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


及带上, 肯定是队友返回去把笔记本拿出来的。不得不说, 他们还挺机智的。

他翻开笔记本, 从上往下看。

【4月15日 星期日你们真厉害。两周就通关了。辛苦了。星期六的朋友出来时忘了带笔记本和笔。我帮你们拿出来了。】

原来是星期天的那个机器人帮忙拿出来的, 他果然既细心又友好, 顾如南想。

【4月16日 星期一(胡多贝的留言)我一醒来就站在公交站。不过,公交牌上, 白夜中学那一行被人用黑色油漆给涂掉了, 只能显示出 【白??学】。牌子上没有这一站, 公交车就根本不在这里停,太不科学了!

我们是要去白夜中学参加考试吗?那我接着往前走。

奇怪,明明只有八九站的样子, 我怎么走了十几站都还没到?我一直往前走, 只能看到同一个公交站, 我在鬼打墙?!】

顾如南盯着前面的茫茫白雾,忍不住笑了:敢情胡多贝这是白走了一个小时的路啊,可真够难为他的,估计都累趴了吧。这身体虽然不会感到饥饿,但精神上的困乏和焦虑还是能感觉得到。

作为连续两个场景里都第一个出场的星期一人格扮演者,胡多贝没有任何前人的成果可参照,全靠自己摸索,其实挺难的。顾如南完全理解,不觉得该责怪他。

【4月17日 星期二(孟流深的留言)没错,的确是鬼打墙,我连续往前走了三个路口,还是看到同样的站台,回头,就又回到陶家了。反复试走多次,没摸索到窍门。】

看到胡多贝和孟流深的留言,顾如南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究竟是不是在同一个地方打转?

如果是,那就没有再试下去的必要,直接找道具破除迷雾就好。

但如果不是,一定存在前进和后退的规律。

区别在于位置。前进一个路口和前进两个路口再后退一个路口的结果一不一样?

有三种可能。

可能性一:一样。不管怎么走都一样,都在同一个点上。

可能性二:不一样。好比说他们在两条一维坐标轴上移动,实轴的坐标没变,但虚轴坐标的变化能被记录下来。

白夜中学在实轴上,而陶家既在实轴上也在虚轴上。鬼打墙虽然到不了学校,但可以回到陶家,陶家相当于可参照的原点。

可能性三:可能一样。但不是虚轴实轴那样两根轴互不影响,而是类似于在迷宫里走岔路,每一次走对与否都看当前路口的两边哪边是死路,走错就打回开头重来。

这样的话分支就太多了,一遍遍试、试九个路口虽然可行,但是很傻、很浪费时间,不到万不得已顾如南不想这样。

他接着往下看:

【4月18日 星期三(孟静水的留言)我回陶白梦的家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道具。鬼打墙一般是有灵异的东西,比如鬼魂或是非人类生物,在阻挡道路。需要想办法让它们显形,从而消除、躲避它们。

我在家除了相册没看到其他东西,顾岚你那么会搜的话,赶紧把能用的找出来吧。】

【4月19日 星期四(白苦的留言)在陶白梦的房间里翻找,不小心打碎了床前的镜子。我把手划破,兑了一碗血水,含在口里,走到公交站对着空气喷,没有任何东西显形。】

【4月20日 星期五(顾岚的留言)这回是真没道具了。

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发现隔壁搭了灵棚,刚死了人。听附近居民说死者挺年轻,我猜是形成鬼打墙的原因。老婆有空可以去调查调查——】

今天是4月21日,星期六。

在一堆人的后面解谜就是有这点好处,他们会帮你把众多的可能性逐一排除,而其中某些验证起来可能还相当麻烦人。从凌乱的线索中抽丝剥茧,剩下一两条可用的,就可以集中精力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

顾如南将他们的留言总结:这条路上有鬼打墙,直接走到达不了学校,需要找出阻碍他们的罪魁祸首,解决掉它。

怎么解决呢?大概是找到它真实的身份,了解它会拦在路的原因,也许还要完成它的某些心愿。

可是现在路上的确空空荡荡,顾如南看不出有什么东西在捣鬼,必须要有能让它显形的道具。

经过四个副本的磨炼,顾如南对这类诡异的东西已经免疫了。如果是刚进无限世界的他,肯定瑟缩着哪儿也不敢去,生怕有东西跟着自己。成为现在这样,变化大得连他自己都惊讶。

他看着手上的两条划痕,无奈:这才第三轮苏醒,手上就已经有两条血口了,玩儿到最后还不得失血而死呀。

游戏挺好的,就是太费命了。

白苦的脑洞还真是大,连那种封建迷信、道士做法的招数都想出来了。竟然用镜子划伤自己的手,可见是被逼得一点儿辙也没有了。

想到镜子,顾如南忽然一愣——对啊,镜子!

镜子在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都有反射灵异物的功能,就像神话故事里的照妖镜什么的,说不定在这梦境世界也管用。

顾如南返回家去,在打碎的镜子碎片里挑了块稍大一点的带出去。

出门时,他特意留意了顾岚所说的那个灵棚。

三大段白布被缝制成一体,搭在木质拱形框架上,从远处看去像是田地里蔬菜大棚的放大版。

只不过那白布不是透明保鲜膜的材质,而是厚厚实实的不透光的布料。

白色绸缎扎成白色花球,别在灵棚两侧,棚顶正中央用黑线绣了一个大大的「奠」字。左右两侧是白色纸张上写了黑色毛笔字的挽联,右边的上联是「英年早逝,世上?一才俊」;左边的下联是「世事无常,天堂?一栋梁」。

上下联中间各少了两个字,白色的方框里空空如也,像是等着人填上。

而灵棚内部中央摆放着的黑木框遗照此时蒙着厚厚的灰尘,看不清亡者面容。

是不是要把这挽联补全才能知道亡者的真实身份是谁?

顾如南进灵棚找了找,看到一条长木桌,上面摆着刚用完没来得及收好的毛笔,旁边还有砚台和墨水,估计是用来写挽联的。

他将墨水倒到砚台里,用毛笔蘸了蘸,走到灵棚外,提笔在那两处空白上写字。

他在右边缺处写了一个「少」字,在左边缺处写了一个「多」字。

英年早逝,世上少一才俊;

世事无常,天堂多一栋梁。

应该这样就读得通了吧。

顾如南的毛笔字是从小跟着爷爷学的,端方规矩,比挽联上原本的字还要有大家风范,看得弹幕里的观众直呼赏心悦目:

【南南还是个书法家啊!】

【这一笔下去,我看有五十年的功力。】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