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拱手。
“公主好生歇息,臣先行告退。”
刘复原也想跟着离开,却听见陆惟道:“臣奉陛下命,须叨扰公主一二。”
李闻鹊迈开的脚步顿了顿。
刘复竖起耳朵,面露好奇,一脸“我也想留下听听”的表情。
陆惟道:“还请侯爷回避一二。”
刘复:……
他摸摸鼻子,顿感无趣,只好向公主告退。
公主屏退左右。
花厅仅有公主与陆惟二人。
“陛下想必是有密令,让陆少卿转达吧?”
陆惟拱手:“有一桩陈年旧案,与公主有关,臣奉陛下令,询问一二。”
公主:“我离家万里,十年有余,自幼长于深宫,不知能与什么案子有牵扯。”
陆惟:“是前秦州刺史兼秦州将军,沈源的死。”
公主娥眉微蹙。
“我与沈源素无来往。”
“三年前,张掖郡还未收回,秦州作为边陲,是直面柔然人的,沈源就负责朝廷与西柔然的联系。原本针对西柔然,朝廷已经有所计划,但沈源急于出兵,不顾朝廷禁令,贪功冒进,假传圣旨,私自下令奔袭西柔然王庭。”
“事后,沈源被抓起来问罪,他口口声声辩解,说是因为自己收到了殿下您的信件,觉得大好时机,不容错过,又因路途遥远,来不及请示朝廷,所以才自作主张,决定出兵。”
陆惟望着公主,似乎想从她脸上看出一丝端倪。
公主沉默了很久。
“我从来没有给沈源写过任何信件,恰恰相反,我也收到了沈源派人传来的消息。”
陆惟:“什么时候?”
公主:“也是三年前。当时他让人捎来消息,说朝廷准备攻打柔然,让我里应外合,在朝廷出兵的同时,帮忙切断柔然后援,分裂柔然兵力。”
陆惟:“沈源给殿下传递的消息,殿下可有留存证据?”
公主摇头:“沈源派来的人说书信不可靠,容易被搜走,所以传的是口信。”
陆惟:“您相信了吗?”
“当时大利可汗病重,我膝下无儿无女,柔然人不信我,我势单力孤,这时恰好有驻守边关的官员派人捎来讯息,说朝廷有意攻打柔然,接我回家。陆少卿觉得,我应不应该相信?”
公主反问陆惟,眼睛里波光盈盈。
此刻她不是公主,只是一个受尽风霜的可怜女子,只想讨回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公道。
饶是陆惟铁石心肠,也不好在这样的情境下继续追问。
“殿下想必因此被为难了。”
公主苦笑。
“我确实相信了沈源的话,但是,我却没有等到沈源口中的朝廷大军,反倒因为此事,饱受敕弥等人的猜忌,在柔然寸步难行,差点就活不到回中原的这一天。”
陆惟:“沈源确实出兵了,但是在奔袭柔然途中就遭遇几股敌人前后夹击,导致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秦州休整。也因为此事,秦州数万精兵因他判断失误而折损大半,陛下勃然大怒,下令将沈源逮捕回京,严加审讯,但在沈源抵京下狱的当天晚上,他就死了。”
竟是如此蹊跷诡异的内情!
公主不由追问:“怎么死的?”
陆惟:“畏罪自尽。”
公主疑惑:“那他为何不在秦州收到圣旨后就自尽,也不在见了天颜申辩之后再自尽?”
陆惟点头:“这正是疑点所在。”
公主:“陛下是怀疑我当初怂恿沈源出兵吗?”
陆惟:“不,如果您所言非虚,而沈源那边也没有说谎,那就说明这中间出了问题,背后有人做鬼,幸好殿下吉人天相,平安无事。所以陛下让臣来询问公主,也是希望能调查清楚,找出真凶,此人很可能还隐藏在暗地里,随时有可能再度出手,甚至对公主不利。”
公主面露迟疑:“那李闻鹊……”
陆惟道:“沈源死后,陛下提拔了沈源旧部李闻鹊,命他继续镇守秦州,李闻鹊让人伪装商贾往来中原与柔然之间打探消息,恰逢柔然大利可汗暴毙,柔然内部生乱,李闻鹊得知消息后上报朝廷,此时陛下又收到殿下您的亲笔信,觉得大好时机不容错过,方才命李闻鹊时隔三年,再度出兵。”
朝廷原是想着打一场胜仗,能借此震慑柔然,令边陲安生几年,没想到柔然几方势力相持不下,面对中原大军,竟谁也不肯联手御敌,甚至互相扯后腿,大难临头还鸡飞狗跳,最终导致节节败退。
李闻鹊则趁机率领大军直捣王庭,竟差点就将柔然灭了族。
但最后也没有族灭,因为柔然毕竟凶悍,敕弥带着部将杀出重围,从柔然王庭一路跑到东面去了,还建了个东柔然,号称自己才是柔然正统,只不过势单力薄,苟延残喘,目前不足为患。
如今这场胜利,正是大璋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不仅天子众臣扬眉吐气,张掖郡周边百姓起码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得享太平。
连带和亲的公主,还能回来。
前几任皇帝曾经的屈辱,如今都将成为当今天子足以写入史书本纪里的功绩。
听到这里,公主松一口气。
“照这么说,李都护应该是可信之人了。”
她露出笑容,眉眼弯弯。
“这些年我远离中原,对这些家国大事亦是一知半解,多亏陆少卿不厌其烦为我讲述。”
陆惟似乎想从公主的表情里看出一丝端倪。
但是没有。
公主虽然在塞外待了十年,笑起来却有种天真的温柔。
“殿下此言差矣。”
陆惟收回目光,面色淡淡,一脸公事公办。
“虽说下官不该妄议上官,不过臣职责所在,必须提醒殿下一句,昔日冒沈源之名写信给您也好,今日大庭广众刺杀您也罢,真凶一日未水落石出,就人人都有嫌疑,还请您小心为上。”
公主微微露出一丝苦恼:“我知陆少卿良言,但此去京城万里迢迢,也不知今日之事是否还会重演,只怕防不胜防。”
对这位公主,陆惟其实还有很多话想问。
但两人第一次单独会面,似乎已经过于“交浅言深”。
他现在是一名沉默寡言不通世故的大理寺少卿,再聊下去,就会让人觉得古怪了。
所以陆惟适时起身。
“时辰不早了,殿下还请安歇,臣告退。”
“我送陆少卿。”
堂堂公主,竟也没有架子,真就起身亲自相送,把陆惟送到花厅门口。
陆惟在京城时,公主和郡主也见过好几位,有当今天子的女儿,也有皇帝兄弟的姐妹女儿,她们也许性情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雍容华贵高高在上的。
这位隆康公主,不,邦宁公主却不同。
她平易近人,谈吐可亲,像一位