵柯的口罩焊在脸上,傅杭和林海洋也是,免得被人认出来,有些不方便。

陈三儿不受影响,咋随便咋来。

赵建国和赵瑞老早就等在火车站,工农兵大学那边的招待所比较空一些,接到他们四人,先去招待所住下。

入住的时候,赵柯他们没被认出来。

赵建国和赵瑞安排好他们便各自回宿舍住。

两个人有分工,明天赵瑞给他们带路,后天赵建国再带他们去别的地方。

隔天早上,赵瑞收拾好到招待所,带着四人去学校食堂吃早餐。

赵柯第一次走进这个时代的大学校园,步履从容。

学生们大多穿着整齐,风格类似,身板笔直,身上带着工农兵大学生的骄傲和书卷气,没有后世大学生那么松弛且多样。

傅杭很习惯,很自如。

林海洋本来就是城里人,陈三儿则是就算心里虚面上也得装出不在乎来。

因此他们虽然穿得不太时新,来往的学生们都没多瞧他们。

食堂里,赵瑞带他们打完饭,坐下,几人的位置后面,有两个学生吃饭也在学习。

赵瑞见赵柯在看他们,便道:“大家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要不是你给我名额,我也没可能来到这儿。”

赵柯不以为意道:“给就给了,只要在不断进步就行,不用总提。”

“要提的,我不能忘。”

他确实变了一些,没有了浮躁,沉静了很多。

赵柯咬了一口大学食堂的肉包子,“好吃。”

肉馅儿真扎实。

赵瑞笑道:“那你多吃点儿。”

话题岔开。

赵柯问起拖拉机厂。

赵瑞回答她:“苏教授人脉广,说要带咱们过去,好说话。”

“怎么不早说?我们从村里带过来的东西,还在招待所。”

早餐后,赵柯见到苏教授,也说了类似的话。

苏教授摆手,“写你们大队的文章,我结交了不少人,受益颇多,不用客气。”

他不耽搁时间,直接领他们往拖拉机厂去。

在进拖拉机厂之前,赵柯摘下了口罩。

傅杭注意到之后,也示意林海洋摘下来。

一行人在传达室等了一会儿,厂内匆匆走出一个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笑容满面的中年男人。

“苏主编。”中年男人跟苏教授握手后,又转向赵柯四人,慢条斯理地说:“这就是赵同志吧?真是年轻有为。”

苏教授为赵柯他们介绍:“这是负责产销的孙副厂长。”

赵柯主动伸手,态度很尊敬,“您好,麻烦您了。”

孙副厂长和气道:“我跟苏主编是老交情,也欣赏你们几位年轻的同志,放心,他提前跟我说了,肯定为咱们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

“太谢谢您了。”

孙副厂长相当友善地邀请:“赵同志,不知道我能不能跟你们在我们厂门口合影留念?”

还要合影……

赵柯忍住了没问“拍照能不能优惠”,笑盈盈地答应:“当然。”

苏教授对赵柯道:“你有多少预算,直接跟孙副厂长说就行。”

孙副厂长点头,“是,你说说看。”

赵柯扫过厂内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可惜他们大队最多只能拿出三千。

就这,还是大队给全村社员们写了欠条挤出来的,最低得拿下两台拖拉机。

而赵柯说了个数字。

“两千五?”

孙副厂长手指略过一排大大小小的四轮拖拉机,指向两款手扶拖拉机,“可以买这两款,农用足够。”

虽然一开始就打算买手扶拖拉机,也只买得起手扶拖拉机,可真到这儿,赵柯的眼睛没法儿从那些高大的履带拖拉机四轮拖拉机上拔出来。

林海洋和陈三儿也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高大的拖拉机,满眼喜欢。

赵柯实在抑制不住渴望,试探地指向最小的一辆四轮拖拉机,问价钱。

孙副厂长告诉她了。

赵柯手轻轻覆在肚子上,沉默震耳欲聋。

她带出来的全部家当都绑在腰上,倒是勉强够买这一辆,但他们的钱又不是只买拖拉机的。

陈三儿也震惊地看着那四轮拖拉机,仰望的眼神。

爱而不得。

赵柯依依不舍地移开视线,再次放回到手扶拖拉机上,两千五,只够买一又四分之一辆,托了好多人攒的工业券也全都得搭进去。

“孙副厂长,我听说拖拉机厂会回收旧车,您看,我们这些钱买完好的二手零件,能不能凑出两辆?”

“这……”孙副厂长有些为难,“旧车有损耗,买回去可能要常修,你们大队不会吧……”

赵柯立马拉出傅杭,“如果厂里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稍微指导一下,我们有人,他学得很快。”

孙副厂长看向傅杭,“如果你们能自己修,倒也不是不行。”

林海洋和陈三儿面露喜色。

赵柯不受控制地看向四轮拖拉机,赵村儿大队还是太穷了。

实在太想要了。

二手的也行。

赵柯控制又控制,还是没控制住,得寸进尺,又进丈,厚着脸皮问:“孙副厂长,拍照……还能优惠吗?”

所谓的名人包袱和到手的实惠,孰轻孰重……还用犹豫吗?

第117章

报纸上的赵柯是什么样的呢?

忠于祖国, 响应号召,对建设农村的事业一腔饱满的热血,有能力,有实干精神, 有胸襟, 不停进步的知识青年。

一个十分正面的形象。

所以苏教授提前联系拖拉机厂的时候, 厂里也愿意给她一些帮助和优惠, 再合个影,照片挂在拖拉机厂的墙上, 传出去对他们厂的名声也好。

真正见面之后, 赵柯落落大方, 也没有沾沾自喜, 孙副厂长对她的第一印象挺不错的,至于报纸有没有言过其实,他暂时没看出来。

不过,过来人都明白, 过刚易折, 年轻易挫。

这么小的年纪,就被捧到一个高度,如果被当下的光鲜裹挟住,是否这一刻就是她的顶峰,谁都无法预见。

但孙副厂长没想到赵柯是这样的同志……

像她这种形象,大部分人应该会时刻端着, 生怕崩坏, 她竟然这么放得下。

这才是个真实鲜活的“人”, 不是报纸上的平板形象。

倒是不会让人觉得贪婪讨厌, 只是有些口子,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