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


,但官家总以各种借口推脱不见。

谢承瑢没办法了,他想到了沈沛,赵敛的先生,也是官家的先生。

第110章 三五 临深渊(二)

沈沛很早就在家里等着谢承瑢了,好像知道他会来一样。

沈沛道:“出了事后,我一直在等着你来。这朝里没人能想起我,只有你能。”

谢承瑢说:“前几日我去了永盛陵,问了先太后身边的许中官,他完全不知明光铠的事情。没有办法,我不敢多耽误,只能回京了。”

“既是先帝所赐,先太后不可能不知道明光铠。但许知愚不知道是应当的,他没必要知道所有的事。”

“是如此了。先生,眼下怎么办?太尉与二郎还在乌台狱,颜相公每日都往崇政殿求情,官家回回不见。这几日官家干脆连朝也不上了,躲着百司。”

沈沛垂眼,手指转着翠色瓷盏,望过那一堆柔软的茶叶:“官家要杀太尉,同虚不会看不出来吧?”

谢承瑢握紧覆在腿上的手,说:“我看出来了,朝中百官也都看出来了。”

“你想保太尉,是无论如何都保不下来的。我不知官家为何会动要杀太尉的心,我猜是有人在他耳边吹了一阵风,他动摇了,所以下了杀心。太尉已被罢了兵权,手中一丁点权柄都不剩,他没有要杀太尉的道理。”

谢承瑢抠着衣上的刺绣,他当然不知道是谁在官家耳边吹了一阵风。现在最重要的未必是查出谁在吹风,而是证明太尉的清白。他说:“事已至此,官家为何想杀太尉都不重要了,我只想把他们救出来。先生可有办法?”

沈沛吁了一口气,说:“我没有别的办法。不过,只要能查出那副明光铠的来头,洗清赵恭权谋逆之嫌便好办了。先帝在世时有一个非常信任的宦官,名叫李絜。”

“李絜?他现在在哪里?”

“先帝驾崩后,他就离了珗州,现在在西京舒州的行宫中任职。但我不知道这个李絜是不是还活着,我没有任何有关他的消息。”

谢承瑢思忖道:“这个李絜会知道明光铠的事么?”

沈沛颔首:“我就这样同你说,这个李絜原本叫张清。‘李絜’这个名字,是先帝赐的。”

“赐李姓,又赐名。”谢承瑢一下便了然,“我这就去西京。”

他起身正要走,沈沛又拦着他:“且慢。舒州比永盛陵还要远,你这样去了,太尉与阿敛如何?”

“可我不去,又有谁能去?谁我都不放心。”

沈沛也起身:“太尉虽落狱,声望尚在,御史台的不敢太怠慢他,你最担心的应该是阿敛才对。御史台狱的狱卒不会给阿敛面子,他一定比太尉伤得更重。”

谢承瑢脑子一白:“那我该怎么办?”

“去求官家。”

“去求官家?”

沈沛郑重道:“是,去求官家。官家想让太尉死,而赵敛死不死无关紧要。你去求官家,官家一定会顺势把赵敛放了。或囿于家中,又或囚在别处,反正总比御史台狱要好千倍万倍。”

谢承瑢没有丝毫犹豫:“我去求官家。”

*

谢承瑢换了公服,又马不停蹄往宫城去。

李祐寅还是一样不见人,论谁都不见。谢承瑢是一定要见他一面的,便在宫门口一直等,等到天黑透了,才有内侍出来瞧一眼。

“官人还没走呢?”

“中贵人。”谢承瑢作揖,“请中贵人替我启报官家,臣有要事请求奏对。”

“官家说了,替太尉求情的事儿就不必再提了。国有国法,律非儿戏,不可轻易动摇。”

谢承瑢还是说:“烦请中贵人启报官家,臣并非替太尉求情,请官家赐对。”

“官人不是来提太尉求情的?”

“不是。”

黄门松了一口气:“请官人进门。”

谢承瑢来到崇政殿,四周灯火通明,阒寂无声。

李祐寅还是坐着看札子。自他将赵仕谋下狱后,每日求情、弹劾的奏疏都如雪地堆在他的案上。

他心里疲惫,一面要想着如何应付文字,一面还要想着如何应付人。

“臣请官家安。”谢承瑢进门恭敬拜道。

李祐寅没抬头,但倍怀关切:“来了?卿好几日不上朝,我甚思之。”

谢承瑢说:“臣生小病,劳官家挂怀。”

李祐寅把札子放下,似笑非笑道:“我怎么瞧着你,都不像是生了病的模样。”

谢承瑢叉手:“臣身无碍,是心上犯病。心病自然也是病。”

“哦,心病。”李祐寅觉得很有意思,“心病需心药医,不知你的心药是谁?赵仕谋,还是赵敛?”

“臣便是为心病而来。”

李祐寅点头:“看来是为赵观忱来的。”他坐地随意了,语气也柔和不少,“说吧,我听听你是如何为他辩解的。”

谢承瑢道:“臣不敢求官家赦免赵二,不过御史台狱实非他所处之地,官家将他也关在那里,是不是刑罚过重了。”

“那你就是默认了赵仕谋的谋逆罪名?”

“臣以为,太尉是否有罪,还要看御史台的查办结果。臣只是一武夫,不敢做官家与御史台的主。只是现在珗京城的百姓都闹起来了,为了安抚百姓,官家也应该……”

谢承瑢忽然不说了,李祐寅追着问:“应该什么?”

“臣死罪。臣以为,国丧后三年未过,官家不应当行大狱。谋逆之罪尚有定论,此刻屈打成招,也非圣明之举。”

殿中静默许久。

李祐寅把玩着手里的笔,一会儿掭毛,一会儿搁笔。他不说话,谢承瑢也不说话,任烛架上的蜡烛燃烧,滚下一滴蜡。

“赵观忱不肯与崔家联姻,是因为你吧?”李祐寅忽然问。

谢承瑢无言以对,缄口不言。

李祐寅笑了一声:“赵敛太聪明了,赵仕谋也太聪明了。他们父子以为可以把所有人耍得团团转,却惟独骗不了我。赵敛比我小六岁,我认识他,比你认识他,要早得多得多。”

他回忆起少时某日,道,“我第一回 见到赵敛,是在崇源五年的中秋。中秋之日,群臣按例赴宫宴。开宴前,太后准百司稚子游湖,就是在宋园那片湖上。玩着玩着,忽然有一个官员的孩子落水了。这孩子扑腾着向船上人求救,边哭边尖叫,听得人心都碎了。”说完,他的目光变得莫测起来,“赵敛也在那艘船上,离落水者最最近。可是听到那孩子的求救声时,他竟然无动于衷,甚至满眼冷漠。后来那孩子被救上岸了,旁边人都围上去关切,唯独赵敛站在远处。同虚,你觉得赵敛为什么会这样呢?”

谢承瑢说:“兴许是他不会水。”

“你错了,赵敛很会水,他是那群孩子里最会水的一个。就算是他不会水,不敢救人,可人上来之后,别人都围上去,为什么偏偏只有他站得那么远呢?”

“因为……”谢承瑢突然不知道怎么说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