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
但今天心里有事,宋喻明翻来覆去,感觉特别介意。
毫无疑问,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朋友,在这件事里,宋喻明都没有做好相应的角色。
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委屈。
明明是程向黎骗人在先,用“我朋友”这种词来迷惑自己,到头来却要自己劳心费神地道歉。
不过谁都想不到的是,他还没有等来程向黎的好友申请,一场重大的事故就先降临在了申城。
翌日下午四时许,市急救中心的电话打破了龙江医院繁忙有序的工作。
申宁高速出口,一辆槽罐车撞上护栏后解体爆炸,不到两分钟时间,液化气与氧气混合,火势蔓延到了附近的民房和工厂,引发了严重的二次灾害。
作者有话说:
我出去度假了,这章先发了~
第21章 从天而降
消息很快从高速公路口传到了各救援单位,警笛声响彻了半座城市。
崔鹏涛出差了,其他几位主任都在手术室里。宋喻明接到电话后,立刻带着科室里剩下的医生,赶去急诊帮忙。
跑到急诊一楼时,迎面推进来一辆担架车,旁边还有人喊着“这边这边”“快点”。宋喻明见状立刻跑了过去,帮忙扣住了呼吸球囊的面罩。
“什么情况?”
“伤者受到爆炸冲击,左胸、后背烧伤,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血压60,脉搏120。左侧呼吸音低,判断有张力性气胸,已经做了穿刺减压。”
宋喻明捏了下呼吸球:“呼吸阻力很大,应该还有呼吸道灼伤。”
车推到急诊后,众人合力将他抬过床,宋喻明剪开他身上的衣服,用手电照了下喉咙:“20%甘露醇125毫升快速静滴,准备床旁胸片。先开气管,通知胸外科做开胸准备。”
围在床边的人立刻分工动了起来。杭文宣拿来了需要的手术包,宋喻明快速地消毒,将洞巾铺到患者颈部涂抹碘伏,另一只手固定住甲状软骨,切开皮肤,把刀柄伸进去转了半圈,插入导管。
做环甲膜切开时,宋喻明注意到患者左胸饱胀,又进行了叩诊和听诊,确认症状仍然存在。
“接下来做胸腔闭式引流,”宋喻明摘下听诊器挂回脖子上,“帮我把患者的手臂……”
话音未落,几乎是同一时间,尖锐的嘀声打破了床前的平静。宋喻明扭头扫了一眼,立刻扑倒床前:“更正,心肺复苏,准备除颤。”
杭文萱接过除颤仪,配合护士涂膏,宋喻明则在病床的另一侧进行胸外按压。
随着机器的运作,电极板发出嗡嗡的蜂鸣声。
两百、两百五十、三百焦……杭文萱和宋喻明交替着除颤和按压的流程,然而还是没有稳定住血压和心率,病人的情况急转直下,仪器发出了最后的警报。
杭文萱怔怔地问道:“怎么办?”
宋喻明抬起满是汗水的脸:“你来按,我给他引流。”
转身瞬间,腹部传来了一阵不合时宜的抽痛,宋喻明吸了口气,摸着患者伤侧的肋骨,标记了切口的位置。
针头扎进去后,吸出了一部分淡粉色泡沫,宋喻明确认位置正确,切开标记位置,持止血钳把引流管放进去。
“水封瓶接好了。”
宋喻明松开管口的止血钳,借助机械通气,吸出患者胸腔里的气体。
一批又一批的伤员相继送来,其他科室的医生纷纷过来帮忙。但是经过几轮抢救,他还是没有任何苏醒的迹象。
吴梅抽空过来询问情况:“多久了?”
宋喻明还在做胸外按压,闻言扫了眼时间:“四十二分钟。”
“中途有过心脏活动吗?”
杭文萱看着心电监护仪,摇了摇头。
“宣布死亡吧。”吴梅平静地提醒道,“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
宋喻明咽了口唾沫,不甘心地停下了动作:“死亡时间下午5点52分,死因为呼吸衰竭。确认身份了吗?”
“已经联系上家属了,她们在赶来的路上。”一旁的护士说,“死者是一名公交车司机。”
“推走吧。”宋喻明拆掉了他身上的管子。
搬动遗体的时候,宋喻明又注意到了他的肩章,在这副血肉模糊的身躯上,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四颗银色的星星闪耀如旧。
“听说气体扩散的速度很快,路口一下就被点燃了。他为了疏散乘客,一直留在最后。”另一位护士小声补充道。
宋喻明手头动作一顿。
看着遗体从另一扇门被推走,杭文萱垂头嗫嚅道:“好可惜,要是能早一点送来就好了。”
宋喻明瞥了她一眼:“想哭就哭吧。”
“没事。”杭文萱使劲地眨眼。
“接下去几个月我们的工作……”宋喻明刚想提醒她做好准备,突然听隔壁床喊道:
“血氧降到80了!”
宋喻明快步走过去,见患者呼吸困难,胸部、颈部大面积烧伤,立刻让她张嘴,打开手电筒检查。
“我去拿手术包。”
“别急,”宋喻明拿起桌上的刀片,倒上酒精,“先切痂。”
重度烧伤容易形成向内收缩的环形焦痂,像止血带一样勒在患者的伤处,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宋喻明从胸锁乳突肌后缘落刀,稍作判断,划开了一个十字。
患者猛得吸了一口气。
“血氧上去了。”
宋喻明点了点头:“再遇到类似情况,注意下颈部和胸部的环痂。”
抢救一直持续到深夜,龙江医院一共收治了25名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少病人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还有两位伤员是Rh阴性血,来自同一个乡镇,有亲属关系。
在数十个科室,近百名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成功在死亡边缘救回了23条生命。
脱下带血的无菌服,宋喻明贴身的工作服和白大褂已经黏在一起了,就连夹在胸前口袋里的纸都能拧出水来。
然而抢救只是第一步,重度烧伤病人的休克期,更是一环比一环凶险。
就在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前台的护士跑了过来:“血液中心打电话说,血浆的库存告急了。”
“这么快就用完了?”
“这次的事故太严重了,初步估计就有两百人受伤,那点存量根本不够用。”
“我们这里还有两位熊猫血患者,能保障吗?”
“剩得不多了,在向其他城市申请支援,血液中心说一有消息会立刻通知我们。”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几句,还没有从紧张的情绪里缓过来,又开始为下一个问题发愁。
烧伤病人失去皮肤的保护,体液就像开闸的水龙头,需要不断地通过输液补充。
临床上补液公式,胶体大多采用的是血浆。一个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